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节选) 四、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小说艺术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除了主题鲜明,切中时弊和人性之外,当然也离不开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劳伦斯在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中大量运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等典故以及多种有效的文学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的陈述和描写。这是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所在,也是值得我们细致品味的地方。限于篇幅,下面略举几例以飨读者。
在小说第八章一开始作者就调用了各种文学手法,着力描写康妮的处境和她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描述康妮的处境时,劳伦斯引用了英国诗人斯温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 18371909)的诗《献给冥府女王的赞美诗》(Hymn to Proserpine)中的诗行:世界因汝之呼吸而变得苍白。这首诗原本是哀叹基督教的兴起对异教女神的冲击,诗中的汝指的是耶稣,但作者巧妙地将这一意境嫁接到康妮的身上。他说林中的苍白是由在此散步的康妮造成的:但这次是珀尔塞福涅的呼吸。而珀尔塞福涅是希腊神话中遭冥王哈德斯绑架而成冥后的女人,此处以珀尔塞福涅指代康妮,形象地影射了康妮的处境遭克利福德绑架,成了他的女人。小说接着说,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她走出地狱,这就在拉格比府与冥府之间画上了等号。因此,劳伦斯又引用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诗行:四季轮转,但春天轮不到我,以此表达女主人公对自己未来的绝望之情。
在描写康妮意识觉醒时,作者非常自然地引用了《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3章第7节中的你们必须重生!,《使徒信经》中的我相信肉体的复活!,并改写了《约翰福音》第12章第24节,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它决不会长出来。这些典故的运用,既表达了康妮对这个社会上一身腐肉之人的厌恶,也深入康妮的内心,抒发了她对重生的渴望,以及她对重生之道的认识,那就是回到大地,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人。此时,康妮感到什么东西被唤醒了。但这种觉醒还需要行动,于是作者引用了斯温伯恩《冥府女王的花园》(The Garden of Proserpine)中的一行诗:门廊和正门外面的苍白,康妮认识到要做的事就是穿过门廊和正门,也就是跨出拉格比府的大门。劳伦斯就是这样引导读者对其小说作互文性解读,艺术地为康妮接下来与梅勒斯之间发生的事情做好了铺垫。
除了典故的运用,劳伦斯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反映康妮情感转变和意识觉醒的过程。例如,在康妮和梅勒斯真正走到一起之前,作者详细描写了康妮观看母鸡伏窝的过程和她的心理反应。有一天,她发现两只棕色的母鸡正警觉而凶猛地在鸡笼里伏窝,在焐野鸡蛋,非常骄傲地松开鸡毛,专心致志地散发着雌性血液的热量。这情景几乎伤透了康妮的心。她自己如此孤独而闲置着,根本就不是个雌性动物,只不过是一个全然可怕的东西。她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冷酷无情的,只有那些母鸡是温暖的它们那温暖、发烫、孵卵的雌性身体!此情此景令康妮着迷,但与此同时,她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她自己女性孤独的痛苦。这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了。可见,这一情形唤起了康妮的女性和母性意识,加深了她对自身困境的认识,因为她是闲置的(unused),也是孤独的(forlornforlorn在这里其实也有遭到遗弃的意思,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难以传达原文词语的多重含义,而多义和含混恰恰是文学语言的一个特点,翻译的遗憾由此可见一斑。)。面对严重残疾的丈夫,她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妻子,用她父亲的话来说,她就是个半处女(demivierge),即她是个守活寡的女人,更不可能做一个母亲。这一女性和母性意识的觉醒是康妮走出拉格比府的前奏,这一情景的艺术化处理使得康妮后来的行为显得合理而自然。当她看到那只刚孵出不久,活泼乱跳的小鸡时,她一阵狂喜:生命!生命!纯洁、活泼、无畏的新生命!新生命!这是她对生命的赞叹,也是她对新生的向往,更为她后来渴望生个孩子埋下了伏笔。
劳伦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非常细腻而生动的,往往一两句话就能使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情绪跃然纸上。例如,康妮对成天伺候瘫痪的丈夫是厌烦的,一心想找人替代,使自己解脱出来。但一旦一个女人离丈夫太近,过于亲密,她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妻子,她也难免嫉妒。例如,看到博尔顿太太对丈夫体贴的照顾,丈夫的身体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连最不适合仆人照料的事情她都做了,康妮的心情是复杂的。小说这样写道:康妮有时候真想对他说:看在上帝的分上,不要落到那个女人的手中,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她发现,自己终究对他还没有喜欢到说这种话的程度。劳伦斯既微妙地呈现了一个女人的妒忌心理,又反映了康妮与丈夫若即若离的关系。这是因为康妮对丈夫没有激情,对他有一种神秘的、身体方面的反感,但一开始在精神方面他吸引了她,令她兴奋,这是她嫁给他的原因。但现在精神上的兴奋已经消失殆尽,兴味索然,剩下的只有肉体上的背离和厌恶。
为了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或预示即将发生的事情,作者还常常曲折地营造气氛,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克利福德驾着电动轮椅和康妮在林中散步时,烟雾笼罩的树林里只有上方可见一小片蓝天:结果这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围场之中,始终禁锢在里面。身陷围场之中,生活要么是一场梦,要么就处于疯狂状态。这里看似在写景,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物的处境。康妮站在光秃秃的山丘顶上,越过树林向外眺望,作者这样写道:在树林这个全然与世隔绝的地方,这可是一个缺口。它让外面的世界乘虚而入。但她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克利福德。这在暗示看似与世隔绝的拉格比府,也有让人乘虚而入的缺口,这也是对康妮的心理描写,她没有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一切告诉丈夫,已预示着她出轨的可能性。而克利福德却说,我要让这片树林完好无损不受影响。我不想任何人擅自闯入它,这便具有了讽刺意味。
小说中诸如此类的精彩片段很多,还是让读者朋友自己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