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大都起源于一本被该民族和该国家奉为神圣经典的编年史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也不例外,这部编年史起源于《往年纪事》。它是1116年夏由基辅修道院的涅斯托尔修士写成的,也许正是由于在这本《往年纪事》之前没有什么可供查考的、有关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的记叙,所以《往年纪事》就成了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之源。
一人读《往年纪事》,就有一人的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历史,而千人读,则有千部历史。
谁真谁伪,谁是谁非,岁月悠悠,千古难定。
明则明,暗则暗,明明则明明,暗暗则暗暗。千年的俄罗斯民族史和俄罗斯国家史交织、流淌在那两条伟大的河流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之中。河水慢慢流淌,史实在水镜中荡涤、闪光,等待人们的发现!
本书也是从《往年纪事》开始的,只不过它是我的讲述,一个人的讲述,一个人的俄罗斯民族史和俄罗斯国家史的讲述。
这本《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早在《俄罗斯通史(19171991)》(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8年出版)完成后就基本上写出来了,但我一直没有送给出版社。我还需要做什么呢?我还在等待什么呢?
研究苏联现代史前后也有40来年了吧,我常常碰到两个问题:
一是在研讨苏联的问题时,我总是纠缠于那个特定时期的种种人和事,却很少考虑苏联时期前前后后的历史进程,因此,就苏联问题得出的种种结论就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东西时代性过强,历史感不足,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观性。苏联这一问题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呢?这是我思考得越来越频繁的问题,因而我也就越来越频繁地前顾后盼,前顾苏联问题的历史脉络,后盼苏联历史问题的后续发展、现实状况。有了这种前顾后盼,我的苏联史研究似乎有了柳暗花明、找到另一重天地的感觉。于是,我的研究对象就不自觉地转换到罗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苏联俄罗斯联邦这整个历史进程上来了。当有人问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时,我总是回答:俄罗斯史!
二是在我就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或现实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或为年轻人解答问题并阅读他们的文章和书稿时,我也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记者的文章中,常常从当前的政治和政策出发,就事论事,理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立论也就没有能说服人的依据;而研究者的文章,同样的也由于这个原因,现实评论缺少历史性的分析,历史的文章没有对后续进程的考察,因此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我想到,无论研究什么样的问题,现实的还是历史的,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全面了解是非常必需的。因此,对于许多非专业的研究者来说,需要一本简明的俄罗斯史,一览全册,就能对俄罗斯有个大致清晰的了解。即使对我这样一个研究苏联史的人来说,这样的俄罗斯通史也是bi备之书。我自己写作一部《俄罗斯通史》的强烈愿望也由此产生。在我有这个想法时,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有关俄罗斯历史的论著了。
历史著作的灵魂和价值全在于它的历史真相和撰写者对真相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我看来,历史的真相就是曾经真实存在过、进行过、演绎过的真人真事。历史是由真相组成的,历史只有真相与伪相,没有真理与谬误。但是,数百上千年来,俄国历史的真相早已掩埋在沧桑烟雨和尘封黄卷之中了。历史研究者需要寻求、挖掘真相,而这种寻求与挖掘是极其艰难的。并且艰苦寻求、挖掘到的可能是真相,也可能是伪相,还可能初为真相后被推翻成伪相。
寻求、挖掘历史真相是一条艰难之路,因而,撰写历史著作需要的就是无休无止的、顽强不绝的、永远不要期待有终极真相的上下求索。当我一开始写作《俄罗斯通史》,我就走上了一条探寻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上下求索之路。我不敢期望有什么新发现、新理论,只祈愿能不走旧路,能给自己,也给能读到这本书的读者以某种启迪,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认识、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真正弄懂它的历史全过程,能更好地、更客观地判断这个大国、强国的未来发展之路。
我所说的不走旧路是什么意思呢?在《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这本书里,我遵循了几点自己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在俄罗斯这个国家的舞台上,自基辅罗斯至俄罗斯帝国,从来都是帝王将相作主角,尽管粉墨勾勒有异,脸谱色彩斑驳,但他们是自己国家历史进程的主要推手。因此,帝王将相是我这本书的主角。我写了他们的决策、纷争、胜利、失败,甚至是恩怨情仇,让所有这一切组成了一幕幕活剧。这与我曾经读过的某些以农民起义、思想家的鼓动、革命者的谋划为主线的俄国史是有差异的。
二是千年的俄国史纷繁复杂,人物多如星辰,事件错综复杂。全面、全部列述整个历史进程,一本几十万字的书是做不到的,这需要大部头的、学院经典式的多卷本来解决。我人微言轻,能力有限,做不到,所以我只选择了帝王将相的主要活动及施政的主要轨迹,来重现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俄罗斯。对于那些并非研究俄罗斯,而又热切关注俄罗斯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读者来说,这些应该也能回答他们的问题了。
三是我写的是我寻求、挖掘到的历史真相。历史就是故事,就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写历史就得讲故事,就得用讲故事的方法展现历史,所以我这本书里没有史家们要求的历史编纂的原则、设置框架的理论,甚至阶级分析方法。读者就把此书当成故事来读吧。当然,故事不是随心所欲编造出来的,至于它们是否就是终极真相,我不敢说,也无法说。新的档案正不断暴露于世人面前,原先被认为甚至确认为真相的历史被怀疑、被否定,所以我觉得研究历史的人千万莫说:我的研究结论是终极真相!
有此三点,当足以说明这本《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是有点不走旧路了。
贤哲的专家学者常常教导后辈要十年磨一剑,意思是说,你们不能急于出成果,不能匆忙出成果。可是,剑磨了十年,却从没有拿出来试用过,怎么能知道这剑磨得怎样了,哪里该磨,哪里不该磨,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该怎么磨,该怎样改进自己的磨法?所以我总觉得,这十年磨一剑,似乎改为一剑磨十年更合适。十年中,不断地磨剑,不断地用剑,也许十年后才能磨出一把好剑。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磨了十年,今日才能脱稿,而《俄罗斯通史(19171991)》的准备和脱稿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时光,现在距它问世的2013年又过去了八年多的时间。不过,我自己还是愿意就这两本书再磨它十几年的岁月,也许那时又可说:我又不走旧路了!
在《俄罗斯通史(19171991)》的《序》里,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这本《俄罗斯通史》是我一人的力量完成的,我实在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也来独立完成更多的学术著作。我们不应听一个声音,还应听多种声音。只有个人创作的繁荣,才会有集体创作的辉煌与传世。但愿如此!今天,当我写《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的《序》时,我重复一次,唯愿如是!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序
第一章 关于瓦良格人的传说和历史
第一节 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沿岸的居民
第二节 诺夫哥罗德的土地:神话、传说与历史
第三节 瓦良格人(维京人)不是沿河的居民
第四节 海外来客:留里克三兄弟,来自海那边的统治者
第五节 瓦良格人再不离开诺夫哥罗德的土地
第六节 斯洛温人和斯拉夫人、罗斯人和罗斯的称谓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留里克公:南下征伐,向基辅方向
第一节 关于基辅的神话和传说
第二节 《往年纪事》里的基辅
第三节 留里克公南下基辅:阴谋和战争的兼并
第四节 马踏青草,挥戈西向
第五节 十字架和雷神相向而立,部族杂居混血联姻
第六节 作为一个大部族联合体的罗斯
作者点评
第三章 弗拉基米尔大公:瓦良格至希腊之路
第一节 逃亡海外而又返回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
第二节 各部族游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定向希腊
第三节 遥远的、神秘的赫尔松涅斯
第四节 蜂蜜加克瓦斯:第聂伯河见证的强权洗礼
第五节 为夺公位兄弟相残,留里克王朝血腥继承
第六节 瓦良格至希腊之路:传教士和文字,商人和贸易
第七节 拜占庭建筑:索菲亚教堂和山洞修道院
第八节 基辅罗斯分崩离析,涅斯托尔呼吁一统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大公们的天下和蒙古人毁掉了的大公世界
第一节 基辅起义,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执掌基辅大公之位
第二节 分封和庄园,农民和庄园主
第三节 城堡、克里姆林、手工村镇
第四节 贵族需要听话的大公,大公需要独立的山头
第五节 诺夫哥罗德:大诺夫哥罗德君主卫彻
第六节 东北罗斯:克列亚济马河畔
第七节 西南罗斯:加利奇沃伦的离心之路
第八节 《罗斯法典》《伊戈尔远征记》、萨特阔和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画派
第九节 蒙古人入侵,萨莱金帐汗国
第十节 两面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作者点评
第五章 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家莫斯科公国
第一节 东北罗斯:村社、特维尔和莫斯科,月即别汗的萨莱
第二节 卡里达与蒙古汗,剿灭特维尔,全罗斯大公,都主教
第三节 库利科沃之战,顿河王,伊万三世全罗斯的君主
第四节 瓦西里三世,新女隐修院,伊万四世继位
第五节 精英拉达,地方贵族代表会议,百章会议,衙门变迁
第六节 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瓦西里教堂,严惩重臣
第七节 特辖区,伊万雷帝,立沃尼亚之战,杖毙皇太子
第八节 俄罗斯民族,从第二个耶路撒冷到第三罗马,编年、庄园和白城
作者点评
第六章 罗曼诺夫,一个新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 费奥多尔和季米特里,监护会议,乌格里奇的神话
第二节 农奴主权益深化,大牧首设立,继续收集土地,文化传播
第三节 农奴和哥萨克,伪季米特里第一,叔伊斯基当权,伪季米特里第二
第四节 波兰入侵,米宁和帕扎尔斯基,从莫斯科赶走波兰人
第五节 罗曼诺夫家族,伊万·苏萨宁,修道院的故事,16岁开始新王朝
第六节 费拉列特和专制君主,亚速夫和哥萨克,哥萨克和土地拓荒者
第七节 鲍·赫梅里尼茨基,切尔卡斯臣服莫斯科,尼康改革,斯·拉辛起义
第八节 又一个费奥多尔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第一阶段的结束
第九节 美丽广场,庄园建筑,新的圣像画,宫廷戏剧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彼得一世:为海洋和更多的生存空间而战
第一节 姐弟相争:彼得和索菲亚
第二节 炮手彼得:从亚速海到波罗的海
第三节 胡子之战,新年和枞树,钥匙之城,苍鹰和白桦的城市
第四节 建造海军,首都搬迁,神圣的石头城市,勋章和宫殿的奖赏
第五节 从波尔塔瓦之战到北方战争结束
第六节 参政院,委员会,《总规》《官秩表》,正教公会,军队
第七节 钢铁、航运、土豆、海关
第八节 学校、书报、博物馆、科学院
第九节 彼得的德意志人大臣:开始了俄罗斯的德国化进程
第十节 皇太子暴毙,反对彼得新政的动乱持续不断
作者点评
第八章 女人和孩子的俄国:宫廷政变
第一节 无能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万能的缅希科夫
第二节 儿皇帝彼得二世:重臣之争,缅希科夫失宠
第三节 安娜女皇,庇隆暴政,俄土战争,维图斯·白令
第四节 婴儿沙皇,伊丽莎白宫廷政变,七年战争,巴什基尔起义
第五节 卡尔·彼得和索菲亚·奥古斯塔
第六节 为普鲁士效劳的彼得三世
第七节 涅瓦河边耸立起一座宫殿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新俄罗斯而战
第一节 叶卡捷琳娜废夫君自立为皇
第二节 给贵族特权和自由,让教会服从于帝王
第三节 女皇的训谕:开明专制
第四节 移民、屯兵、戍边
第五节 新塞尔维亚,斯拉夫塞尔维亚,新俄罗斯,消灭盖特曼
第六节 一次普加乔夫起义,二次俄土战争,三次瓜分波兰
第七节 波将金:高加索军路,1783年
第八节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加斯科恩,卢甘斯克和经济开发
第九节 珍宝,绘画,雕塑,宫殿中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作者点评
第十章 亚历山大一世:他不自觉地开启了一扇大门
第一节 从保罗到亚历山大又一场宫廷政变
第二节 秘密委员会,斯佩兰斯基立宪专制的改革风向
第三节 三个皇帝的战争,涅曼河中两个皇帝的木筏谈判
第四节 兼并格鲁吉亚,将军们的南高加索之战
第五节 芬兰是我用我的军队征服的国家,芬兰大公国
第六节 1812年的卫国战争,神圣同盟,给波兰一部宪法
第七节 新的社会思潮,军屯村,最后的亚历山大一世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尼古拉一世:仁慈与残暴,铁腕和怀柔
第一节 没有继承权的沙皇,十二月党人起义
第二节 侦讯委员会,《检查法》,第三厅和本肯道夫
第三节 乌瓦罗夫,东正教,君主专制,民族性
第四节 检查、监控制度下的精神病人时代
第五节 尼古拉铁路:帝国的工业
第六节 鼠疫、霍乱和土豆骚动,《义务农民法令》,宗教改革
第七节 帕斯凯维奇,高加索战争,俄波战争,俄土战争
第八节 华沙起义,欧洲宪兵,克里米亚战争,最后的尼古拉一世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亚历山大二世:国运达顶峰,物极必反
第一节 《巴黎协议书》,俄国在凝神静思,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第二节 古尼布堡之战,高加索战争结束
第三节 废除农奴制:自上而下的革命,骚动不安的1861年4月
第四节 巴枯宁,赫尔岑,奥加廖夫,土地与自由,1864年波兰起义
第五节 到民间去,车尔尼雪夫斯基,亚历山大二世第一次遇刺
第六节 军事改革,路德维希·诺贝尔和约翰·休斯
第七节 重返黑海,解放巴尔干,征剿中亚
第八节 向远东,向太平洋,阿拉斯加价值720万美元
第九节 工人协会,又一个土地和自由
第十节 文学群星,巡回展览画派,俄国千年纪念碑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尼古拉二世:残阳余晖,最后的帝国
第一节 民意党人的谋杀,凶杀地教堂
第二节 唯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和唯一的专制君主
第三节 维特:将俄国推进到帝国阶段的神话
第四节 俄日战争:从旅顺口到朴茨茅斯
第五节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及第一次俄国革命
第六节 斯托雷平:给俄国20年的安宁岁月吧……
第七节 战争和沙皇,瘟疫和饥荒,危机和革命
第八节 帝国末日
作者点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