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系统研究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的专著。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剧由独特的海派地域文化形成了包容、婉约的审美特质,这个年轻的剧种从新中国成立到步入新世纪之前积累了大量现代戏创作的成功经验,但新世纪后,沪剧现代戏创作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已呈现出整体式微的疲态。本书以沪剧现代戏剧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时期沪剧现代戏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创作特色的把握,分析沪剧从新中国成立前西装旗袍戏时期到21世纪后沪剧创作演变的历史规律,提炼与总结各阶段的创作成就与弊端,梳理沪剧现代戏创作观念的发展轨迹,剖析创作实践中所面对的问题,为沪剧现代戏未来创作方向提供参考。
沪剧现代戏的百年探索,是中国戏曲应对现代性挑战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是一部剧种史,更是一部中国现代戏创作的微观史诗。翻开它,听见黄浦江畔的百年回响,触摸沪剧现代戏跳动的创作脉搏。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青年教师
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博士
编剧作品多次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
主要编剧作品(含合作):
音乐剧《杨戬》、音乐剧《珍珑》、音乐剧《星图》、话剧《大江北望》、话剧《渔阳里的大人物》、电影《不肯去观音》等。
序 陆军 1
前言 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简论 1
第一节 沪剧现代戏萌芽 2
一、从山歌说唱到花鼓戏 2
二、易名滩簧 6
三、花鼓戏时期的剧目创作特点 9
第二节 申曲时期弹词戏的创作 13
一、申曲改良的首次提出 13
二、申曲时期在剧目与表演方面的变革 15
三、弹词戏的创作特点 18
第三节 西装旗袍戏时期从幕表制到剧本创作 21
一、西装旗袍戏的诞生与发展 21
二、剧本取代幕表制:剧本创作观念的革新 23
三、西装旗袍戏的创作特点 27
小 结 3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优秀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研究 3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沪剧现代戏创作背景概述 36
一、戏改背景下的沪剧创作(19491956) 36
二、大跃进背景下的沪剧创作(19571962)41
三、革命现代戏时期的沪剧创作(19631966) 4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剧革命剧与先进模范剧 4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剧创作 50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剧创作 61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先进模范剧的创作 70
第三节 革命叙事下的传奇性追求与重场戏设置 78
一、《芦荡火种》的剧本创作 79
二、《红灯记》的剧本创作 92
三、与革命样板戏人物刻画手法的不同 100
小 结 109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优秀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研究 113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沪剧现代戏创作背景概述 114
一、政府对沪剧现代戏剧目创作的支持 117
二、20世纪80年代沪剧现代戏的两种创作路线120
第二节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多元选材与主题 127
一、 拉开多元化选材的序幕《一个明星的遭遇》的剧本创作 127
二、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多元化主题创作143
三、1989年上演的三部沪剧现代戏佳作 146
第三节 个人视域下对人性挖掘与尖锐表达 151
一、 现代意识观照下对人性的深挖《牛仔女》的剧本创作 151
二、 反腐题材的尖锐表达《一夜生死恋》的剧本创作 156
小 结 170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优秀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研究 173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沪剧现代戏创作背景概述 174
一、上海沪剧院20世纪90年代的新剧目创作 176
二、区级沪剧院团20世纪90年代的新剧目创作 179
三、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沪剧创作 183
第二节主旋律题材的异军突起186
一、主旋律精品现代戏的创作 188
二、主旋律题材创作的繁荣 205
三、主旋律题材的行业戏创作 209
第三节道德模范形象的建构与创新 213
一、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建构 213
二、剧本与表演结合相得益彰的人物塑造 218
三、 不出场的主人公独辟蹊径的道德模范形象建构 222
小结 225
第五章 21世纪以来优秀沪剧现代戏剧本创作研究 227
第一节21世纪以来沪剧现代戏创作背景概述 228
一、20002013年上海沪剧院的新剧目创作 229
二、20002013年区级沪剧院团的新剧目创作 230
三、2013年后的三大沪剧院团的新剧目创作 236
第二节农村题材的复归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242
一、追求意趣的审美体验《秋嫂》的剧本创作 243
二、 追求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挑山女人》的剧本创作 256
第三节主旋律叙事下的民间性挖掘 271
一、 还戏于民,返本开新《小巷总理》系列三部曲的剧本创作 271
二、 英雄形象的现代性塑造革命剧《一号机密》的剧本创作 280
三、主旋律叙事下对大情怀格局的探索 293
小结 299
结论 沪剧现代戏创作的启示 301
一、话剧加唱形式的得与失 302
二、人学观之于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306
三、创作观念应回归民间立场 315
四、沪剧现代戏改编创作传统与优势 320
五、呼唤文学性优势 325
参考文献 329
附录 新中国成立后沪剧上演一览表(19492021)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