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工人运动关系的著作,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历史事实进行文本分析,系统勾画出自晚清到解放区文学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各类书写。本书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研究,重点考察了自晚清至抗战时期工人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如五四文学与工人运动、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等。第二部分为个案研究,重点考察了十二位作家对工人与工人运动的书写,既有鲁迅、茅盾、巴金、曹禺、丁玲等重要作家,也有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作家,如龚冰庐、刘一梦、顾仲起等。此外,工人运动代表人物黄爱、庞人铨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牺牲又促使一大批文学作品涌现,这些过去文学史从未涉及,本书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和研究,弥补了过去文学史叙述中的不足。
1. 本书着眼于工人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将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工人群体与工人运动带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弥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中国现代文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工人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工人运动对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工人运动也是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毫无疑问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2. 本书虽着眼于文学,但不将目光局限于文学本身,而是将文学放置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尽量靠近真实复杂的历史,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历史史料等详实的材料与文学文本进行互证与比对,更好地揭示出文学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更深入地剖析了文学的局限性与超越性。在写作始终中秉持史料第一、严谨求实的原则,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历史事实进行文本分析,借鉴西方工人运动研究的理论方法,从文本细读出发进行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的复杂性。
3. 本书不仅深入分析鲁迅等重要作家文学作品中较少为人关注的工人叙事内容,更敏锐地挖掘出许多不被后人重视的作家,如龚冰庐、刘一梦、顾仲起等,他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工人题材文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长期以来被忽视、遮蔽的作家、作品得以进入大众视野,被重新看待与衡估。
张全之,山东沂南人,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曾获得教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级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研究成果获6项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火与歌中国现代文学、文人与战争》、《背对故乡鲁迅文学的多维阐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该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多种;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前言:我的学术之路
绪 论
第一章 近代中国小说中的工人问题
一、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与文学之关系
二、中国近代工人题材小说的类型
三、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 劳动问题与劳工文学在《新青年》上的隐显
一、《新青年》劳工问题的起源
二、《新青年》劳工问题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 五四时期产业工人题材小说的两种类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产业工人与五四新文学
二、五四产业工人小说的两种类型
第四章 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重释五卅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左联前后工运小说综论
一、左联前后工运小说概略
二、左联前后工运小说的情节模式
三、左翼工运小说与现实罢工运动之关系
四、问题与反思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工人运动与文学书写
一、抗战时期工人运动概况
二、工人参与抗战的文学书写
三、工厂内迁中的工人形象
四、柯仲平对工人抗战的诗意表达
第七章 黄庞事件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黄庞事件的发生
二、黄庞的文学活动
三、黄庞悼念活动中的文学累积
第八章 论田汉话剧对工人运动的再现
一、早期剧作中阶级意识与宗教意识的纠葛
二、左翼文学时期对工人运动的真实记录
第九章 鲁迅与工人及工人运动之关系
一、鲁迅与工人及工人运动的关系考察
二、鲁迅小说中缺乏工人形象的原因
第十章 蒋光慈:工人运动的书写困境
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少年飘泊者》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短裤党》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四、工人运动的政治想象与文学困境
第十一章 刘一梦:工人罢工的另一面
一、革命文学阵营中的刘一梦及相关研究
二、刘一梦小说中的工人罢工
第十二章 龚冰庐:书写煤矿工人的苦难与抗争
一、被遗忘的龚冰庐
二、饥饿与死亡:矿工们的日常生活
三、矿工们的反抗斗争
第十三章 巴金:工人罢工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一、巴金工运小说研究述略
二、从史实到小说
三、巴金笔下工人运动的特点
第十四章 《子夜》:书写现代工人运动的经典之作
一、《子夜》中工人运动研究的反思
二、从棉纺厂到缫丝厂:《子夜》的题材选择
三、工人运动在《子夜》中的位置
四、《子夜》中的工人政治
五、工人运动与 Romance
第十五章 《雷雨》:工人罢工中的父与子
一、鲁大海形象渊源
二、工人罢工与父子关系
第十六章 丁玲:工人小说与创作方向的硬转
一、丁玲与工人及工人运动之关系
二、工人生活和罢工运动的街头见闻
三、工人题材小说之于丁玲转向的意义
第十七章 《地泉》:发狂年代的革命叙事
一、《地泉》和它的序言
二、发狂年代的革命想象
第十八章 顾仲起:革命文学中的独行者
一、不该被遗忘的顾仲起
二、早期创作:革命文学的前驱与五四文学中的另类
三、北伐归来:革命文学阵营中的独行人
四、死后的《残骸》:革命文学的优秀之作
第十九章 草明:工人小说创作的情感转向
一、悲悯:草明早期工人小说的情感倾向
二、歌颂:草明后期作品对工人的情感表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