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关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罗·卡特里奇以史诗般的笔触重构了这场公元前480年的血火交锋,全面论述了温泉关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从波斯铁蹄下硫黄蒸腾的险峻隘口,到斯巴达勇士以血肉铸就的铜墙铁壁,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帝国野心,到希腊城邦在生死存亡中进发的文明之光,卡特里奇强调了这场战役对东西方历史的重要影响:温泉关战役一方面现了斯巴达人和其他希腊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体现了自由和奴隶制的冲突。事实上,这一战役不仅是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你相信哪个温泉关?」
选项A:斯巴达肌肉猛男血战波斯军团
选项B:300战士智勇双全死守关隘
「本书来揭晓答案」
?温泉关:血火淬炼的文明转折
硫磺蒸腾的关隘化作自由灯塔,看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和他的300名勇士以血肉之躯硬撼波斯铁蹄,在古希腊存亡之际点燃文明星火。
这一战,不仅是军事传奇,更是世界历史的传奇!
?当三百人改写世界
"过客啊,告诉斯巴达人:我们长眠于此,恪守誓言!"
温泉关的悲歌,在卡特里奇笔下迸发新生。见证自由对抗专制的史诗绝唱这不仅是古希腊的转折,更是人类文明的永恒坐标。
?配合《斯巴达300勇士》电影,一起探索真相
揭示电影中的历史真相与战争双方的真实较量,当荧幕英雄退场,本书带您重返公元前480年的战场!
丛书序言
中文中的古典一词,相对应的英文为classic,是由拉丁文classicus(意为罗马一级公民的)衍生而来的,classicus又是名词classis(意为等级)派生的形容词。作为等级含义的classis,与两个在罗马法领域的重要词汇有着密切联系: numerus(意为大量人群组成的集体)和ordo(意为次序顺序),numerus是量的体现,ordo是质的安排,两者共同构成法律与社会结构中的量质框架。在这个框架中,classis是连接量和质的重要单元。就此意义而论,classis的形容词classicus的含义进一步从罗马一级公民的延伸到了最高等级之意,指涉一个依据其社会和经济地位而形成的社会等级。在古代罗马语境中,classicus还与dignitas(意为高贵)和auctoritas(意为权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从classicus派生出来的classic又被赋予了一流的卓越的等含义。
当古典一词用于描述历史上的某种文化运动时,实则指向一种对文化遗产及其精神内核的特定认知,亦即对古代典范作品的尊崇。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系统性复兴运动,古典主义精神由此在各文化领域蔚然成风。这一时期所确立的审美范式与人文理念,不仅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方向指引,更为两个世纪后的新古典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则。17世纪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引导法国的艺术家也走向了古典主义。为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人们通常把源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称为新古典主义。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盛行时期,classic一词获得了另外一种含义,那就是超越特定历史分期,成为跨越时空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古典的或经典的这样一种普遍的含义。通过这种语义演化,classic一词最终确立了在现代语境中的基本含义,即在同类事物中堪称典范的卓越代表。这种意义的古典往往指一种文学或艺术风格发展到最充分、最和谐的阶段。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将希腊罗马文明统称为古典文明,实际上是将其确认为当时世界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西方文明史上,希腊文明处于最重要的起点。那么,希腊文明究竟有些什么成就,能够被后世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头?2500多年前,希腊的一些城邦就创造出了民主制度,雅典则是希腊民主政治中最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民主制度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得以充分发掘和实践,人的创造性也得以最大程度地彰显,这种创造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文化的高度繁荣。古典时代希腊人的文化成就,已经深刻地映射在了现代人的头脑中。在哲学领域,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创造的哲学基本术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直至今日仍然框定了哲学家求索和研究的基本对象。在历史学领域,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奠定了历史学的基本价值体系,即探究人类的伟大功业,探究人类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当然,还有修昔底德、色诺芬等重要的希腊历史学家;在戏剧领域,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命运之前的悲剧,以及面对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即便是阿里斯托芬这样的喜剧作家,也在嬉笑怒骂之间探索着人的本性。这些古希腊的先贤所创造的作品,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卓越的,流传到今天,则变成了古典的经典的。希腊的科学也非常发达,清华大学吴国盛有言,古代希腊人不仅创造了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而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真正的现代精神,这才是希腊的奇迹之所在。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希腊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罗马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希腊人在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因此希腊罗马文明往往被一起提及,很多时候也被视为一体的。但是希腊和罗马实际上代表了西方文明的两个不同方向。美国诗人爱伦·坡有两句著名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尽管人们对这两句诗的翻译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是这两句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在文明成就方面的差别。希腊人的光荣主要体现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罗马人的伟大则主要体现在罗马国家发展的路径方面。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小邦,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虽然世界历史上有不少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但是除了罗马,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够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从延续时间上来说,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并建立元首制算起,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罗马帝国共延续了500多年之久,如果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则延续了将近1500年。罗马人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的作品,至今仍影响并深度参与现代文明的构建,实为世界文明永不褪色的源泉。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拉斯的《歌集》《诗艺》、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著名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而且继续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罗马的史学作品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包括凯撒的《高卢战记》《内战记》、李维的《自建城以来》(常译为《罗马史》)、塔西佗的《编年史》等。
任何文明都不是孤立成长的,由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所构成的西方古典文明与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为典型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始终在交流互鉴与冲突碰撞中交织发展。在文明互鉴层面,公元前750年前650年东方化时代,希腊在艺术、文学、宗教等方面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而公元前334年前30年的希腊化时代见证了希腊文明在东方的深度传播与发展,罗马化蛮族化也展现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发展历史上某些文明交流互鉴的现象。但文明的冲突亦如影随形,尤以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为典型,这场战争不仅深刻改变了当时东地中海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甚至深刻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走向。
总之,唯有深入理解西方文明的基因密码,方能真正实现文明互鉴、美美与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坐标系。于是,西方古典文明译丛应运而生,我们试图通过译介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核心研究范畴的史学著作,为中文世界呈现西方古典文明的多元光谱。本丛书聚焦社会史、女性史、战争史及神秘主义等多样视角,精选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选题进行译介,坚持学术可读性原则,希望能为学者提供批判性研究范本,亦向公众敞开文明对话之门我们并非复刻古典荣光,而是以希腊罗马为棱镜,折射人类共同的历史困境与智慧结晶。
保罗·卡特里奇: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的历史,关注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今天的持续影响。卡特里奇著述丰富,出版30余本专著,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有《浴火温泉关:重塑世界历史》《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温泉关之后:普拉提亚誓言与希波战争的结束》《希腊人:自我与他者的肖像》。
译者:
王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审校:
李永斌: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牛津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