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的全新修订,第二版深化了研究深度、拓展了研究广度、增强了研究的时效性。本书分为研究方法、交叉学科、区域研究、国别研究四大部分,首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了理论探索,阐述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其次,对区域国别学及其重要交叉学科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国际关系、比较政治、世界经济、世界历史、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探讨了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最后,对全球重要区域和国别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凝练概括和趋势研判。本书从前沿视角构建理论框架与研究路径,是新时代区域国别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读本和教材。
序言 /001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路径设计与目标定位
第一节 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时代性和国家特色 /003
第二节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区域国别学建设 /007
第三节 区域国别研究的西方路径与中国借鉴 /013
第二章 战争、和平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成长史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 /019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兴起的美国区域国别研究 /023
第三节 和平条件下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的勃兴 /030
第三章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刍议
第一节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学科属性和现实需求 /033
第二节 学科建设要始终树立交叉学科的学科意识 /037
第三节 复合创新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041
第四章 区域国别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方法论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特征 /045
第二节 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 /046
第三节 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的选择 /050
第四节 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前沿方法 /059
第五章 如何开展区域国别政策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区域国别政策研究 /064
第二节 道为本:理论的综合与运用 /068
第三节 术为用:政策研究成果的形成 /073
第二部分 交叉学科
第六章 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研究对象:具体vs. 抽象 /083
第二节 研究方法:多学科vs. 交叉学科 /086
第三节 知识体系:从西方到他 者 /090
第七章 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解耦抑或脱 钩 /094
第二节 耦合: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早期的携手并进 /096
第三节 解耦:方法论自觉拉开了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的距离 /101
第四节 脱钩:方法论标准化与质疑区域研究 /106
第五节 保持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的低耦 合 /112
第八章 世界经济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交叉重叠 /117
第二节 研究论证的双向互动 /123
第三节 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 /127
第九章 世界历史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区域国别学的交叉融合发展 /132
第二节 世界历史与区域国别学的分野 /138
第三节 世界历史与区域国别学的相互成就 /141
第十章 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地理学中的区域国别知识发展:一种思想史的视角 /148
第二节 本体论视角下的学科互动:分支学科的交汇 /152
第三节 认识论视角下的观念影响:区域地理概念的建构 /158
第四节 方法论视角下的借鉴:空间研究的科学方法 /162
第十一章 人类学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域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与人类学的知识本体 /169
第二节 知域建构:区域国别研究与人类学知识生产对照 /173
第三节 返向现代时空:他者的去原始化与人类学的区域国别研究 /175
第四节 回归地方:申述一种区域国别研究的民族志转向 /179
第十二章 社会学与区域国别学
第一节 社会理论与区域国别学:历史、传统与挑战 /183
第二节 区域国别学与社会工作研究:实践、方法与定位 /188
第三节 区域国别学中的社会学方法:机遇与融合 /192
第四节 传统资源与社会学视角:中国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199
第三部分 区域研究
第十三章 东北亚研究
第一节 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与未来趋势 /210
第二节 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与主要矛盾 /218
第三节 东北亚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223
第十四章 东南亚研究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未来趋势 /231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与主要矛盾 /235
第三节 东南亚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241
第十五章 南亚研究
第一节 南亚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未来趋势 /248
第二节 南亚地区的主要合作机制与主要矛盾 /253
第三节 南亚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264
第十六章 中亚研究
第一节 中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发展趋势 /272
第二节 中亚地区的合作机制和主要矛盾 /277
第三节 中亚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281
第十七章 中东研究
第一节 中东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292
第二节 中东地区的合作机制和主要矛盾 /297
第三节 中东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305
第十八章 欧盟研究
第一节 欧盟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310
第二节 欧盟的问题和主要矛盾 /315
第三节 欧盟的对外关系 /319
第十九章 中东欧研究
第一节 中东欧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327
第二节 中东欧地区的主要矛盾 /334
第三节 中东欧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343
第二十章 拉美研究
第一节 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351
第二节 拉美地区内的合作机制和主要矛盾 /356
第三节 拉美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361
第二十一章 非洲研究
第一节 非洲地区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366
第二节 非洲地区的合作机制和主要矛盾 /371
第三节 非洲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376
第二十二章 大洋洲研究
第一节 大洋洲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382
第二节 大洋洲地区内的合作机制和主要矛盾 /386
第三节 大洋洲地区的外部联系和对外关系 /391
第四部分 国别研究
第二十三章 美国研究
第一节 美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400
第二节 美国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407
第三节 美国的对外关系 /414
第二十四章 俄罗斯研究
第一节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未来趋势 /424
第二节 俄罗斯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427
第三节 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431
第二十五章 英国研究
第一节 英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440
第二节 英国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447
第三节 英国的对外关系 /454
第二十六章 法国研究
第一节 法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465
第二节 法国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469
第三节 法国的对外关系 /473
第二十七章 德国研究
第一节 德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480
第二节 德国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485
第三节 德国的对外关系 /488
第二十八章 日本研究
第一节 日本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未来趋势 /494
第二节 日本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502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关系 /507
第二十九章 印度研究
第一节 印度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未来趋势 /513
第二节 印度的国内问题和主要矛盾 /518
第三节 印度的对外关系 /523
后记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