序言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变革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国际组织、外交外事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国内外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领域的人才培养主要在国际法、国际关系、公共管理、世界经济等学科领域开展,偏重对国际机制本体知识的传授。近年来,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学科主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突出需求导向、能力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球胜任力概念的提出和广泛应用,为这一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早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提出了由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和态度、价值这四个维度构成的全球胜任力框架。联合国也提出了国际公务员胜任力标准,对当前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自2010年以来,北外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在全国率先设立国际组织学院,成立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2022年,北外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入选教育 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球治理与国际胜任力培养系列依托北外的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并邀请校外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按照国际可迁移能力、专业知识、外语能力等模块组织编写。第一批立项的五本教材分别是《国际公文写作》《面向国际组织的专业教育》《国际组织职员发展:理论与实务》《国际谈判:理论与实践》和《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这些教材以全球治理人才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为纲,从国际组织职员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借鉴国际组织专业教育的国际经验,系统讲授国际公文的写作规范、国际谈判的规则与策略,深度分析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练有机结合,注重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发展等领域各个场景的关联,突出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各册教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体现了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创新理念。教材编写团队还计划在跨文化交际与全球胜任力、多元文化互动及模拟训练、国际组织专业外语等领域推出第二批教材。该系列教材的出版试图改变我国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依赖西方教材的现状,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将全球胜任力与家国情怀、本土意识等有机结合起来。该系列教材既适用于高校各类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项目,也适用于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走出去的人才培训项目。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改革进程的加快,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和国际事务专业硕士培养项目先后落地,政治学、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下也设立了与全球治理相关的二级学科,为国际组织、国别区域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学科基础,并且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期待,通过这套教材,能为全球治理相关人才的培养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能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尽绵薄之力。
王展鹏
2025年6 月20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一章 国际组织职员与全球治理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国际组织职员及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国际组织职员的管理体系
第一节 国际组织职员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制度管理体系
第三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第三章 国际组织职员的职务分类
第一节 职务分类概述
第二节 职务分类模式
第三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职务和职级
第四章国际组织职员的招募与甄选
第五章第一节 招募与甄选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征聘
第三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录用程序及管理
第四节 国际组织的笔试与面试
第五章 国际组织人才的开发与培训
第一节 国际组织人才的开发与培训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组织人才的开发模式
第三节 国际组织人才开发案例分析
第六章 国际组织职员的任用与晋升
第一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任用
第二节 国际组织职员的晋升
第三节 国际组织职员晋升案例分析
第七章 国际组织职员的考核
第一节 国际组织职员考核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对联合国职员的考核
第三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考核制度分析
第八章 国际组织职员的薪酬与福利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工资制度
第二节 与国际组织职员相关的福利制度
第三节 案例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薪酬结构、福利构成和YPP项目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