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遍历史理念进行解构,揭示其构造普遍性的方式,指出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的文明论背景。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天经地义人情的思想传统,重建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统摄西方以自由为理念的历史进程论,以历史生生论克服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以终极无为的演化论转化西方近代的目的论与末世论历史思辨,以多元一体的共生意识替代文明冲突理论。对于世界历史秩序及其未来,本书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视野与思路,在世俗化时代,它提出一种在历史内部把握历史意义、建立历史性生存的开放历史观,这是一种与历史终结论截然不同的历史生生论。本书增订版收录作者的深度访谈《陈赟谈百年变局时刻的历史哲学》和新作《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陈赟,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和浦江人才计划等。兼任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入选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名家组。出版专著有《天人不相胜: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自由之思:<庄子逍遥游>的阐释》《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以〈殷周制度论〉为中心》《中庸的思想》《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等十余部,另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在海内外发表。一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多部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文明论的历史哲学(增订版)
导.论
第一章.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 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导论./ 001
第一章. 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第一节. 历史哲学的类型与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012
一、 历史的双重内涵与历史哲学的两种类型 / 012
二、 思辨和分析对峙之下历史哲学的困境与叙事主义的
兴起 / 015
三、 何谓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 034
第二节. 文明论视阈中主体与文明的不同关联
形式./ 050
一、 文明论的视阈与厚的哲学 / 050
二、 中西哲学的会通及其理想类型 / 060
第一编.历史普遍性的重构:从超越普遍性到具体普遍性
第二章. 西方文明视阈中的普遍历史话语及其病理
第一节. 历史沧桑感与历史生存的悖谬处境./ 071
一、 历史沧桑感与历史的悲情 / 071
二、 历史的无常体验与意义焦虑 / 074
第二节. 西方思想中的普遍历史规划./ 080
一、 以普遍性超越历史的无常 / 081
二、 以理性保证普遍与经验的褫夺 / 085
三、 经验的普遍性与世界历史 / 093
四、 罗马法权传统与抽象普遍性 / 100
第三节. 历史作为大写的基督./ 102
一、 基督教与超越的普遍性 / 102
二、 历史的目的化和未来化 / 107
三、 从历史的居间张力到超验绝对的内在化 / 116
第四节. 黑格尔:神人之间的精神辩证法./ 118
一、 以理性敞开作为精神的上帝之奥秘 / 119
二、 作为神性与人性统一体的精神 / 124
三、 上帝与世界的和解 / 132
四、 历史作为精神的辩证运动 / 140
第五节. 历史的贬抑与普遍历史的文明论病理./ 145
一、 历史目的与历史主体的断裂 / 146
二、 以沉思性哲学收编具体历史 / 151
三、 历史的虚无化与意义的植入 / 156
四、 普遍历史与帝国征服 / 168
五、 普遍历史:一种失败的思想实验 / 181
第三章. 历史普遍性的重建:儒家思想视野中的历史文化宇宙
第一节. 事与史./ 189
一、 见之行事与载之空言 / 190
二、 行事与具体普遍性 / 208
三、 见之于行事与中国的历史意识 / 217
第二节. 事与道./ 228
一、 原史:人类经验的原初符号形式 / 228
二、 从原史到经史的符号分殊:经史一体与
经史相须 / 254
三、 道事合一:形上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76
第三节. 道与时./ 294
一、 文明化进程与道的时间性 / 294
二、 秩序与时间 / 303
三、 自然与历史:一体之化 / 310
四、 与化为体:历史性生存的品格 / 319
五、 无常之化与贞一之德 / 328
第四节. 理势合一:作为世界历史精神的天心./ 336
一、 理势合一是谓天 / 337
二、 天心:世界历史的精神 / 348
三、 从理性机巧到文化意识的宇宙 / 370
第五节. 天经·地义·人情:历史普遍性的三元组构./ 389
一、 绝对普遍性:文明论的根基、 脉络和困境 / 389
二、 天经与地义的交互渗透:普遍性的具体充实 / 401
三、 人情:具体普遍性的人性维度与归宿 / 416
第二编.世界历史进程.论:从自由为本到天下归仁
第四章. 自由理念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叙事
第一节. 自由与西方世界历史叙事的终极理念./ 427
一、 自由理念的环节 / 427
二、 自由作为精神之自由 / 434
第二节. 多元文明的线性处理:黑格尔论世界历史进程./ 438
一、 世界历史的第一纪元:东方世界 / 438
二、 世界历史的第二纪元:希腊世界 / 444
三、 世界历史第三纪元:罗马世界 / 449
四、 世界历史的第四纪元:日耳曼世界 / 459
第三节. 自由的理念与世界历史的普遍人性地基./ 474
一、 自由与普遍人性 / 475
二、 理念化的历史与多元文明的共生难题 / 482
第五章. 天下归仁:梁漱溟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儒家叙事
第一节. 作为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东西文化
问题./ 503
一、 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交织叠构 / 505
二、 中国的世界历史责任 / 511
三、 世界历史的中国式翻转 / 514
第二节. 终极无为宇宙图景中的生活意义问题./ 519
一、 生活、 意欲与事的相续 / 521
二、 非目的性的宇宙历史与生活意义问题 / 525
三、 人心、 理性与生活的动力 / 534
第三节. 人生路向与文明类型:梁漱溟历史哲学中的人
文交构./ 544
一、 人生问题、 人生态度与文明类型 / 544
二、 西方文明与第一路向 / 546
三、 中华文明与第二路向 / 556
四、 印度文明与第三路向 / 568
第四节. 天下归仁:世界历史进程的儒家叙事./ 574
一、 西方文明与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一问题 / 574
二、 世界历史的纪元性转进:从西方到中国 / 577
三、 身的时代与心的时代 / 589
四、 黑格尔世界历史进程论的翻转 / 593
五、 天下归仁与儒学的世界历史理念 / 604
第三编.世界秩序、文明共生和历史意义
第六章. 多元一体与世界历史秩序之重构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文明的张力:论亨廷顿的文明
冲突论./ 627
一、 普世文明话语与意识形态 / 630
二、 普世文明战略及其双重后果 / 636
三、 文明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危机 / 649
第二节. 天下一家与儒家秩序理想:韦伯中国论述之
检讨(上)./ 663
一、 儒家传统与中国的家产官僚政制 / 663
二、 私天下与家天下的降格 / 669
三、 天下一家与一家之治的历史捆绑与理念分离 / 676
四、 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秩序理想的归宿 / 681
第三节. 天下一家与孝道伦理:韦伯中国论述之
检讨(下)./ 685
一、 儒家孝道超越性维度之退隐 / 686
二、 无仁之礼:儒家孝道的降格 / 691
三、 人伦与爱的秩序: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的不同进路 / 696
四、 孝天与孝亲的居间张力 / 706
第四节. 多元一体与文明共生./ 714
一、 诸神之争与现代文明之危机 / 715
二、 多元一体:文明共生的中国方案 / 732
第七章. 精神突破与历史意义
第一节. 从轴心时代到天下时代:精神突破与历史
意义./ 763
一、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历史的起源和意义 / 766
二、 天下时代:从宇宙论王国秩序到普遍秩序 / 780
三、 从宇宙论体验到超越性体验:天下时代生存真理
的分化 / 806
四、 多元节点的意义之网与历史中的意义 / 828
第二节. 治出于二与中国的天下时代./ 860
一、 治出于一与宇宙论王制视域中的三代礼法秩序 / 864
二、 仁、 精神王国与礼法秩序的突破 / 876
三、 圣王的符号分化与意义升降 / 884
四、 圣王分职与治教分域 / 905
五、 天下时代人性论的分殊化 / 911
第三节. 超越性与历史性的居间:仁性意识与生存论的中道
真理./ 918
一、 人性与天心:中国天下的生存真理 / 919
二、 作为生存论元真理的中道 / 962
第四节. 历史民族:中华民族的立身基础./ 975
一、 问题:中华民族何以成为问题 / 976
二、 中国:不同文化族群的共同凝聚中心 / 980
三、 礼义:华夷之辨中的文明论归属 / 986
四、 斯文:超越具体社会的文化宇宙 / 990
五、 经史:历史民族的处变贞常之道 / 993
附录一.陈赟谈百年变局时刻的历史哲学./ 999
附录二.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1017
一、引言:从精神突破视阈思考历史与超越问题./ 1017
二、贯通轴心时代和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 1019
三、精神突破与超越性意识的诞生./ 1027
四、精神突破与历史性意识的奠基./ 1034
参考文献./ 1041
索引./ 1073
后记./ 1109
增订版后记./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