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个剧种、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以百花齐放的态势呈现,戏剧舞台出现了繁荣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各种传承创新的戏曲佳作也缤纷呈现,新人辈出,戏曲消亡论被一风吹散。国外新奇的影视、戏剧作品的引进,也促使国内的戏剧从观念、内容到形式,尤其是在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上,出现了令人惊诧的改变,有许多可喜的创造。从理论上研究这些巨大的变化和新颖的创造,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但毋庸讳言,时下关于舞美设计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戏剧作品的实践。在上海戏剧界,继胡妙胜、周本义、金长烈、吴光耀之后,有影响的舞美理论大家实在是太少了。
舞美设计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它属于戏剧艺术创作的再度创造,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特别强。不少舞台美术工作者往往重视设计形象呈现和技术制作的实践,而对于其理论的研究,则远远跟不上。
高水平的舞美设计家,善于将灵感思维与社会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思维复合体,将舞台设计的实践和创新,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以再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当今,处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在舞美设计中,科艺融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影像视频,虚拟形象和空间来拓宽设计的创意与想象,将以往的固定静态发展成多元化的动态时空,促使舞台效果发生数量级提升,更是大有可为。
其实,舞台技术和灯光设置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现代戏剧(包括新编历史剧和古典戏曲)的创作、演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无言,但说出了一切。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尤其是灯光,以光的明暗、色调及流动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营造特定的时空形象、外化人物心理情感、强化戏剧节奏,参与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舞台演出效果,促进情景、演员、观众的互动,造成了一个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和具有意象之美的特定空间情境。
叶皛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才女。她从小喜欢画画,在中国美院附中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舞台设计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又继续深造研究舞台灯光,师从伊天夫教授。2011年硕士毕业,她边工作边学习,锲而不舍地攻读伊天夫教授的博士生。十多年来,她也经历了结婚、生子、带娃等一般青年知识女性的欢乐与艰辛,其中之甘苦,她的坚韧精神,令人感动。读博阶段,她有幸认领了李伟先生的国家重大社科课题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中伊天夫老师的子课题:写意精神与现代生活表现: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研究,并以新世纪戏曲现代戏的舞台美术研究为题写了一篇12万字的博士论文。因其观点准确、实例丰富、视野开阔、纵论古今,融会中西,图文并茂,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众多专家的好评。获得博士学位后,她对这个专题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舞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角度对论文加以补充,完成了这本20多万字的著作。诚如作者在绪论中所言: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演出现象和新时代趋势,如何使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具有当代性?即既表现为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坚守,又表现为符合多元化时代精神需求的探索与创新,还表现为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所创造出的当代艺术形式以吻合当代审美需求,是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新的时代课题。叶皛的《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当代性追求》一书,回答了这些新时代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时下舞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推动戏剧观念和形式样态、手段方法的发展创造,具有理论指导和实用参考价值。
随着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加上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倡和扶持,新时期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繁盛的局面,200多种地方戏曲百花竞放,其中不乏创排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戏。戏曲现代戏的舞台美术,千姿百态,有的趋向写实,有的依然写意;有的运用科技手段为戏加分,也有因布景太实太挤或过度炫技,影响了戏曲表演的发挥和展示,整体效果反而减了分。新世纪20多年来戏曲现代戏丰富的舞台呈现的成就得失,经验教训,确实值得从美学上进行总结。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作者结合大量的戏曲现代戏舞台实践成果(其中有许多导师创作和自己亲身参与创作的作品),上升到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什么样的舞美设计是符合剧情需要的,是锦上添花;什么样的舞美设计是不符合戏曲美学精神的,是画蛇添足。两者用戏剧作品的实践成果来做对比说明。据统计,本书提到的中外戏剧作品,共有130余部。涉及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昆剧、淮剧、话剧、沪剧、评剧、晋剧、歌剧、甬剧、花鼓戏、畲歌剧、台州乱弹、赣南采茶戏等。由于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努力用中、西方美学、戏剧和美术理论来阐释我国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改革,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加以分析比较,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对广大的舞美工作者而言,又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对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时空的基本特征,概括很得当。舞美设计可通过舞台体现的各种载体营造氛围和情境,为表演增光添彩,从而使舞台的有意味的形式得到更好的展现。在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中,其时空创作既可以按照生活的原型加以表现,也可以按照想象的方式进行自由的表现。它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生活的养分,来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它也可以创造一个与现实生活并行的假定性世界,在虚化空灵的时空表现中,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揭示。
一出戏上演,具有诸多戏剧元素组成,但在舞台上,并不存在平等美满的婚姻。1977年由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学指出:系统的行为,往往并不是其子系统行为的简单叠加,而是所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个系统的贡献(《协同学及其最新应用领域》,《自然》杂志1983年第6期)。在戏剧舞台上,我们的舞美设置不能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作为工具的各种艺术因素。演员的表演是舞台的中心环节。其他舞美技术的应用,应当有助于演员表演。布景、视频、灯光、音乐、化妆等若干元素,只能客随主便,而不能喧宾夺主;一旦舞台设置和灯光和演员表演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释放出舞美设计的各种符号隐藏着的所有能量。
叶皛在分析了40多年来舞台上出现的大量戏曲现代戏后指出: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探索,离开了戏曲的本体,或照搬西方的一些舞台样式,或生硬地借鉴其他戏剧门类的表现形式,使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丧失了应有的写意之美。最为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滥用舞台灯光、滥用舞台机械、滥用舞台特技效果等。这些新科技手段的滥用,看似丰富、增强了舞台表现手段,而事实上则是干扰了演员的表演,扰乱了观演关系中最为本质的审美共情。这些论述是正确的,也是切中时弊的。
戏剧的外部关系要注意整一性,而内部关系则要注意综合性。《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当代性追求》在论述舞台美术的当代性追求时,对内部关系则要注意综合性这一点,也作了富有创意的分析。作者重视在舞台技术手段上应与新科技手段保持同步观点,引用了当代国内外学者对舞美设计的最新理论阐述,更注重数字化语境下的表达。对于全球化浪潮下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追求,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借鉴这些最新的手段和理论阐述,对我国戏剧的舞美设计作了分析和比较。因而本书对戏曲现代戏舞美设计的理论阐述,并非老调重弹,而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提出,在当代,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更应展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是戏曲现代戏活起来、传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戏曲现代戏必须融入百姓关注的当下生活,其舞台美术也必须用有意味的形式创造美,使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有味,只有这样,才能旺起来。因此,在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如何使之既具有民族文化的艺术精神又具有当代视觉意识,同时,还要符合戏曲的美学本质,即舞容歌声以一当十、写意性、虚拟性、象征性、诗化、意象(心象)之美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使其当代视觉表现与程式化表演方式相对应。我以为,这样的分析是符合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发展的本质和方向的。中国戏曲现代戏的舞美设计在追求当代性、与国际接轨、与科技融合的同时,必须保持自己强烈的民族性。艺术越有民族性,才越有国际性。中国戏曲的当代性追求,在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东张西望、为我所用的同时,必须化为中华民族美学精神。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当代性追求》一书,是一本值得广大舞台美术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戴平
序 001
前言 001
第一章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研究背景
第一节 研究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形式的意义 003
一、新世纪戏曲现代戏的新生态 004
二、新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现状 006
第二节 戏曲现代戏、当代性概念的廓清 008
一、戏曲现代戏概念的廓清 009
二、当代与当代性追求 010
第三节 全球化浪潮下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追求 013
一、追求当代性表达的创新性 013
二、追求多元化的价值表现 015
三、追求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 016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研究转型期 021
第二节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研究探索期 022
一、戏曲舞台美术基本原则与表演间的关系 022
二、国外舞台美术引介与国内舞台美术理论研究 024
三、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戏曲化、民族化研究 025
第三节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研究发展期 027
一、纵深发展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理论研究 028
二、多元化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理论研究 029
三、科艺融合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理论研究 030
第三章 从时装戏到一枝独秀
第一节 时装戏与镜框舞台的引入 035
一、上海新舞台的演剧试验 035
二、梅兰芳的时装戏改良 039
三、写实布景中国化的初探 042
第二节 十七年时期的探索 044
一、重新建立新生态 044
二、写实布景的基本模式 047
三、多种尝试与创新 050
第三节 样板戏的积累与沉淀 052
一、逼真细节的追求 053
二、符号化的形象拓展 056
三、革命浪漫主义的外化 058
第四章 新时期的百花齐放
第一节 突破表现现代生活的描绘形态 063
一、从幻觉到内心外化 063
二、从生活时空到艺术时空 064
三、多种艺术手段的共时性表现 066
第二节 用现代构型语言组织动作空间 068
一、再现戏曲现代戏动作的空间之景 068
二、营造戏曲现代戏环境的形式之美 070
三、表现戏曲现代戏精神的空间之境 071
第三节 用写意精神观照现代生活的初探 073
第五章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时空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空间性特征:借物显人 077
一、以真实描绘生活情境 077
二、以意象抒发人物情思 080
三、以抽象提纯哲理意蕴 084
第二节 时间性特征:心境神游 088
一、演出叙述的线性时间观 089
二、艺术表现的多维时间观 092
第三节 以人为中心的时空连续统一体 095
一、节奏、变化的时空转换魅力 096
二、外化人物心理的动作空间 098
第六章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观念的借鉴与融合
第一节 创造具有当代艺术观念的场域空间 103
一、在极简中寻求极丰的意蕴表现 104
二、在装置结构中使场景表现具有力量 108
三、在观念观照中使空间获得崭新意义 113
第二节 创造具有当代中国意味的写意空间 118
一、借景寄情的当代诗意空间 118
二、物我两忘构建整体意境空间 121
三、交感共生创造当代剧场审美空间 123
第三节 在跨界融合中走向当代 128
一、在混合中求索创新 128
二、在化合中走向整体 133
三、在融合中走向当代 135
第七章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古为今用 141
一、游目周览的生活广度 141
二、置陈布势的奇景构造 144
三、虚实相生的意境追求 147
四、民间美术与剧种的碰撞 150
第二节 西方艺术精神的洋为中用 155
一、物像显晦使环境蕴含意义 155
二、画面分割使场景具有意味 160
三、色彩结构传达情感的张力 163
第三节 创造蕴含当代艺术精神的科艺空间 166
一、光景融合营造幻象空间 167
二、舞台机械创造流动空间 172
三、大数据互动制造信息空间 175
第八章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追求当代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
第一节 在固本创新中寻求人文精神的关怀 181
一、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呼吁时代精神 181
二、在正大气象的表现中展现时代胸怀 184
第二节 在写意精神中寻求大美为真的神韵 187
一、以生动之象写心中之神 188
二、以诗意之情达画意之韵 192
第三节 在混沌之美中追求超我的境界 195
一、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195
二、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198
结语 创造具有当代性的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空间
一、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新样态 203
二、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新将会推动戏曲现代戏演出的变革 204
参考文献 205
附 录
一、五个一工程戏剧类获奖作品(戏曲) 211
二、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化新剧目奖(戏曲) 214
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戏曲) 221
四、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戏曲) 224
五、国内著名设计师现代戏创作目录(2000年起戏曲现代戏) 232
后 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