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雷霆不朽文中最具历史性影响和世界性影响的代表作,亦是中国革命的具体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本书以六章篇幅,运用多重视角,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段重要历史。作者从毛泽东为何要写《论持久战》、为什么能写出《论持久战》,以及《论持久战》蕴含着的时代观、体现出的中华文化根脉、发挥着的持久意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论持久战》的丰富内容和厚重价值,史料翔实、分析透彻,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汲取这部经典著作蕴含的精神和智慧,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本书意在从《论持久战》这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思维的经典著作中汲取理论智慧,激励人们久久为功、努力奋斗。
1874年,李鸿章面对列强阴怀吞噬之计,在《筹议海防折》里提出当时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个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到1915年日本抛出二十一条,企图将全中国吞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噬了中国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吞噬了中国的大半河山,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刻。正是这个跌入深渊,陷于死地的苦难,催生了中华民族进步力量的产生和发展唤醒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御外寇,复兴中华的抗争。正是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成长起来,他指导抗日战争的伟大著作《论持久战》诞生了。
从抗日战争中过来的老一辈革命家,都认为《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范例:以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看,《论持久战》还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和《孙子兵法》观念的结合,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同《孟子》为代表的民本观念的结合。《论持久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具体化为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形成了新的重要内容,使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学家的最突出的代表。《论持久战》使《孙子兵法》《孟子》等著作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生命力,剔除其反映封建糟粕的内容,为使其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内容发挥了积极作用。《论持久战》重视从世界视角研究抗日战争,重视从西方军事学特别是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学中级取智慧,是运用古今中外法的典范,是世界军事学宝库中的重要著作。所有这些,使《论持久战》对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雷霆不朽文中最具历史性影响和世界性影响的代表作。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深读、细读《论持久战》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持久战》警醒我们: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一定要运用周密的调查研究掌握已方和彼方的真实情况、各方面的情况,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不知道彼方的长处和短处、各方面的确实性,是要吃亏的。
《论持久战》警醒我们:丢失信心的悲观的亡国论、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都是主观的片面的极端的观点。任何时候都要反对走极端,都要坚持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都要把坚定信心和竭尽最善的努力结合起来无信不立。处于历史谷底时尚不能丢失自信,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向强起来前进时,更不应该丢掉自信。处于历史谷底时只有努力奋斗、久久为功才能走出谷底;到达一定高度时,行百里者半九十,仍然需要努力奋斗、久久为功。
《论持久战》警醒我们:团结人民、众志成城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力量的源泉。但人民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而没有团结起来时是没有力量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只有来自人民、以人民心为心、带领人民朝进步方向走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人民团结起来。只要中国共产党守住中国人民的心,任何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
《论持久战》警醒我们:中国自己坚持进步、积极向上是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主要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重视把朋友搞得多多的,重视搞好外部条件,但更要重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重视自己的不断进步。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是依靠自己朝着进步方向走、依靠自己的努力,靠外力的帮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和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这进步既包括人民的进步,也包括技术进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进步。
曹应旺,1951年2月生,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研究员、巡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关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担任《陈云传》副主编。参加撰写《邓小平传》。参加编辑《周恩来经济文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担任《周恩来大辞典》副主编。著有《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周恩来的智慧》《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周恩来经历记述》《邓小平的智慧》《万水千山连着中南海》《开国财头陈云》《高端协力中的周恩来》等。
自 序
毛泽东为何要写《论持久战》
一、统一全党的认识
二、正确引导全民族抗战
三、回答国际社会的关切
毛泽东为什么能写出《论持久战》
一、问题的意义
二、系统总结以弱战强的经验教训
三、系统研究敌后抗战的游击战
四、从中国和欧美历史中汲取持久战智慧
五、集中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持久战智慧
《论持久战》蕴含的时代观
一、中国正处于进步时代,日本已处于退步时代
二、中国已处于进步时代的主要标志
三、《论持久战》对时代和局势的分析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论持久战》中的中华文化根脉
一、《论持久战》中《孙子兵法》观念的文化根脉
二、《论持久战》中《孟子》民本观念的文化根脉
三、《论持久战》中知行观的文化根脉
《论持久战》的持久意义
一、《论持久战》对确立毛泽东领袖地位的影响
二、《论持久战》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三、《论持久战》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论持久战》的持久意义
《论持久战》版本探析
一、《论持久战》两个有代表性版本的比较
二、读懂《论持久战》就能读懂共产党领导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