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研究·2024年第6辑 跨时段的中国行业史:延续与变异
定 价:88 元
《工业文化研究》围绕工业文化集中组稿,并收录其他相关研究论文,为工业文化的学术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本书主题为跨时段的中国行业史:延续与变异,分为工业史研究消费品工业文化研究书评、工业文化史料等专栏,主题鲜明,分栏合理,内容丰富;所收录文章均搜集与使用大量原始资料,分析深入,论证严谨,学术价值高。
本书传播国内外工业文化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知识,推动对中国行业史的认识和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本书将工业文化研究落到实处,促进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社会意义重大。
卷首语彭南生
《工业文化研究》的第六辑与读者见面了,本辑主题为跨时段的中国行业史: 延续与变异。工业史是工业文化的根基,是由不同的行业史汇聚而成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手工业在世界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手工业行业遭遇巨变,出现了或兴或衰的变化,各种新兴工业行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延续与变异成为跨越时段的中国行业史的显著特征。本辑即围绕这一主题组稿,分为不同的专栏。
专栏工业史研究共收录五篇文章。《中国近代工业起源、发展与资料整理述评》回顾中国工业之路,是对近代中国工业的宏观洞察。《战时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工余生活:基于〈电工通讯〉的考察(19391945)》和《战时资源委员会中央电瓷制造厂的困境与发展》,分别以电工器材厂和电瓷制造厂为例,对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兴行业的演变进行研究。《抗战后鄂南砖茶制造业的复兴与顿挫(19461949)》通过搜集多方面资料,研究分析了抗战胜利后鄂南砖茶制造业因资本匮乏、交通破坏和政府不作为而复兴失败的过程。《中国自主建设重型机械工业的探索: 以太原重型机器厂为中心》通过整理档案和期刊等历史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新兴行业进行分析。
专栏消费品工业文化研究共收录三篇文章。《中国白酒领军企业的发展史研究对茅台与五粮液的分析》和《从政府到市场: 国营酒厂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古井酒厂为例》以被评为国家工业遗产的白酒企业为个案,探讨其经营与发展问题,为读者呈现丰富的企业史数据。《从CPC到上海牌:一个国货咖啡厂商的制度转型与市场沉浮》以张宝存创办的CPC咖啡馆为例,探讨近代中国咖啡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影响及文化贡献,并且分析其在改革开放后面临的挑战,为理解中国食品工业化和商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案例。专栏航空业研究收录了一篇文章。航空业是人类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新兴产业,在过去的行业史研究中较少被关注。《海燕高飞: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发展史(19211997)》聚焦于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分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业务水平、航线网络等经营情况,为中国民航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个案参考。
此外,本辑还设有书评、工业文化史料专栏,全方位承担本刊促进工业文化研究的使命。严鹏为《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撰写书评,认为该书创造了一种关于近代国际商战的新叙事,从理论角度看颇具新意。本辑收录的史料以酒为主题,精选了两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 一是武汉酒厂史料选辑,二是《黄鹤楼酒报》1994年1月28日第1、2版。酒厂史料侧重生产实践,酒报则呈现企业文化。由于组稿不易截至本刊文稿交付出版社时,仍有邀约已久的工业史料翻译未能交稿本刊的出版进度大大滞后于计划。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本刊亦推出了校庆特辑,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2024年,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们发现2017年最初参与工业文化研究与工业文化研学等事业的一些高校、机构早已退出,而我们在困难的条件下还是坚持了下来。中国的工业文化研究事业也必然在延续与变异中,继续前行。
彭南生,湖北黄陂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严鹏,湖北武汉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工业文化研究》主编。
彭南生工业史研究中国近代工业起源、发展与资料整理述评李玉战时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工余生活:基于《电工通讯》的考察(19391945)褚芝琳战时资源委员会中央电瓷制造厂的困境与发展朱晨熹抗战后鄂南砖茶制造业的复兴与顿挫(19461949)陈文佳中国自主建设重型机械工业的探索: 以太原重型机器厂为中心魏晓锴、南楠消费品工业文化研究中国白酒领军企业的发展史研究对茅台与五粮液的分析陈鑫洁从政府到市场: 国营酒厂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古井酒厂为例朱玲玲从CPC到上海牌:一家国货咖啡厂商的制度转型与市场沉浮章斯睿航空业研究海燕高飞: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发展史(19211997)赵秀然书评、工业文化史料近代国际商战的新叙事《茶业战争》书评严鹏武汉酒厂史料选辑《黄鹤楼酒报》工业文化年度述评2023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