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批评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现象,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梳理和探讨。它引发了诸多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也需要予以恰当地解决。
本书力图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之上把公民批评权利的主要法理和制度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所关切的是《宪法》第41条公民批评权利的解释适用,以及依据宪法批评权的精神和原则对涉及公民批评的制度实践的合宪性审视。它包含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这种双向的、类似阐释学循环的思考方式。在自上而下的思考中,关涉的问题是宪法批评权的精神和原则如何透过解释机制去渗透、制约具体的制度实践。在自下而上的思考中,关涉的问题是具体的制度实践如何符合、证立宪法批评权精神和原则,以及适当充实、塑造其规范内涵及范围。
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民批评实践
一、一个新的开端
二、三个发展阶段
三、公民批评的时代背景
四、公民批评的法律之战
上编 法理
第一章 宪法上的批评权利
第一节 民主的约定
第二节 特别的地位
第三节 复式的构成
第四节 复合的性质
第二章 公民批评与臣民批评
第一节 臣民批评
第二节 公民批评
第三节 辨析与比较
第四节 宪法的选择
第三章 公民批评的思想源流及意旨
第一节 西方若干作者和法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第四节 两种不同的思想意旨
第四章 批评权利的宪法价值
第一节 宪法广场上的华表
第二节 公权监督的权利机制
第三节 公民之善的护养途径
第四节 日常便捷的民主形式
第五章 批评权利的法治化
第一节 批评权利法治化意义
第二节 批评权利法治化概况
第三节 批评权利的法律限度
第四节 法治化的途径及原则
下编 制度
第六章 批评权与国家工作人员名誉权:民事侵权
第一节 名誉侵权的规范模式
第二节 第1025条中的公共利益
第三节 公共利益与权利平衡
第四节 为公共利益的客观要素
第五节 为公共利益的主观要素
第六节 公共利益与公平
第七章 批评权与国家工作人员名誉权:诽谤犯罪
第一节 诽谤罪与宪法
第二节 刑事与民事
第三节 自诉与公诉
第四节 证明与推定
第五节 合宪性控制的意旨
第八章 批评权与国家工作人员的隐私权
第一节 因人设制?
第二节 统一的规范
第三节 权利的界限
第四节 合理使用问题
第九章 公民批评、寻衅滋事与公共秩序
第一节 寻衅滋事的公法处罚
第二节 公民批评与公共秩序
第三节 公民批评与虚假信息
第四节 虚假信息的治理思路
第十章 公民批评与国家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公民批评的信息基础
第二节 国家秘密保护对批评权的制约
第三节 从批评权看国家秘密法制的完善
第十一章 公民批评与司法价值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公民批评与司法价值的张力
第二节 公民批评与诉讼秩序
第三节 公民批评与法官独立判断
第四节 公民批评与司法权威
第十二章 网络空间中的批评权利
第一节 技术赋权:权力还是权利?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公民批评的形态
第三节 网络平台的言论管理逻辑
第四节 网络平台言论管理规则之完善
第十三章 批评权利的国家义务
第一节 国家义务体系
第二节 救济保护义务
第三节 畅通渠道义务
第四节 回应处理义务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