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由我》,原名《健康与幸福》(Health & Wellness),是欧美高校个人健康健康教育健康研究等课程的经典教材。本书自1982年发行第1版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岁月洗礼和教学检验。几十年来,《健康由我》一直是美国大学健康公选课领导者教科书。它是一部关于健康的大百科全书,内容覆盖面极广,跨越了医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社会学,甚至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或许可以这么说,凡是你能想到的与健康有关的话题,在章节目录中都能找到。我们翻译的是近年出版的第13版,在框架体系上是覆盖面更广的版本。
第一编介绍了大健康的定义,尤其强调了身心一体的观念。吃动两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通俗说法可以在第二编通过饮食和锻炼达成健康生活方式中找到答案。第三编肯定在很多读者的意料之外,围绕着两性关系中的健康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了性健康,甚至怀孕和分娩的过程;至于节育的主题,估计很多读者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地接触过;最后探讨了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这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编着重介绍了如何预防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感染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同时科普了遗传与疾病的关系。第五编着重介绍物质滥用,包括药物滥用、吸烟成瘾和饮酒成瘾三大主题。关于吸烟和饮酒的问题,国人并不陌生;但关于药物滥用,估计会超出很多人的认知。第六编介绍了与健康相关的选择,重点介绍了常规医疗之外的替代疗法。与此同时,因为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关于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的部分尤其重要。第七编重点讨论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例如家庭暴力、性暴力、虐待儿童、虐待老人),以及影响健康的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老龄化的问题或许可以提供很多前车之鉴,而本编中关于预立遗嘱、临终关怀等话题,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话题如此宏大、主题如此繁杂,所以对运动心理学背景的译者来说,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其中很多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东西,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隐约记得接到任务还是2020年,译稿与读者见面已经是2025年了,说六年磨一剑,一点也不为过。
好在作者戈登·埃德林和埃里克·戈兰蒂都是大学教授,他们既善于发现、整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艰深晦涩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除了内容逻辑清晰、文笔优美流畅之外,看得出来,书中很多图表都是两位作者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再加工,一表顶千字、一图抵万言!原作者在努力保持内容科学性的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增加内容的可读性。
从编排形式上看,本书的每一章开头都有一个学习目标,既对应着大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教育心理学所说的先行组织者,让读者在阅读主体内容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大致了解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内容轮廓。每一章末尾都有一个本章小结与重点,提纲挈领地对全章内容进行回顾,盘点重要的学术观点和实践要点。作为译者,我们建议您可以先阅读每章的一头一尾这两个部分,既可以对章节内容有个大致把握,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每个章节的阅读顺序。
与此同时,不同章节中都根据主题穿插了很多幽默的名言警句,再加上健康小贴士、压力管理、健康指南、全球健康、金钱与健康意识等独具匠心的栏目设计,让普通读者在阅读这本大学教材时,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能够沉浸其中。
戈登·埃德林(Gordon Edlin),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俄勒冈大学化学博士,哥本哈根大学和加州大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博士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荣誉退休教授。他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遗传学教授达22年。20世纪60年代末,戈登·埃德林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反越战抗议时被催泪瓦斯袭击,此后对健康研究的兴趣激增。他曾为13家机构开展健康主题讲座,包括夏威夷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等。尽管他以科学视角看待健康与医学,但他在替代医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埃里克·戈兰蒂(Eric Golan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博士,拉斯波西塔学院荣誉退休教授。他曾在拉斯波西塔学院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个人健康和人类性学课程,并指导朋辈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者培训项目。自2000年起,埃里克· 戈兰蒂开始在线教授个人健康课程,并开发了远程学习项目。除本书外,他还是《人类性学基础》《人类生殖》《运动损伤急救》的合著者,并独自撰写了《如何预防和治愈跑步及其他运动损伤》。
译者简介:
徐守森,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研究院注册临床催眠师,并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接纳承诺疗法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等。先后为中国手枪射击队、中国轮椅冰壶队等多支 国字号队伍提供运动心理咨询服务,助力其备战夏奥会、夏残奥会、冬奥会及冬残奥会。
胡景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与新闻学双学士,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硕士。
闵瑞芳,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荷兰奈梅亨大学心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