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数百件史料价值较高的尺牍,力图涵盖端方一生的方方面面,除了令读者加深对他本人的了解,也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易遭忽视的文史线索,乃至一窥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对于畅所欲言的私函与正襟危坐的公函的取舍,尽量顾及全书的平衡性。如盛宣怀《愚斋存稁》的一百卷电报中,重点截取了三个阶段,即代理陕西巡抚,准备迎接逃来西安的慈禧、光绪一行;两江总督任上,应对百万逃难饥民的安置问题;临危受命,处置保路运动,并皆可与书中所録同时期的私函参读。
粗略统计,至少涉及了义和团、八国联军、日俄战争、筑路风潮、内阁人选变动、官场倾轧、考察各国制度、官制改革、筹备宪政、江南禁烟、江北赈灾、铸造银圆、开采铜矿、建立巡警制度、监视孙黄、革命党起事、创办实业、学堂规章制度、留学生待遇、华侨国籍、中国公学、国际铁路会议、米兰世博会、旅欧见闻、王照案、徐锡麟案、《苏报》案、《中华报》案、徐州教案、毁秋瑾墓案、搜购鍳藏各类文物、访碑拓碑、拓赠埃及古刻、编撰藏品目录、影刻宋元善本、重刻名碑、修复古迹、敦煌学肇始、整理地方文献、为亡友编遗集、东坡生日雅集、家庭开销、伯母病故、整理祖坟等话题。
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誉满海内外的文物收藏大家,端方的友朋尺椟。
史學理論中有一種老生常談,説的是由事實而得出的故事是一種濃縮,即將行爲經歷的時間濃縮爲講述的時間,將人們有關某個特定歷史時期所知的一切事實縮减成只剩那些重要的事實。
海登·懷特《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爲了避免終日食用壓縮餅乾,我們所關注的就不僅是大量所謂歴史的細節,也需嘗試重構鮮活的人物。晚近面世的一些傳記年譜,尤其以政界人物爲傳主的著作,却往往只見一尊尊面目欠真切的宦像,除了公務無非公務,似乎一入仕途,便只具備政治生命而再非性情中人,其内心波瀾與私人生活都無足輕重或乏善可陳。
托活洛·端方(一八六一一九一一),直隸浭陽(今河北豐潤)人,滿洲正白旗,字午橋,號匋齋(一作陶齋),謚忠敏。他是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要職的晚清重臣,也是譽滿海内外的文物收藏大家。他還是出洋考察列國政治的五大臣之一,回國後大力鼓吹憲政(他所接受的立憲理念,甚至超過今天許多人對民主與憲政的認識,見景凱旋《清末新政的悲劇:保路運動中身首異處的端方》,《南方都市報》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引進西學,主持建立第一批現代意義的圖書館、博物館、大中小學、幼稚園,籌辦中國首次商品博覽會,派遣大批官費留學生,而其幕府、交游將一代俊彦網羅殆盡,隱然相繼成爲兩湖、江南、京城的風雅盟主,一生不可不謂多彩斑斕。
近年來的端方熱方興未艾,論著迭出,但總體而言,對一手史料的發掘似差强人意。儘管端方及其僚友生前似乎很注意文獻史料的保存,現在分藏於海内外各家公藏機構的大宗檔案資料數以十萬計,却時見一些不著邊際的巷談稗説、網絡流言被奉爲信史,屢屢引用。究其原因,浩如烟海的晚清史料至今向公衆開放的程度有限,即使已開放的部分,其中不乏稿本、原件等,大多也有待辨識整理,方能得以利用,而非公藏品更搜集不易,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的瓶頸。....................
托活洛·端方(1861-1911),直隶浭阳(今河北丰润)人,满洲正白旗,字午桥,号匋斋(一作陶斋),曾任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同时也是晚清数一数二的文物收藏大家。其藏品如毛公鼎、王齐翰《勘书图》、蔡襄《谢赐御书表诗》、宋拓《化度寺碑》、宋刊百衲本《资治通鉴》等,都无愧为国之重宝。
魏小虎,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籍、碑帖文献的整理研究,编著《戚叔玉捐赠历代石刻文字拓本目录》、《碑拓鉴要》、《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第一、二辑)等。
前言一
凡例一
丁浩(一通)
于式枚(三通)
王彦(一通)
王瓘(一通)
王守訓、王懿榮(一通)
王懿榮(十一通)
升允(六通)
卞緒昌(一通)
田吴炤(一通)
朱照(一通)
江德宣(一通)
那桐(一通)
李家駒(一通)
李涵萼(一通)
李葆恂(七通)
李經羲(一通)
吴士鑑(二通)
吴重憙(一通)
何乃瑩(三通)
佚名(一通)
佚名(一通)
佚名(一通)
佚名(一通)
佚名(一通)
汪大燮(三通)
汪鳴鑾(三通)
沈翔雲(一通)
范源廉(一通)
林世燾(一通)
林開謩(一通)
林耀廷(一通)
松壽(一通)
杭慎修(一通)
易順鼎(一通)
金蓉鏡(一通)
周宣(一通)
周馥(二通)
周樹模(一通)
胡玉瀛(一通)
韋華棣(一通)
俞樾(一通)
俞陛雲(一通)
俞廉三(六通)
袁世凱(二通)
袁勵準(二通)
夏壽田(一通)
徐郙(一通)
翁斌孫(二通)
陳籙(一通)
陳三立(十六通)
陳慶年(五通)
孫萬春(一通)
孫慶祺(一通)
孫寶琦(一通)
陶駿保(一通)
盛宣懷(四通)
許星璧(一通)
許鼎霖(一通)
康誥(一通)
梁誠(一通)
梁鼎芬(一通)
張謇、熊希齡、鄭孝胥等(一通)
張謇(七通)
張之洞(二通)
張仁黼(一通)
張以翔(一通)
張曾敭(一通)
張鳴岐(一通)
黄誥(一通)
黄紹箕(一通)
黄嗣東(二通)
程式穀(四通)
程志和(三通)
喬樹楠(一通)
馮端(一通)
勞乃宣(二通)
惲毓鼎(一通)
費念慈(六通)
瑞澂(一通)
楊度(一通)
楊晟(一通)
楊士琦(一通)
楊士燮(一通)
楊文鼎(二通)
楊守仁(二通)
廉泉(一通)
溥頲(一通)
趙鳳昌(一通)
端緒(一通)
鄭杲(一通)
熊希齡(二通)
鄧邦述(二通)
樊增祥(二通)
劉世珩(二通)
錢葆青(一通)
戴鴻慈(四通)
藍光策(一通)
闊柱(一通)
繆荃孫(四通)
瞿鴻禨(一通)
顔世清(一通)
嚴金清(一通)
羅崇齡(一通)
饒士端(一通)
寶熙(一通)
繼昌(三通)
□彦(一通)
□鑄(一通)
盛宣懷、端方往來函電(九十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