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逌然(18361882),字肯夫,同治元年进士。本书由九部分组成:《孱守斋日记》、《邸居日记》、《使湘日记》第一本、《孱守斋日记》、《庚辰日记》、《使蜀日 记》第一册、《使蜀日记》第三册、《晴雨记》及书画二十五幅。朱逌然为晚清重要官员,其生活年代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见证了晚清社会历史的重大时代变迁,因此,其日记不仅具有史料考证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更因其生动多彩的行旅风景描写与深刻细腻的情志抒发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学意义。
宦海萍踪迷故道,更阑楚调忆离人晚清士人的公义与私情书写
朱逌然(18361883),字肯夫(甫),号味莲,室名孱守斋,清浙江余姚人。出身余姚朱氏家族,为朱兰仲子。朱逌然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大考二等,任日讲官,迁侍讲,转侍读。累充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与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山东乡试正考官。光绪二年(1876),以右庶子兼侍讲提督湖南学政,转左庶子。光绪六年(1880),湖南督学任期满,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光绪七年(1881),以侍读学士提督四川学政。光绪八年(1882),迁詹事府少詹事,后晋詹事,并留任四川学政,是年农历十二月以积劳卒于官,年四十七。其父朱兰,字久香,道光九年(182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御史、广东正考官、湖北学政等。其兄朱朗然,字韬夫,积功至三品衔江苏候补道,四体书并擅,尤工题跋。其弟朱衍绪,字镇夫,同治六年举人,工诗,擅篆书。其妻钱卿藻,亦工画。
一
现存《朱逌然日记》稿本的时间跨度从咸丰九年己未十二月(1859年12月)至光绪八年壬午十一月(1883年1月)。日记共由九部分组成:《孱守斋日记》、《邸居日记》、《使湘日记》第一本、《孱守斋日记》、《庚辰日记》、《使蜀日记》第一册、《使蜀日记》第三册、《晴雨记》及书画二十五幅。由于日记覆盖的时间不完整,年份与月份存在缺漏现象,并非每月每日皆有记录。.............
朱逌然(18361882),浙江余姚人,一作义乌人。字肯夫,亦字肯甫。号味莲,室名孱守斋。同治元年进士。
彭国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陈淇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发表过《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等论文。
舒心亦,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 究生,发表过《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张问陶长江文化景观诗歌研究》等。
前言
凡例
孱守斋日记(18591868)
咸丰九年己未(1859)
咸丰十年庚申(1860)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
同治六年丁卯(1867)
同治七年戊辰(1868)
邸居日记(18721876)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光绪元年乙亥(1875)
光绪二年丙子(1876)
使湘日记第一本(18761877)
光绪二年丙子(1876)
光绪三年丁丑(1877)
孱守斋日记(1879)
光绪五年己卯(1879)
庚辰日记(1880)
光绪六年庚辰(1880)
使蜀日记第一册(18811882)
光绪七年辛巳(1881)
使蜀日记第三册(1882)
光绪八年壬午(1882)
晴雨记(18821883)
光绪八年壬午(1882)
书画二十五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