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案 大唐狄公案文库本 高罗佩手绘插图全收录 高罗佩家族认可的版本 当当自营正版书
定 价:35 元
丛书名:大唐狄公案·文库本
高罗佩(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先后在荷兰驻日本、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使馆工作,精通多种欧亚语言,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代表作有《琴道》《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等,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系列大唐狄公案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巨大。《湖滨案》讲述公元666年,狄公调任汉源县令,路遇江湖骗子陶干并收服,破获歌伎杏花被害一案,张家新娘失踪一案,白莲教谋反一案。
★精心设计版式,更添东方韵味 ★多处修订文本,增补注释 ★平装高品质文库本,纸张顺纹装订,携带方便,翻阅友好 ★对照荷兰文版本精校异文,推敲作者创作匠心 ★获得高罗佩家族认可的中译本,每本前收录高罗佩之子托马斯?范古利克精彩导读 ★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荷兰汉学巨擘伊维德为本系列撰写总序(在《黄金案》卷首)
【前言/序言】:荷文本导言
美国波士顿大学缪加尔图书馆里存有高罗佩收藏。这一文献中心旨在搜集世界各国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著述资料以供研究者使用,包括生平记录、原始手稿和私人笔记,都是作家本人为此目的而赠予此处的。在一个文件盒里,有一篇高罗佩所写的关于狄公案系列小说的文章,记述了他如何开始创作这些侦探小说,如何建构故事,在何种背景下写作,其中最有趣的是他本人对于特殊书名的考虑。波士顿大学的这批文献收入了有关狄公案系列小说及其作者的丰富资料,面向所有公众开放。高罗佩(19101967)生于荷兰聚特芬,曾在莱顿大学攻读中文,在乌特勒支大学以研究马头明王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海牙外交部工作,时年二十四岁。1935年5月3日,他离家前往荷兰驻东京大使馆,从此开启了外交官生涯。在东京任职时,流利的日语使他能够与日本上层人士建立联系,从而得到一些大多数西方外交官无法获取的重要信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几年,局势日渐紧张,他为海牙写出了关于日本和中国政治状况的报告,这些富有价值的文章为他赢得了远东专家的身份。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在远东的爆发。对日本宣战后,盟国使团纷纷撤离并交换外交官。所有外交人员登上停靠在横滨港口的龙田丸号汽船,准备离开日本,每人只许携带一只箱子。高罗佩从书房里抓了几本中文书塞入行囊,其中一本是清代公案小说(即《武则天四大奇案》),讲述了唐代传奇判官狄公如何在几名随从的协助下智断三桩疑案的故事。作为一名侦探小说的狂热爱好者,高罗佩将这部原汁原味的中国公案小说译成了英文(即英译本《狄公案》),旨在向西方人展示中国具有自己的侦探小说风格,自己的梅格雷或歇洛克福尔摩斯,甚至还有自己的华生。英译本出版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高罗佩受此鼓舞,让这位唐代大侦探在自己创作的狄公案系列小说里重获新生。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即中国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设定为他创造故事背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还自行绘制了明代风格的插图。在狄公案系列小说中,他将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广博知识和真实历史背景下的精彩故事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正如缪加尔图书馆里的记录所示,高罗佩在1952年写出了《湖滨案》初稿,当时他正在荷兰驻新德里大使馆担任参赞。正如其他所有狄公案小说一样,他也是用英文写成此书的。他的好友之一、英国人希拉里瓦丁顿当时在印度考古局工作,也是侦探小说的狂热爱好者,读过《湖滨案》手稿后,为其绘制了花船全图和花船平面图,这两幅图画是全部小说中仅有的出自他人之手的作品,其他全由作者自绘。高罗佩写完后,对全书不甚满意,于是把手稿搁置一旁,直到1957年,伦敦的出版商在成功出版了《铜钟案》和《迷宫案》之后、接着要求下一部小说时,他才重又看过。当时他已被任命为负责黎巴嫩和叙利亚事务的中东公使,于是在驻地贝鲁特重写了此书。虽然他认为《湖滨案》要胜过《铜钟案》和《迷宫案》,但是仍然觉得篇幅过长,情节也过于复杂。他曾经计划以更简略的方式重写此书,然而从未实现过,并不仅仅是因为读者对它评价很高。在《湖滨案》之后,高罗佩写出了第五部小说《铁钉案》,出版于1960年。此时他仍然依照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风格进行写作,书中人物众多,但是之后转而采用一种新形式,人物更少,故事的时间跨度也更短,对于读者来说复杂程度稍减。在《武则天四大奇案》里,有几名随从协助狄公办案。高罗佩创作出粗犷勇猛的马荣和乔泰,狄公在首次外放、赴任蓬莱的路上曾被这一对绿林兄弟拦路劫财,但是二人输在了剑法高明的狄公手下,由于对狄公人品和武艺的敬服,主动要求投身效命(见《黄金案》)。狄公需要几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协助查案,于是任命二人为官差。洪亮既是狄家的老仆人,一直也是狄公的亲信谋士。在《湖滨案》里,陶干也加入进来,此人曾以走江湖行骗为生,对下层社会了如指掌,还会溜门撬锁,被狄公从危境中解救后,主动提出愿做手下。从此这四人忠心耿耿地为狄公效力,跟随他从一处调任到另一处。在《湖滨案》第九章里,狄公夜访汉源乡绅、舞姬溺亡案的嫌犯之一韩永翰时,韩永翰正躺在镶有螺钿、配有丝枕的乌木长榻上。父亲确实有一张这样的中式古董长榻,嵌有大理石板,宽大得足够我们所有人同时坐在上面。此物曾经摆在东京大使官邸内的书房里,而海牙和吉隆坡的书房则容纳不下。我们保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父亲和他的朋友、荷兰作家莱昂纳德豪伊津哈坐在榻上交谈,或许正试图寻找下一本书或下一篇文章的写作灵感。如果高罗佩在后记里没有详细解释小说中出现的各种事物,他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汉学家。他受到中国古籍中所录案例的启发,借用了花船作为案发现场。我曾经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提议在《湖滨案》新版里,围棋应该用日语中的碁(ご,go)来代替。我所能做的就是告诉这位读者去看小说后记,里面详细解释了围棋如何在八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并在日本以碁为名继续繁荣发展。如同小说中所述,狄公正是从第五章的棋谱里发现了解开汉源谜团的关键。
托马斯范古利克2015年7月
高罗佩(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先后在荷兰驻日本、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使馆工作,精通多种欧亚语言,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代表作有《琴道》《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等,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系列大唐狄公案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巨大。
目录 第一回:刑官抱病手写呓录 县令受邀赴宴花船 第二回:夜欢会座中观歌舞 忽惊魂水下现浮尸 第三回:行权宜宴席变公堂 听异闻侍女述鬼怪 第四回:派亲信夤夜守花船 赴行院彻查得情信 第五回:马荣讲述舞姬秘事 张翁被控害命藏尸 第六回:书斋内查案寻踪迹 寺庙中验尸惊众人 第七回:现男尸又增新谜案 探内情连访旧乡绅 第八回:访梁府观鱼听鸟语 招亲随论案讲疑情 第九回:独登露台凭栏赏月 夜访韩府惊闻遇劫 第十回:俏佳人引路见古迹 小佛堂叙话论今人 第十一回:探消息马荣连失意 离县城狄公查舆情 第十二回:遇险情官差驱暴众 知根底游民述隐衷 第十三回:探家事洪亮遭误会 设陷阱陶干捉伪僧 第十四回:张秀才细述奇遭遇 狄县令严审恶鸨母 第十五回:捉头领人去楼已空 审走卒未语身先死 第十六回:闯江北处处惹骚乱 躲暗地节节胜匪徒 第十七回:新妇获救细述命案 狄公苦思终解棋局 第十八回:夜半时古宅忽失火 密室内怪客突行凶 第十九回:衙中乍现不速之客 府内终获叛乱罪魁 第二十回:携众人驾舟闲垂钓 遇水兽揭开旧谜团 后记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