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校读,作者细致标记了原信与鲁许二人修改稿增删改动的内容,并附有简短的评述。作者认为,原信内容丰富、生动,通信人细致的心理活动在其中有更多表现。后一部分是作者基于《两地书》生发出的八篇文章,剖析处于母子、夫妻、父子关系中的鲁迅的情感生活与灵魂样态,以及他对教育、政治和旧中国之改造的看法,想回答一个看透了大众灵魂的人的灵魂,是怎样的这个问题。
王得后,谱名王德厚,江西永新人,一九三四年出生于汉口。退休前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著有《《两地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鲁迅与中国文化精神》(花城出版社,一九九三)、《鲁迅心解》(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人海语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九八)、《世纪末杂言》(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呐喊)导读》(中华书局,二〇〇二)、《垂死挣扎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二〇〇六)、《鲁迅教我》(福建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六)、《鲁迅与孔子》(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〇)、《今我来思:王得后杂文自选集》(金城出版社,二〇一五)、《我哪里去了》(花城出版社,二〇一五)、《刀客有道》(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九)等。
序(孙郁)
序 言
甲编 鲁迅和景宋的通信与《两地书》校读记
几句说明
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
第二集 厦门广州(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第三集 北平上海(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又集 未编入《两地书》的北平上海的通信(一九三二年十一月)
乙编 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读后记
几句说明
一、信笔写出的真相
情书一捆
革命的爱在大众
二、爱的影子:朱安女士
不可忽视的影响
你赞成回避吗?
鲁迅性格中的妥协面
历史性的婚姻悲剧
景宋的考虑与支持
三、相依为命,离则两伤
我们之相处,实有深因
爱情:油然而生,沛然而长
从牺牲论看鲁迅的婚姻观
四、在母亲和儿子之间
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梦里依稀慈母泪
因袭的重担
后顾之忧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遗 嘱
五、走人生的长途……
苦闷总比爱人还来得亲密
专与苦痛捣乱或如何在世上混过去的方法
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
六、究竟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
反坚壁清野主义和寡妇主义
学生应该做好事之徒
七、心灵深处的政治意识
现在我最恨什么学者只讲学问,不问派别这些话
不革内政,即无一好现象
这一回的战斗……
钻网的法子
八、对于改造旧中国的道路的探索
改变人的精神是救国的第一要著
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在改造旧中国的过程中改造人
重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