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主要脉络和具体个案相结合的叙述方法,试图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这一命题作一历史梳理。首先,本书在导论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成就作了系统梳理。第一章致力于提纲挈领,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和文学批评实践成果,明确其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意义。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浩瀚的生平著述中,并没有论述文艺理论的专著,但二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与关注持续终生,他们关于文艺、美学的思考,也是他们所开创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至第五章,则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初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前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世界图谱等视角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和中外影响。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仅关乎学术自主,更是确立文化主体性的核心环节。本书回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光辉伟大的历程,得出的鲜明结论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这是构建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前提和核心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艺理论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学人之奋斗矢的,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关键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唯其如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能永葆生命力。
陆扬,199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德国科隆大学、美国德保罗大学等校做访问教授。著有《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文化研究导论》《德里达的幽灵》《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当代西方前沿文论》等。译著有《论解构》《文学是什么》《金衣人历险记》等。
贺嘉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青年优秀人才。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与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朱庆园,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法国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等。
前 言
导 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成就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初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前沿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世界图谱
结 语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