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为知名文史学者石不易畅销百万册品牌图书鬼脸历史课代表作。本书聚焦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阶段,覆盖中国近代史的核心事件与变革,以专题化、故事化的形式重新组织知识点,串联历史事件,既保持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赋予历史动态的关联性。用小说笔法,杂糅散文、杂文技巧,再以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数百幅精美插图为辅,打破传统历史书籍的枯燥模式,真正把历史课本做成了一道大众开胃菜。
用幽默讲述沉重,用故事铭记历史,用创新性字体提升阅读体验。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窗户,让我们能深入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真正读懂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与民族奋斗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上大学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文艺青年,写过不少今天看起来都很矫情的文章。可能我当时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会在文学上有什么建树,所以在填志愿的时候,直接没有考虑中文,而是选择了历史。
以我祖上八代都是贫农的家世看,或者以功利的就业形势看,我的选择都是极其错误的。尤其是上大学后,我一问周围的同学,就更加印证了,因为大家都是被调剂来的,只有我是第一志愿报的。
说实话,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如果真走错了,那么我越努力,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我一个非常尊重的师长,在某次课间闲谈中说出的一番话,才算彻底解开我的心结。
他的原话我已经忘记了,大概的意思主要有以下三点吧。
一是要遵从内心。因为在一个世俗的社会里,喜欢历史的人可能有很多,但是能够接受专业和系统历史教育的人并不太多。如果你本身就很喜欢历史,又恰巧学了这个专业,那就说明你心里有一座灯塔,不要犹豫,朝着灯塔的方向前行,即使到不了大陆,也会爬上一座小岛。
二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人说,学历史能够明智晓理,通古博今,对个人、社会、民族以及国家都很重要;但也有人说,学历史没有什么现实作用,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只能给人画大饼。而事实上,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晓典籍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而是学习和感悟里面的道。只有掌握了道,无用之用的历史,才会有大用。就好比同样一套《二十四史》,可以读出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也可以读出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
三是小牌尽量不要单出。以历史专业来说,单出的话,确实是一个烂牌,但如果能与其他专业或技能相结合,便可能组成王炸。当然,在学好历史专业这个前提下,首先要做的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尽量去读一些公认的好书。
于是,在这些话的引导下,我仗着之前做文艺青年时锻炼的一些文笔,开启了历史写作道路。
而在历史写作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古籍与史学专著。这其中,尤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最多。用我当时专业课老师的话说,如果你不知道一本历史专业书籍是否可读,有个很简单的筛查方法,那就是看出版社。然后他列举了几家出版社,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华书局。那种感觉,除了有认可,还有信任,就像信任一位多年的老朋友那样。
可惜的是,我后来更多的是从事通俗历史的创作,在历史学术研究这块,可以说一无所成,从来没有奢想过能在中华书局出版自己的作品。
但其实,中华书局作为一家在行业内享有极高声誉的出版社,也一直在变与不变中成长。他不变的是,始终以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为阵地,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变化的是,他不断身体力行向普罗大众,甚至是青少年去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大概是我的这本《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能在中华书局出版的重要原因。
至于本书的内容,我是不愿意在这里多说的。首先,中国近代那段历史过于沉重,算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伤,也是我心理上很难迈过的一道坎;其次,我还是更愿意让读者通过阅读书的内容,来使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落后真的会挨打,如果还没有挨打,那是因为别人还不想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最早写于2010年初,于2012年6月第一次出版后,多次加印和再版,至今已历经十余年时间了。在这十余年时间里,我的思想和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回头看看当初写的内容,有不少遗憾。好在这次出版,中华书局编辑在审稿过程中,针对这些遗憾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核查,并做出了妥善修改,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当然,即便如此,囿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书中难免还会有一些问题与不足,希望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给本书多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将来如有机会再版,定将逐一斟酌修订。
作为一个序言,本来写到这是可以结束的,最后我想了想,觉得还是多加两句吧。就是对于一本书而言,其实和人一样,是有寿命的,只不过一本书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认可度。希望这本书能得到你们的认可,也希望这本书的寿命能一直延续下去。
石不易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