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全社会能源效率和能效提升重点举措,研究能效体系发展路径,研判重点用能领域能效趋势,提供数据参考和实际案例,供能源电力行业从业者参考使用。本报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依托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节能技术、管理模式等,结合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双碳目标、全面节约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要求,研判未来能效体系和重点领域的发展路径,为准确把握我国能效发展形势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本报告将国内与国外结合、现状与趋势结合、宏观环境与微观实践结合,研究了能效关键因素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用能领域的能效提升关键环节。
本报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系统性。本报告在构建能效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多领域,生产、传输、利用多环节,近期、中期、远期多维度系统研究了能源效率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二是学术性。本报告构建了4E-SD能效模型,考虑了能源效率全要素,对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效潜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三是参考性。本报告结合多方实践和研究成果,梳理了能源消费全环节和重点用能领域能效提升的案例和关键技术路线。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向好态势,能源需求仍将维持刚性增长。同时,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团队注意到,我国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六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高达?75%,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进展滞后于预期。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强调了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并指出尽最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中国能效分析与展望》是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度系列分析报告之一。2023年首次出版,今年是第2年。本报告力争系统性梳理我国能效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重点领域发展方向和用能策略。在研究方法上,将国内与国外结合、现状与趋势结合、宏观环境与微观实践结合,研究了能效关键因素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用能领域的能效提升关键环节,并基于模型测算了不同情景下的全社会和各领域能效潜力及对碳减排的贡献,具体分析了重点用能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和潜力。为体现研究深度,本报告设立了两个专题,分别为我国单位?GDP?电耗发展分析、工业重点行业及技术领域关键节能降碳技术。本报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系统性。本报告在构建能效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多领域,生产、传输、利用多环节,近期、中期、远期多维度系统研究了能源效率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二是学术性。本报告构建了4E-SD能效模型,考虑了能源效率全要素,对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效潜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三是参考性。本报告结合多方实践和研究成果,梳理了能源消费全环节和重点用能领域能效提升的案例和关键技术路线。限于作者水平,虽然对书稿进行了反复研究推敲,但难免仍会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期待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2024年12月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是服务能源行业发展的综合性智库。在能源战略规划、能源经济政策、能源供需与价格、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
前言
概论 1
1 我国能效发展现状分析 5
1.1 全社会能效水平 6
1.1.1 能源消费 6
1.1.2 终端能源消费 8
1.1.3 能源效率 10
1.2 能源生产、转换、传输环节 11
1.2.1 电力生产与传输能效水平及措施 11
1.2.2 煤炭开采与洗选能效水平及措施 15
1.2.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能效水平及措施 17
1.3 工业领域 19
1.3.1 黑色金属工业能效水平及措施 19
1.3.2 有色金属工业能效水平及措施 22
1.3.3 建筑材料工业能效水平及措施 25
1.3.4 石油和化学工业能效水平及措施 27
1.4 建筑领域 30
1.4.1 北方城镇供暖建筑能效水平 30
1.4.2 城镇住宅能效水平 33
1.4.3 农村住宅能效水平 34
1.4.4 公共建筑能效水平 35
1.4.5 建筑领域能效措施 36
1.5 交通领域 40
1.5.1 公路运输能效水平 41
1.5.2 铁路运输能效水平 42
1.5.3 水路运输能效水平 43
1.5.4 航空运输能效水平 44
1.5.5 交通领域能效措施 45
1.6 农业领域 46
1.6.1 农业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47
1.6.2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48
1.6.3 低碳高效农机应用 48
1.6.4 农业领域能效措施 49
2 我国能效发展趋势研究 51
2.1 能效发展新形势和目标 52
2.2 全社会能效趋势展望 53
2.2.1 4E-SD能效模型 53
2.2.2 情景设置 53
2.2.3 全社会及重点领域能效潜力 57
3 能源生产、转换、传输环节能效提升路径及潜力 65
3.1 能源生产、转换、传输能效关键举措 66
3.2 电力生产与传输 66
3.3 煤炭开采与洗选 67
3.4 油气开采 70
3.5 能效展望 72
4 工业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及潜力 74
4.1 工业能效提升关键举措 75
4.2 黑色金属工业 75
4.3 有色金属工业 77
4.4 建筑材料工业 78
4.5 石油和化学工业 80
4.6 能效展望 81
5 建筑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及发展趋势 83
5.1 建筑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及潜力 84
5.2 近期加快节能改造及可再生能源应用 84
5.3 中期提升建筑电气化实施用能精细化管理 85
5.4 远期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建筑 85
5.5 能效展望 87
6 交通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及发展趋势 88
6.1 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转型 89
6.2 推进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场景应用 89
6.3 持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90
6.4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 91
6.5 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能力 92
6.6 能效展望 93
7 农业领域能效提升路径及发展趋势 94
7.1 农业能效提升关键举措 95
7.2 能效提升及降碳路径 95
7.3 能效展望 97
8 专题一:我国单位GDP电耗发展分析 98
8.1 近年我国单位GDP电耗 99
8.2 原因分析 102
8.3 全社会单位GDP电耗预测 102
9 专题二:工业重点行业及技术领域关键节能降碳技术 104
9.1 工业重点行业及技术领域关键节能降碳技术原理 105
9.2 工业重点领域关键节能降碳技术典型案例 111
参考文献 114
致谢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