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广陶日记》为晚清广东藏书家孔广陶所撰日记,书名题为《鸿爪前游记》,日记记事起于同治九年五月廿六日(1870年6月24日),迄于同治十年五月十七日(1871年 7月4日)。其中同治十年四月廿五日(1871年6月12日)前为逐日而记,之后仅记六则(分见同治十年五月初五、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七日)。书前有叶衍兰 《序》。日记详细记载了孔广陶两次航海北上、参加科举、遍游四岳等地的全过程,其中还涉及孔氏藏书之收贮、转运,及与叶衍兰、顾文彬、苏廷魁等人的交游情形。此书为我们了 解晚清科举制度及民间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晚清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领域都有很高学术价值。
孔广陶(18321890),字鸿昌,一字季子,号少唐,广东南海县罗格村(今属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家谱载为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陶是晚清广东地区著名的藏书家,被誉为清末广东四大藏书家之一。他拥有不少藏书处,其中以岳雪楼和三十有三万卷堂最为闻名。孔氏的收藏分为字画和书籍两方面,在字画方面,他藏有大量唐宋珍品,如为苏轼旧藏、鲜于枢递藏、经翁方纲鉴定的《五代贯休降龙罗汉像轴》。在书籍方面,他的藏书多达三十三万卷,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藏有宋元古本、海外汉籍和名家旧藏,同时还收藏了大量武英殿桃花纸初印本、《永乐大典》抄本、《四库全书》抄本。
作为一位藏书家,孔广陶有着自觉的编目意识,留下了《岳雪楼书画录》《三十有三万卷堂书目略》等目录,记载了自己所藏书画、书籍的情况。另外,他还利用自己的藏书,对《北堂书钞》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工作并将其付梓,孔刻本《北堂书钞》被学界视为目前传世的最佳版本。除了目录著作和校勘作品外,他还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日记,即《鸿爪前游记》。
关于书名,有称《鸿爪前游记》者,也有称《鸿爪前游日记》者。此书牌记、目录和版心题名均作《鸿爪前游日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著录亦作此名。然书内除卷二、卷四卷端作《鸿爪前游日记》外,卷一、卷三、卷五、卷六卷端均作《鸿爪前游记》,目前所见稿本卷六卷端、书前叶衍兰之《序》亦作《鸿爪前游记》。据牌记可知刊刻时间为孔广陶逝世两年后(1892),据叶衍兰《序》可知此书为孔广陶长子孔昭宗刊刻。因此,此书成书时当以《鸿爪前游记》为名,《鸿爪前游日记》或是刊刻时所取之名。
孔广陶,字鸿昌,一字季子,号少唐。道光十二年(1832)七月廿八日出生,光绪十六年(1890)卒。排行第八,为孔子第七十代孙,广东南海县罗格房人。清末广东地区一 位活跃的藏书家与刻书家。他富于收藏,尤其精于书画碑帖,名藏书楼为岳雪楼三十有三万卷堂,是岭南著名藏书楼。他还利用自身藏书,刊刻《北堂书钞》,孔刻本《北堂 书钞》被学界认为是该书的最佳刻本。
整理者覃嘉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晚清文献研究。
前言
整理凡例
序叶衍兰
同治九年(1870)庚午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一)
海道 京师
同治九年(1870)庚午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二)
直隶 山西
同治十年(1871)辛未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三)
直隶 山东
同治十年(1871)辛未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四)
山东 河南
同治十年(1871)辛未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五)
河南 陕西 山西
同治十年(1871)辛未日记(鸿爪前游记卷之六)
山西 直隶 京师 海道
附录一孔广陶年谱简表
附录二孔广陶主要亲属关系图及情况介绍
附录三《南海罗格房孔氏家谱》卷之十四《艺文·炽庭
公书目·北游日记》
附录四《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之《鸿爪前游
日记》
人名索引
孔广陶诗作索引
孔广陶题字与题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