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科学超越了学术领域,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让我们从认知迷雾中走向理性,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什么在启蒙时代的激荡中,重塑了人类的世界观与社会秩序?
本书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科学与文化、宗教、政治复杂交织的情形,揭示了科学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更是现代性构建中的核心力量,并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呈现了科学如何塑造当今世界的面貌,以及那些深远的思想与事件如何引领我们来到今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重新思考现代世界的根基,了解科学如何成为人类文明的灯塔。
★本书深入剖析科学与现代性如何彼此构建,解析何为理性与感性,以及何为物质的本质;
★本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置于同一视野,探讨自然科学与道德人文科学的关系,呈现了一部真正跨学科的现代知识史;
★本书语言严谨、论述清晰,将深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例结合,是理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科学概念与思想流变不可或缺的工具。
斯蒂芬·高克罗杰(Stephen Gaukroger),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史学者,悉尼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其著作被译为中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强调科学与哲学、文化和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代表作有《科学文化的兴起:科学与现代性的塑造(12101685)》。
褚平,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西方哲学专业硕士后留校任教。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修一年,回国后又赴美求学。在国内发表过西方哲学著作及多篇哲学论文,并与他人合译《理由与求知》,在美期间翻译了多部著作,如《亚当·斯密的政治学》。
导言
第一编
1.理解的二元性
理性的位置
系统性知识
理性与感性
对理性的挑战
确定性的边界
理性的解析
2.对物质本质的反思
对机械论的反思
化学成分
化学元素
生命力
力的统一性
自然化
第二编
3.人类学医学
人类学医学的观念
物质与敏感性
医学哲学家
社会医学
感性的终结
4.哲学人类学
形而上学与心理学
语言与艺术
经验的形成
人类学解释的合理性
5.人类自然史
分类问题
人类学与自然史
比较解剖学
比较地理学
比较史学
6.社会算术
蜜蜂的寓言
道德的自然化
日常生活的量化
普通人
第三编
7.宗教的自然化
理性的局限
基督教的历史化
教义的历史化
宗教的进化
审美人文主义与自我修养
结论
引用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