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变电站设计理念变革和所需的关键技术,从而充分调动设计创新潜力,实现创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以设计为龙头带动基建模式革新。
全书共7章,其中第1章概述了电网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变电站的功能定位、设计需求及优化理念;第2章阐述了变电站设计承接规划需求,以提升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为目的的变电站设计相关技术要点;第3~6章聚焦于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经济适用、工业本源4个理念,详细阐述了每个理念下的优化方案、先进设备和试点技术等;第7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多个示范工程的应用情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本书强调技术的前瞻性和可落地性,为读者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设计时提供指导,可供电网企业设计规划、评审以及施工和运维等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学习和参考。
前言当前,我国电网规模位居世界首位,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装机容量和新能源出力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需求日益迫切,电网双高特征愈加突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节点,变电站的设计技术创新也面临新的变革。本书的编写旨在紧密贴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并探讨新型电力系统新技术发展方向与落地应用方式。本书编写团队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下,汇集了现行规程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管理规定等权威文件,结合现阶段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评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下变电站设计探索与实践》的编写工作。本书充分结合了国网江苏电力当前的推荐技术和省内因地制宜的创新方向,以规划定功能,功能定工程的思路展开,阐述了电网规划对变电站设计的指导作用,从一条线上围绕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经济适用、工业本源四个理念,串起21 个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点,由面及线到点系统性地将变电站规划设计、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案,先进设备、试点技术等要点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方向涵盖了电气主接线优化方案应用、变电站碳排放计算技术应用、变电站光伏技术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应用、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应用、出线方式优化方案应用、工业化装饰装修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旨在为电力系统的绿色、智能、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同时,本书通过对多个示范工程的深入分析,展现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这些案例不仅是对技术研究的有力佐证,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书所述的理论和技术。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编写团队充分考虑了变电站设计中的需求和实际问题,力求编写一本系统全面、实用可行的技术手册。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变电站规划、设计和建设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书的出版凝聚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及行业内众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撰写和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个人,也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电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愿本书能够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为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编者2025 年5 月
目录序前 言第1 章 新型电力系统下变电站功能定位及设计需求 11.1 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 11.2 电网规划设计思路 21.3 变电站设计需求及优化理念 81.4 技术原则 141.5 技术参考索引 15第2 章 规划引领篇 172.1 技术概述 172.2 电气主接线优化方案应用 182.3 主设备配置及参数优化方案应用 272.4 潮流灵活调节技术应用 32第3 章 绿色低碳篇 443.1 技术概述 443.2 变电站光伏技术应用 453.3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应用 553.4 低碳环保设备应用 763.5 变电站碳排放计算技术应用 90第4 章 智能高效篇 1004.1 技术概述 1004.2 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应用1014.3 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应用1164.4 智能免巡视系统技术应用1274.5 一二次融合智能GIS 组合电器设备应用1434.6 220kV 线路保护专用通信网技术应用 1554.7 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应用165第5 章 经济适用篇 1765.1 技术概述 1765.2 出线方式优化方案应用1775.3 紧凑型设备应用1915.4 建筑融合技术应用 2045.5 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208第6 章 工业本源篇 2296.1 技术概述 2296.2 结构型式优化技术应用 2306.3 工业化装饰装修技术应用 2446.4 电缆层优化技术应用2516.5 防火优化技术应用261第7 章 示范应用实践 2677.1 江苏越溪500kV 变电站 2677.2 盐城海堤220kV 变电站 2747.3 淮安荷花110kV 变电站 2797.4 无锡高巷110kV 变电站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