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解密档案、中外各方当事人回忆以及战时报道、媒体专访等丰富资料,忠实记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在缅甸浴血奋战击溃数倍于己之日军,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全部经过:1942年4月,刘放吾将军率新编38师113团以800余人的兵力,在敌我兵力悬殊情况下,智取仁安羌油田,解救出7000余名驻缅英军及英美侨民5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场奇迹。这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震撼了东亚战场。全书分六章,图文并茂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于抗战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抗战史专著,收录了很多一手史料,图文并茂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仁安羌大捷。全书史事清晰,还原了部分历史真相。
*2020年,国务院正式将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说明本书不仅具有同盟抗战史事研究价值,更是一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1941 年 12 月 8 日(夏威夷当地时间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轰炸菲律宾、马来半岛、中国香港等美、英基地,掀起大举南侵序幕,太平洋战争东、西两边同在一天正式爆发。
日军在亚洲战场气焰高涨,势如破竹,短短数月,横扫东南亚,七万美国菲律宾联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日本侵略者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严峻。
1942 年 4 月 18、19 两日,中国远征军第 113 团,以不足一团仅 800余人的兵力,在团长刘放吾的指挥下,以劣势武器装备于缅甸仁安羌击溃兵力数倍于己、武器装备精良,并具空优的日军第 33 师团第 214 联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弹尽粮绝,已濒临崩溃的英缅第 1 师及装甲第 7 旅一部,7 500 余人免于被歼。是役是盟军在东南亚连战皆北,士气低迷下的首次胜仗,震惊中外,史称仁安羌大捷。
据当时合众社战地记者杰克·贝尔登(Jack Belden,19101989)记述,被救英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涕泗纵横庆祝生还,有的握拳高呼:中国万万岁!当时跟随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18831946)的怀曼(Willard G. Wyman,18981969)上校,后来当到美国四星上将,曾感慨地写下:第 113 团的故事,真是一个壮丽的诗篇!
然而,战后这段辉煌的历史却因新 38 师司令部编撰,被视为第一手资料上报存档的《仁安羌战斗详报》,记载不实,导致战史被扭曲、真相被掩盖,缔造这场大捷的指挥官刘放吾,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反而几乎被掩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场战事到底是由师长孙立人,还是团长刘放吾指挥,争议达数十年,影响至巨。而统辖仁安羌中英联盟作战的英缅第 1 军军长斯利姆(William J. Slim,18911970),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为了掩饰英军无力突围,竟编造出英军编成纵队,未经激战,自行走岀来的谎言;缅甸战区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居然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军队从未赢得过一次对日作战。仁安羌作战是英军在缅战中最不光荣的一段历史,英国人为了大英帝国和他们自己的颜面,或是英国人的优越感,无法接受英军被中国军队解救的事实,而选择在战后各自的回忆录中说谎。当时亚历山大是上将,斯利姆是中将,两人后来都当到元帅,他们说的话就是历史,他们说的谎言也是历史。这个遗憾,直到五十年后方得到弥补。1992 年 4 月,仁安羌大捷五十周年前夕,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在芝加哥会晤高龄 93 岁的刘放吾将军,并代表英国政府与人民致上感激与谢意;为表示至高的谢忱,返回英国后,撒切尔夫人再嘱当时的国防部长芮夫金(Malcolm Rifkind,1946 )代表英国官方正式致函刘放吾将军表达诚挚的谢意,肯定了刘放吾将军在仁安羌作战时指挥所部战胜日军,解救英军的史实。同年 7 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H. W. Bush,19242018)也致函刘放吾将军表达感谢与敬意。英、美领袖的褒扬与致敬,固然是刘放吾将军生前最大的慰藉,也是对当年追随刘放吾将军第 113 团全体弟兄们最大的安慰,更是我所有中国军人的骄傲。
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从 2017 年起,推动中国远征军史实研究,汇集世界重要档案馆所藏,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专刊、论文、报章等,广邀海内外抗战史学者,举办数十次学术讨论、三次大型研讨会,形成许多研究成果。从太平洋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微观与宏观并进,重新检视远征军的意义与影响。本书作者深度参与政大人文中心学术研究,为还原仁安羌大捷这段历史的真相,依据近年解密的档案、往来电文,包括蒋介石的日记与手令和其他更新的资料,以及多年来为澄清这段历史的谬误,所经过的心历与身历的过程,编著成《传奇诗篇:刘放吾将军与仁安羌大捷》一书,愿为大家共同推进抗战史研究开辟新的篇章。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刘放吾将军为国家民族立下了不世的功业,在世之时,不求功名,不为利禄;去世之后,功在当代,泽流后世,为中国军人留下了武德的典范。仁安羌大捷这段光辉的战史,有悲壮、有苍凉;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有艰难、有辛酸。相信读者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掩卷沉思,一定会被书中的内容所感动。
刘伟民,出生于1944年,籍贯湖南桂阳。获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著名华人企业家。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将军(曾指挥仁安羌大捷)之子,致力于中国远征军、中国抗战史的研究,著有《传奇诗篇:刘放吾将军与仁安羌大捷》。
序 言…………………………………………………………i
第一章 绪 论………………………………………… 001
一、 日本发动战争的起因………………………………………………… 001
二、 南进政策……………………………………………………………… 004
三、 日本执行南进政策…………………………………………………… 005
四、 日本计划对美国作战………………………………………………… 006
五、 太平洋战争爆发……………………………………………………… 006
六、 日军在东南亚的行动………………………………………………… 007
第二章 远征军入缅作战……………………………… 009
一、 中国远征军组建由来………………………………………………… 009
二、 仁安羌解围作战……………………………………………………… 013
三、 中、美、英三方对仁安羌作战的报道……………………………… 023
四、 英军出围真相厘清…………………………………………………… 026
五、 青史险成灰…………………………………………………………… 032
第三章 抚今追昔……………………………………… 041
一、 刘放吾军旅经历……………………………………………………… 041
二、 刘放吾对仁安羌的回忆……………………………………………… 047
三、 第 113 团致胜原因 ………………………………………………… 050
四、 转战卡萨掩护大军撤退孤军殿后…………………………………… 052
第四章 澄清历史……………………………………… 061
一、 刘放吾团长率兵先行………………………………………………… 061
二、 第 113 团独力奋战 ………………………………………………… 064
三、 史实谬误其来有自…………………………………………………… 069
第五章 英勇事迹铭记史册…………………………… 079
第六章 结语:最光荣的一团,最后离出战场……… 083
后记一 感 言………………………………………… 085
后记二 吾的家………………………………………… 089
后记三 八十年前的今天……………………………… 091
附录一 仁安羌作战大事记…………………………… 099
附录二 斯利姆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译本评述…… 105
征引书目………………………………………………… 115
人名索引…………………………………………………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