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战场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作战对电子装备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各种新技术、新体制的通信装备、雷达装备、测控装备不断涌现,装备发射的电子信号的类型越来越多、调制样式越来越复杂,电子装备的工作模式也日益多样。同时,这些装备向外辐射的电磁信号,不可避免地携带着电子装备工作模式和自身属性的信息,通过对这些电子信号情报的进一步分析和深入挖掘,可以从中窥探对手的兵力部署、作战企图和行动意图/动向。这就是信号情报处理与分析的基本任务。
全书按照基础理论(第1~2章)和技术方法(第3~10章)两部分展开,共计10章,即: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情报、信号情报的定义及其关系,信号情报的发展历史和作用,信号情报系统及其工作流程,以及信号情报分析与处理的关键技术等。
第2章信号情报分析与处理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信号情报分析与处理中所涉及的关于电磁波、信号处理和分类识别所需要的物理与数学知识。
第3章信号样式与信号情报侦察对象,主要介绍信号情报侦察的主要对象雷达和通信系统等的结构特点、工作模式以及常见的信号调制样式。
第4章信号情报环境与约束,介绍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侦察对象、侦察系统等构成的信号情报环境,以及其对侦察距离、截获概率等信号情报侦察的影响。
第5章信号情报侦察系统,介绍信号情报侦察系统的特性与功能、主要性能参数和类型特点,以及性能参数对信号截获的影响。
第6章信号特征测量与分析,介绍信号调制方式、信号参数测量、信号极化参数、天线扫描模式、脉冲重复间隔测量与分析,以及辐射源信号细微特征分析与识别。
第7章天线扫描与参数分析,主要介绍利用信号侦察系统截获的信号情报对辐射源的天线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的方法。
第8章脉冲分选方法,介绍当存在多个信号时,利用脉冲描述信息(载频、到达角、脉冲宽度、调制信息、到达时间等)完成对同一辐射源信号的分选。
第9章辐射源定位,介绍辐射源定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主要包括基于时差定位、时差频差联合定位和定位性能分析方法。
第10章辐射源识别,介绍信号情报识别的原理,信号类型的分类识别、信号与辐射源类别或装备战斗序列的关联分析方法,以及信号情报数据建设等。
第1章、第3~4章、第7~10章由潘显俊编写,第2章由潘升东编写,第5~6章由马聪慧编写。全书由潘显俊统稿。
由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且受编者认知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