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模糊性态度、认知教育与金融决策---基于田野实验的探究
金融决策不仅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和福利水平,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样影响深远。探索模糊性态度在居民金融决策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能否通过认知教育等外在手段改变居民的金融决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国内某头部线上众筹平台进行田野实验,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个人的信息等数据,同时随机选择用户并提供大病认知相关的认知教育,基于3817个样本从微观角度对影响金融决策的内在决定因素、外在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的影响渠道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本文测量个人在收益情境和损失情境下的模糊性态度和风险态度,并结合个人大病保险参与行为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人们在面对收益情境时总体表现为模糊性厌恶,而面对损失情境时总体表现为模糊性偏好。本文发现,是模糊性态度而不是风险态度决定了个人的大病保险点击与购买行为,个人越厌恶模糊性,越倾向于了解并购买相应的大病保险产品。其次,本文对提供癌症发生和癌症死亡相关信息的大病认知教育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接受教育的个人保险市场参与积极性会大幅提高,个人接受教育后保险购买率平均提高了2.16%,约占样本均值的 28.05%。同时,本文发现认知教育效果主要集中在模糊性偏好个体中,原因可能是模糊性偏好个体在接受认知教育后对大病发生和死亡危害认知的模糊性更容易消除;此外本文并未发现教育效果在不同风险态度人群中存在异质性。最后,本文对认知教育潜在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首先基于信息行为渠道进行检验,未发现信息规避或信息搜寻行为是影响渠道。之后关注信息内容,从信念改变视角探究影响机制,证实了信念改变是认知教育奏效的渠道;教育奏效的一个主要渠道是改变模糊性偏好个体对大病的认知,进而改变保险市场行为,同时模糊性偏好个体在初始模糊信念更新后保险市场参与积极程度提高最为显著。本研究的意义:对模糊性态度、认知教育与居民金融决策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对理解模糊性态度对居民金融决策的内在驱动影响和提供认知教育对居民金融决策的外在驱动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相应结论既有助于理解居民金融决策的内在本质,也对于思考如何借助外在手段改善居民认知并指定更合理的金融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提升金融素养有利于居民作出更加合理的理财决策,应该进一步加大普惠性的金融常识教育,推动金融常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也要思考如何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精准教育,进而提高教育效率。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