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阅读的方面说,我以为,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增加生活阅历外,在教师方面,重要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等诸方面的实用知识,并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
我又以为,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一定量的在科学指导下的精读训练,永远不能达到精微的理解,所谓泛读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我还以为,一切文学鉴赏都必须以通解文字为前提,连文本的词句都没弄清爽,就来大篇地赏析,是自欺,也是欺人。
不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语言,而径直地去谈思想感情、手法艺术等等,这当然是令人敬佩的。但在中学生看来,这种鉴赏的文字,总不免莫测高深,有隔雾看花之感就因为这中间有一层语言的帐幕。
所谓通解语言,有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词语的层面,其次是句法层面的问题,再次是章法层面的问题。
本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的代表作,是作者的阅读理论在唐诗解读中的运用,精选具有代表性、能启发思路的唐诗104首,在词义、句法、章法三个层面通解语言。每首诗设五个栏目。一曰题解,介绍本篇写作背景。二曰句解,分析名物词、用典、陌生的熟词、语码词等,分析诗句结构与节奏之关系。三曰章解, 分析章法,厘清句与句、联与联 、段与段( 片与片)间之关系,连贯全篇,理清脉络。四曰异解,介绍若干名家解读;五曰讨论,辨析疑难点,富有启迪。
前言
2010年,本书以《唐诗通解100首》为书名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晃之间,这本小书面世已经十余年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没有辜负我的初心,而给读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网上看看,满意度够高,赞美语不少。我曾与青年教师何文刚谈过我写这本小书所追求的三种价值,他还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9期上。借此再版之机,我在这里重申一下这三种价值。
一是知识性价值。所谓知识性价值,就是结论性价值,是对所选作品的基本解读。近年国学日热,各种唐诗选本已是汗牛充栋。可惜多是辗转抄袭,鲜有新见;更有编著者文本未通,就凌空赏析,看似宏博,实为五里云雾。至于诗中难解处,或视而不见,藏拙避丑;或胡扯乱说,谬种流传。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叶圣陶语)。为达此目的,必须从通解语言入手。
二是方法论的价值。既往古诗词选本,只给结论,而对于结论的由来,却秘而不宣。这本小书不仅提供知识、结论,而且还渗透着方法论,让读者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明白其所以然。应该说,方法的指导,是让中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必由之路。
三是精神价值。这本小书针对每首诗都设了异解栏目,来介绍若干不同的解读,特别是名家的解读,既为读者提供独立研究的资料,也为下面的讨论做准备。而讨论栏目,主要就是对某些疑点的辨析与研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众多专家教授不畏缩,不迷信,而是审慎地研究和思考,甄别筛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习惯于盲从的学生而言,培养一种批判精神也正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
中学语文,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教材编写到课堂施教,都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惜乎目前从事者大都仍停留在名家名篇,多读多写的原始水平,少慢差费,在所难免。如果这八字方针果然神妙,学生又何必到学校进课堂?语文教师岂不都应该下岗?
单从阅读的方面说,我以为,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增加生活阅历外,在教师方面,重要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等诸方面的实用知识,并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我又以为,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一定量的、在科学指导下的精读训练,永远不能达到精微的理解,所谓泛读,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我还以为,一切文学鉴赏都必须以通解文字为前提,连文本的词句都没弄清爽,就来大篇的赏析,是自欺,也是欺人。而通解之路,一要树立整体观,二要洞悉关键点,三要掌握解读法(有根据文内信息的以文解文法,有根据文外信息的以事解文法、以理解文法、以情解文法。以文解文又有同义互解对义互解连义互解宾主互解虚实互解等具体方法)。这都需要科学的指导,需要严格的训练。
当然,要通解诗词,得承认一个前提,就是诗词的语言是有逻辑的,是可分析的。有论者说,某些诗词的语言不含有思想的贯串和逻辑的部分,只是语言和声音的自然连搭,只是情调的连属,是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云云(见毋庚才、刘瑞玲编《名家析名篇》第155页)。我不认可这种观点。不管他写的是想象也好,梦境也好,既已形诸文字,就是经过了逻辑思维的梳理,就一定是有逻辑可寻的。如果对某一篇作品一时解读不清,那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而不能说那作品本身是不可解的。
我做唐诗通解,就是我之阅读理念的实践。而实践证明,以通解之眼看名家诗词解读,会发现许多可疑之处,会解决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
我做唐诗通解,也是回应探究性学习的时代课题。要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做教师的先要知道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总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倡探究性学习,其基本精神就是提倡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同时学习质疑问难的途径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做唐诗通解,只选大家熟悉的篇目,并力求于无疑处生疑,每篇都有所发现,有所质疑,有一点儿新的见解,以不失探究的本色。
这本小书,如能为同行和中学生提供一份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一点儿借鉴,则幸甚幸甚。
谬误固所难免,为学未敢藏拙,唯方家见教耳。
这里,把再版修订的情况交代一下。在内容上,只对贾岛的一篇《题李凝幽居》做了较大的改动,因为认知有所变化。对其他诗的解读也做了些许改动,只涉及个别字句。在选目上,考虑教师教学的需要,删掉了刘禹锡的《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增加了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两个黄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全书共解诗104首。每首诗的通解各设五个栏目。一曰题解,简单介绍作者相关情况与本篇写作背景。二曰句解,逐字逐句分析,学习而不盲从前人,面对而不回避难点,一切解读都要出自对文本语言的分析。三曰章解,连贯全篇,理清脉络,点明主旨与主要艺术特色,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四曰异解,介绍若干不同的解读,特别是名家的解读,既为读者提供独立研究的资料,也为下面的讨论做准备。五曰讨论,就是对某些疑点进行辨析与研讨。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曾得到何文刚老师的大力支持,苏悦小友也付出了不少辛苦,谨此一并致以谢意。
本书能够再版,还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李节女士。她将本书列入语文教师小丛书,建议我写一篇前言,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中肯合理的补充修改意见。
我毕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撰写这本书本就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想给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提供一本切实有用的唐诗读本,并与课改呼应,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感谢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
2022年7月3日于双清苑
2024年3月改定
王俊鸣,河北新城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特级教师,曾任教于北京十二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著有《文章读法》《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唐诗通解一百首》《唐宋诗词难点解读》《<论语>新说》《让学生获得语文智慧:王俊鸣语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等。主编《请你一起学作文》(四册),担任人教社实验教材《写作与说话》的主要执笔者。
丛书简介:
语文教师小丛书 以大家经典小书,语文教师常备为编辑宗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传统学术成果,精选学界公认、中国本土学术大家和当代学者的学术普及性著作。内容涵盖语言、文学、文化、阅读、写作等广泛、多样的专业知识领域,强调文化传承,重视知识的经典性、专业性、实用性,为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自信、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提供专业、实用的参考资料。
前言 1
自序 通解语言是走向鉴赏的第一步 7
滕王阁诗 王勃 22
说说常见的解读诗文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28
说望
在狱咏蝉 骆宾王 33
并非句句咏蝉,又句句自喻
句法与修辞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40
云霞两句的句法分析
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 沈佺期 46
文理与事理
独不见 沈佺期 52
是谁忆辽阳,是谁教明月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 陈子昂 60
词法与句法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66
还是词法与句法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72
诗人的立足点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78
要重视对复合句的分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 张九龄 84
解词不能离开析句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90
把握枢纽,理清脉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96
云梦何指,气蒸何谓
过故人庄 孟浩然 102
郭不是城,就不是赏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107
诗词的结构问题
凉州词 王翰 113
是写豪放爱国,还是悲痛厌战
塞上曲其一(蝉鸣空桑林)王昌龄 119
值得注意的偏义结构现象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 124
要看准那个终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128
使至塞上 王维 133
关键是在过字
渭川田家 王维 138
要理清诗的章法
汉江临眺 王维 144
读诗,要注意句法的分析
终南山 王维 150
要看准诗人的立足点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156
要把握句间的互解关系
一句还是两句
过香积寺 王维 162
这是一首写景诗吗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168
是自说自话,还是记人对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74
解通词,才能说通句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182
关键在于对复句关系的确认
黄鹤楼 崔颢 188
要把握全诗的内在脉络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197
青霭到底是什么颜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202
送别二字该删去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208
信息后出,以后解前
长相思 李白 216
这首诗有寄托吗
行路难 李白 223
明辨虚实,整体把握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232
宾语还是补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238
诗句的跳脱与读者的连缀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246
抑扬之间须谨慎
将进酒 李白 253
谁是主人读书要讲理
以答代问跳脱的一种
早发白帝城 李白 262
这不是一般的游记
房兵曹胡马 杜甫 269
锋棱瘦骨成之成
风入四蹄轻之入
画鹰 杜甫 275
关于侧目似愁胡之愁胡
绦镟光堪摘之光
春日忆李白 杜甫 281
关于春树暮云
关于诗无敌
月夜 杜甫 287
句中藏句的技巧
悲陈陶 杜甫 292
箭通湔吗
从诗人用语探诗篇主旨
春望 杜甫 298
复合句现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303
解词析句:依事实,顺情理
恨别 杜甫 310
请用互解的眼光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316
读诗,既要讲事理,又要遵文理
登楼 杜甫 325
关于本诗的主旨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332
用语码说解这首绝句
白帝 杜甫 341
用整体观看归马
值得注意的错综结构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 346
关于古诗词复合句的问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 353
句法分析与诗意解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 361
关于名词(结构)作状语
旅夜书怀 杜甫 367
关于著名与休官
登高 杜甫 373
语言分析与意蕴理解
江汉 杜甫 382
又是名词作状语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388
说君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396
是对行者言,还是追记其事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403
从字里行间看出曲意深情
送严士元 刘长卿 410
读诗与用诗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419
尾联解读中的两个问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425
要顾及全篇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432
从景物描写中看出人来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439
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446
还是要坚持整体观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452
是谁不归去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459
是升华吗,是无奈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466
枫桥夜泊 张继 471
顺叙还是倒叙
送李端 卢纶 479
时空互补乃为境
晚次鄂州 卢纶 486
时间段与时间点
南行还是北归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493
人有常情,事有常理
过九原饮马泉 李益 500
是赞赏,还是责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507
不能回避语言分析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513
故垒萧萧为何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522
是旷达,还是倔强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 元稹 530
他,不是她,而是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538
这是一首友情的颂歌
没蕃故人 张籍 547
错综的结构,矛盾的心情
溪居 柳宗元 554
交错结构交错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561
是赋,是比,是赋兼比
题李凝幽居 贾岛 568
深感读懂之难
李凭箜篌引 李贺 577
为什么到第四句才说李凭弹箜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588
这写的是怎样的一场边塞之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597
一切景语皆情语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604
思乡·忧国·叹兴亡
金陵怀古 许浑 614
怎样理解石燕与江豚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623
分清宾主,明辨虚实
早雁 杜牧 631
说说寄托
旅宿 杜牧 638
需要咬文嚼字
过陈琳墓 温庭筠 644
霸才何指,怜字何义
苏武庙 温庭筠 653
以历史为证
商山早行 温庭筠 661
并非有句无章
安定城楼 李商隐 669
语句结构与语句意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677
独白还是合(对)唱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李商隐 684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锦瑟 李商隐 690
诗,总是有逻辑的
蝉 李商隐 697
君字一出章法明
马嵬二首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 李商隐 704
意在警示而非讥讽
曲江 李商隐 712
伤春何以是忧念国家前途
隋宫 李商隐 720
炀帝是否会重问《后庭花》
筹笔驿 李商隐 728
昔日之恨,今日之恨,还是明日之恨
春雨 李商隐 734
五、六两句究指何人
跋:一点蛇足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