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牛津大学法律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哈佛大学法学院研究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曾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研究科任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代权利理论研究》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主编人工智能法学译丛七辑(共21册)。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论著曾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研究兴趣在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领域。
刘海安,法学博士,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民法学、数字法学、航空法学研究。
姬蕾蕾,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法学与数据法学研究。
许素敏,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民法学与数字法学研究。
一、个人信息权救济的多维视角
个人信息侵权损害救济的实证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纠纷的司法实践观察
死者个人信息权救济可能性研究
算法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路径探析
二、多元场景中的个人信息权救济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场景中的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侵权问题研究
敏感个人信息的侵权保护路径研究
论处理者的个人信息侵权风险预防责任
个人信息删除权及其救济机制分析
三、个人信息侵权救济规则的具体适用
个人信息侵权中违法性的教义学构造
论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的认定
个人信息权益侵害认定的进退之间漫谈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论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赔偿责任
个人信息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困境与破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