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小说作法论著资料汇编》是近现代出版的小说作法论著文献的首次系统性搜集、整理和影印出版。本书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小说、近代文学研究,历年来走访全国各地藏书机构查访图书资料,专门收集近代出版的小说作法资料,本汇编收录有(美)哈米顿《小说法程》、(美)培里《小说的研究》、(日)木村毅《小说研究十六讲》、清华小说研究会《短篇小说作法》、孙俍工《小说作法讲义》、董巽观《小说学讲义》、茅盾《小说研究ABC》、郁达夫《小说论》等40余种,涵盖小说作法的论著、译著、论文集、教材等,内容包括小说的发展源流、文艺理论、创作技巧、鉴赏研究、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本汇编收录的论著大多是首次整理、影印出版,其中不少著作在当时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部分因流传不广,今人较为罕见的图书资料。为阐释本汇编的独特价值和内涵,编者撰写了前言冠于书前,并为每部小说作法撰写简介,介绍作家生平、图书内容、版本情况、文献价值等。本汇编的出版,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播近现代珍稀专题文献,也将有助于推动学界对近现代小说发展史、写作教学史、文艺理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当今的文学创作和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言:小説作法與中國小説文體的現代化
劉曉軍
晚清民國時期出現了大量討論小説理論和小説創作的論文與論著,題爲小説作法小説創作小説研究之類,統稱爲小説作法。所謂小説作法,指一種以闡述小説的基本原理、介紹小説的創作法則爲旨歸的理論形態,包括小説的本體論(什麽是小説)與藝術論(怎樣作小説)兩方面的内容。與以往小説評點、小説序跋等印象式的閲讀體驗不同,小説作法專注於小説創作的理論指導,對小説的性質、類型、價值、功能等方面有着明確的定義,對小説的人物塑造、情節鋪排、環境設定等方面也有着詳細的解説。可以這樣認爲,小説作法的出現,標志着中國小説理論從萌生于單一文本的感性批評升華到建基於文體類型的系統論述,彌補了長期以來小説理論發展的不足,使得小説理論初步具有跟傳統詩文理論相頡頏的資本。同時,作爲小説課程的教材,小説作法又具有其他小説理論形態所缺乏的實踐性功能,在推動小説理論的傳播與接受方面,小説作法具有廣泛的受衆面和强大的影響力。在中國小説文體古今演變的過程中,小説作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以傳統小説理論的傳承者與西方小説理論的布道者的雙重身份,直接推動了文體觀念與文體形態的現代化,從而實現了中國小説文體的古今演變。
一、從傳統到現代:晚清民國的小説作法
小説作法較早表現爲晚清小説家對翻譯小説與自創小説寫作技巧的介紹,如周桂笙推崇法國小説家鮑福的《毒蛇圈》起筆處即就父母(女)問答之詞,憑空落墨,恍如奇峰突兀,從天外飛來,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亂起,然細察之,皆有條理[ 知新室主人《毒蛇圈》譯者識語,《新小説》,1903年第8號。],洪興全自詡其《中東大戰演義》實無謬妄之言,唯有聞一件記一件,得一説載一説,虚則作實之,實則作虚之[ 洪興全《中東大戰演義》序,香港中華印務總局1900年版。]。只是諸如憑空落墨虚實相生之類的寫作技巧仍然屬於經驗式的感性認知,本質上跟明清小説評點中的文法没有區别,林紓甚至直接用文法術語來總結小説作法,比如他説《黑奴籲天録》開場、伏脉、接笋、結穴,處處均得古文家義法,可知中西文法,有不同而同者[ 林紓譯《黑奴籲天錄》,武林魏氏1901年版。]。具有較强理論色彩的小説作法,始自晚清小説界革命浪潮中的小説話。梁啓超、狄平子等人首創的小説話相與縱論小説,各述其所心得之微言大義,[ 飲冰等《小説叢話》,《新小説》,1903年第7號。]雖然并非專論小説作法,但其中已有不少心得論及小説創作的技巧和法則,具有相當的理論色彩。黄人《小説小話》云:小説之描寫人物,當如鏡中取影,妍媸好醜,令觀者自知,最忌攙入作者論斷……小説雖小道,亦不容着一我之見……神龍見首不見尾,龍非無尾,一使人見,則失其神矣。此作文之秘訣也。[ 《小説林》1907年第1期。]解弢《小説話》云:作小説須獨創一格,不落他人之窠臼,方爲上乘……歷史小説,不能虚造事實。虚造而寓他意,則已非歷史小説矣。若虚造而不寓他意,則既非歷史小説,又非他種小説,直不成其爲書。[ 解弢《小説話》,中華書局1919年版,第1718頁。]這樣的論述,已有明顯的理論闡述和創作指導意味。直到民國初期,仍然有人以小説話的形式談論小説作法,如孫郎《小説話·我的小説作法觀》:小説之文,須立意新穎,文情屈折,方稱佳構。未落筆時,先將全篇的意思想定,次將結構段落,支配成序……此雖作文之定法,而小説尤甚。[ 《小説日報》1923年1月27日。]鉏農《小説話·小説作法之質言》:作小説之秘訣,惟情與景兩字耳。……寫情則須描其狀態真諦,入於深切細密,使一舉一動,活現紙上。寫景亦須如寫真,先已設身處地,而後描其實質,如引人至其境。[ 《小説日報》1923年3月10日。]只不過此類定法與秘訣,因受制於談話體的緣故,大多數話題即興而起又淺嘗輒止,既不成體系,也缺乏深度。
民國時期,出現了有深度且系統論述小説基本原理與創作法則的小説作法專論。論文如(日)田山花袋《小説作法》(野鶴、海栗譯,《禮拜花》1921年第1-2期)、謝六逸《小説作法》(《文學旬刊》1921年第16、17期)、瞿世英《小説的研究》(《小説月報》1922年第13卷第7-9期)、宓汝卓《小説的做的問題》(《文學旬刊》1922年第42-43期)、程小青《偵探小説作法的管見》(《偵探世界(上海)》1923年第1-3期)、樸齋《偵探小説的作法》(《偵探世界(上海)》1923年第3期)、寒星《小説作法漫談》(《最小》1923年第5卷)、沈雁冰《人物的研究》(《小説月報》1925年第16卷第3期)、禹鐘《小説作法之一得》(《小説世界》1925年第12卷第9期)、唐化琴《論初學短篇小説法》(《學生文藝叢刊》1926第3卷第7期)、翰《小説之價值及作法》(《唤群特刊》1926年第2期)、趙景深《短篇小説的結構》(《文學周報》1927年第283期)、(日)芥川龍之介《小説作法十則》(訒生譯,《小説月報》1927年第18卷第9期)等;論著如清華小説研究社《短篇小説作法》(共和印刷局1921年)、孫俍工《小説作法講義》(中華書局1923年)、(美)哈米頓《小説法程》(華林一譯,商務印書館1924年)、張舍我《短篇小説作法》(梁溪圖書館1924年)、(美)培里《小説的研究》(湯澄波譯,商務印書館1925年)、(美)威廉《短篇小説作法研究》(張志澄譯,商務印書館1928年)、金慧蓮《小説學大綱》(天一書院1928年)、(美)佛雷特立克《短篇小説作法綱要》(馬仲殊譯,真善美書店1929年)、詹奇《小説作法綱要》(神州國光社1931年)、馬仲殊《中學生小説作法》(上海中學生書局1931年)、趙恂九《小説作法之研究》(大連啓東書社1943年)、(日)田山花袋《小説作法講話》(查士元譯,中國聯合出版公司1944年)、張天翼《談人物描寫》(上海作家書屋1947年)等。此類文獻大多以小説作法標題,專論小説的基本原理與創作法則。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短短30年時間裏産生了專論小説作法的論著50餘部、論文100餘篇。國人探討小説理論和創作方法的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作爲小説理論的新形態,小説作法與傳統小説評點中的小説讀法存在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的關係。
一方面,兩者淵源頗近。小説作法是小説讀法的繼承性延續與創造性轉化。晚清民初,傳統的小説讀法已被發掘殆盡而難以出新,西方的小説理論又逐步傳入中國并影響了小説創作,小説理論家便另闢蹊徑,轉而探索小説作法。從讀法到作法,概念命名與思維邏輯都存在一以貫之的連續性。佚名《讀新小説法》云,竊以爲諸書或可無讀法,小説不可無讀法;小説或可無讀法,新小説不可無讀法。既已謂之新矣,不可不换新眼以閲之,不可不换新口以誦之,不可不换新腦筋以繡之,新靈魂以游之,主張新小説宜作史讀新小説宜作子讀新小説宜作志讀新小説宜作經讀。[ 《新世界小説社報》1906年第6期。 ]雖然標新立異,實則未脱傳統窠臼,毫無新意可言。作爲新型理論形態的小説作法源自歐美,又經日本轉道傳入中國,而日本小説理論家發明的小説作法,又與中國小説評點家歸納的小説文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曲亭馬琴論小説法則時説:中國元明的才子們所做的稗史自有法則。所謂法則即:一曰主客,二曰伏綫,三曰襯染,四曰照應,五曰反面對應,六曰省筆,七曰隱微。曲亭馬琴對小説作法的闡釋,基本上没有脱離小説文法的範疇,如他説所謂伏綫,是將後面肯定要出現的情節,在幾章之前先落上幾筆,而襯染則是先著上一層底色,即如今所説的打埋伏。這是爲了在以後寫出大關目的美妙情節,在幾章之前,先埋伏下這一事件的起源和來歷。[ 轉引自(日)坪内逍遥著,劉振瀛譯《小説神髓》,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頁。]曲亭馬琴説的打埋伏,其實即金聖歎草蛇灰綫論的翻版。田山花袋《小説作法》認爲,修煉(即個體的人生經驗與生命感悟)才是小説創作最重要的作法:修煉非學問,與學者做學問之功夫大異。惟專心於讀書、執筆,而欲成一出色之作者,决不可得。讀十年書而無自己獨創之處,則亦不能成作者。即執筆一生,唯能發爲文字,而决非自己之文字,其原因究在修煉不足,修煉不能與自己之心境相觸故也。[ (日)田山花袋著,野鶴、海栗合譯《小説作法:第一篇 小説與作法》,《禮拜花》1921年第1期。]田山花袋的修煉説,同樣脱胎于金聖歎的格物論。金聖歎説:施耐庵以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筆而寫百千萬人,固不以爲難也。[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歎評《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990991頁。]修煉與格物,都强調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與體認,强調作家下筆之前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領悟。又如金聖歎《讀第五才子書法》指出,《水滸傳》刻畫人物形象時,不僅從動作、肖像、對話等方面進行直接描寫,還通過人物之間的對比反襯、環境景物的烘托渲染等方面進行間接描寫。他使用背面鋪粉法烘云托月法染葉襯花法等文法術語來形容人物描寫的對照映襯與烘托渲染,强調不同人物之間通過對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鮮明。如以宋江與李逵、石秀與楊雄這兩組人物的對比解釋背面鋪粉法:有背面鋪粉法。如要襯宋江奸詐,不覺寫作李逵真率;要襯石秀尖利,不覺寫作楊雄糊塗是也。[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歎評《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003頁。]郁達夫《小説論》同樣將人物性格的描寫分爲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兩種,直接描寫即作者系立于讀者與人物之間,作一種正直的報告,與照相者的攝影完全一樣;間接描寫即作者不露原形,烘云托月,使旁的作(品)中的機會人物,將主要的人物的性格報告給讀者。[ 郁達夫《小説論》,光華書局1926年版,第5859頁。]不難看出,郁達夫的小説作法化用了金聖歎的小説讀法,其用機會人物襯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更是直接借用了金聖歎的烘云托月法。
另一方面,兩者本質不同。小説讀法是歸納法,是對既有經典小説創作技巧的理論總結,以指導讀者會讀小説爲旨歸。金聖歎《讀第五才子書法》云:舊時《水滸傳》,子弟讀了,便曉得許多閑事。此本雖是點閲得粗略,子弟讀了,便曉得許多文法;不惟曉得《水滸傳》中有許多文法,他便將《國策》、《史記》等書,中間但有若干文法,也都看得出來。舊時子弟讀《國策》、《史記》等書,都只看了閑事,煞是好笑。[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歎評《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004頁。]聖歎提醒讀者不要僅僅盯着小説中的閑事,即熱鬧的故事情節;而應關注小説中的文法,即高明的寫作技巧。毛氏父子《讀三國志法》云:古人本無雷同之事,而今人好爲雷同之文。則何不取余所批《三國志》而讀之? [ (明)羅貫中著,(清)毛宗崗評《三國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8頁。]毛氏繼而揭示了《三國演義》文法上的若干妙處,如追本窮源之妙巧收幻結之妙以賓襯主之妙等,認爲讀者一旦領悟如許妙處,便會覺得讀《三國》勝讀《列國志》、勝讀《西游記》、勝讀《水滸傳》。儘管現代學者對古人的小説讀法不屑一顧,以爲是八股流毒,但其中不少文法的確總結了古代小説的創作技巧,有助於理解古代小説的創作規律。降及晚清,仍然有讀者將其奉爲圭臬。定一對金聖歎的《讀第五才子書法》推崇備至,他説:《水滸》可做文法教科書讀。就金聖歎所言,即有十五法:(一)倒插法;(二)夾叙法;(三)草蛇灰綫法……溯其本原,都因是順着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若無聖歎之讀法評語,則讀《水滸》畢竟是吃苦事。[ 定一《小説叢話》,《新小説》1905年第15號。]觚庵同樣服膺毛氏父子的《讀三國志法》,認爲《三國演義》一書,其能普及於社會者,不僅文字之力。余謂得力于毛氏之批評,能使讀者,不致如猪八戒之吃人參果,囫圇吞下,絶未注意于篇法章法句法。[ 《觚庵漫筆》,《小説林》1908年第11期。]小説作法是演繹法,是以經典小説爲例證,指導小説創作的基本原理和具體法則,以指導作者會寫小説爲目的。孫俍工《小説作法講義》指出,凡小説家未必都有天才,中才以下的作家大半都是由學習得來,有法則以爲學習的門徑,自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作法不僅是創作所必需,還可以供研究小説者底參考。其所列小説作法,便包含了人物描寫包括外面的描寫(容貌、身材、人品、衣服、表情、動作、言語等)與内面的描寫(情緒、思想、性格等),環境描寫,結構設定包括長篇和短篇,文體選擇包括日記式、書簡式、自叙式與他叙式等諸多方面。孫俍工認爲,對於初學寫作的青年來説,有了法則,究竟能使人不致走錯了路,這就是作法無用而亦有用的地方。[ 孫俍工《小説作法講義》,中華書局1923年版,第5頁。]詹奇對小説作法的價值功能説得更加明白,他説:小説作法告訴我們的,是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運用我們的筆,才能把它如實地有力地表現出來。一個作家,當他把故事中的情節,通過自己的意識,傳到筆尖上的時候,已經是作法的作用。不過,因爲熟練的緣故,没有特别感覺到罷了。至於初學,更其不能認小説作法爲無用的模形。[ 詹奇《小説作法綱要》,神州國光社1931年版,第11頁。]其《小説作法綱要》對小説作法的介紹非常全面,涵蓋宏觀的原理闡述與微觀的技巧介紹。第一章論小説的定義、發生與目的以及小説作法與小説的關係等基本原理;第二章論小説家的生活、思想、情緒與想像以及小説創作的四個階段;第三章論小説之外圍諸力及其流派;第四章論小説家之性格及注意之點;第五章論小説的形式與内容;第六章論小説的描寫,包括人物、環境、動作、心理與會話等方面;第七章論小説的結構,包括單純的結構、錯綜的結構以及全篇焦點的確立;第八章論小説的文體,包括長篇、中篇與短篇以及日記體、書信體與傳記體。
二、小説作法與小説觀念的現代化
1918年4月19日,周作人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小説研究會演講時指出,自晚清小説界革命以來,中國講新小説也二十多年了,算起來却毫無成績,形式結構上,多是冗長散漫,思想上又没有一定的人生觀,只是隨意言之。問他著書本意,不是教訓,便是諷刺嘲罵誣衊。講到底,還只是戲作者的態度,好比日本假名垣魯文的一流。所以我還把他放在舊小説項下,因爲他總是舊思想,舊形式。周氏的演講實際上觸及兩個問題小説觀念(思想)與文體形態(形式),他認爲小説界革命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小説觀念與文體形態,所謂新小説其實還是舊小説。要想創作真正的新小説,周作人提出向日本學習,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隨後自能從模仿中,蜕化出獨創的文學來,日本就是個榜樣……中國現時小説情形,仿佛明治十七八年時的樣子;而在模仿之前,又須説明小説的意義,方才免得誤會,被一般人拉去歸入子部雜家,或并入《精忠岳傳》一類閑書。[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説之發達》,《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1號。]也就是説,先轉變舊的小説觀念,再創造新的文體形態。
1919年1月,君實在《東方雜志》撰文批評新小説創作的亂象,他説:吾國輸入新小説後,垂二十年。曠觀最近小説界,其能文字整潔,稍知致意於通俗教育者,已頗自矜貴,不可多得。而卑污猥瑣、蕪穢陳腐、敗俗傷風之作,幾於觸目皆是。蓋其根本原因,實在一般人之視小説,仍不脱所謂閑書之眼光。君實認爲新小説創作失敗,原因就在於小説觀念陳舊,將小説視作猶賢乎已的閑書。要想根除這種亂象,首先得改變人們的小説觀念:欲圖改良,不可不自根本上改革一般人對於小説之概念。使讀者作者,皆確知文學之本質,藝術之意義,小説在文學上藝術上所處之位置,不復敢目之爲閑書。而後小説之廓清可期,文學之革新有望矣。若徒沾沾於文字之末,拘拘於懲勸之見,無當也。如何改變小説觀念?君實主張師法歐美。他説:蓋小説本爲一種藝術。歐美文學家,往往殫精竭慮,傾畢生之心力于其中,于以表示國性,闡揚文化。讀者亦由是以窺見其精神思想,尊重其價值。不特不能視爲游戲之作,而亦不敢僅以儆世勸俗目之。 [ 君實《小説之概念》,《東方雜誌》1919年第16卷第1號。 ]
1926年,即周作人與君實批評新小説創作的七八年後,郁達夫發表了《小説論》,其第一章以現代的小説爲題,對古代小説與現代小説進行了對比。郁達夫從班固《漢書·藝文志》的小説定義出發,認爲中國古人的小説觀念有兩種表現:第一是輕視小説,即小説是小道,君子弗爲也;第二是要求小説實用,即小説可觀,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新文學運動以後的五六年間,隨着翻譯西洋的小説及關於小説的論著者日多,我們才知道看小説并不是不道德的事情,做小説亦并不是君子所耻的小道。并且小説的内容,也受了西洋近代小説的影響,結構人物背景,都與從前的章回體,才子佳人體,忠君愛國體,善惡果報體等不同了。所以現代我們所説的小説,與其説是中國文學最近的一種新的格式,還不如説是中國小説的世界化,比較得妥當。[ 郁達夫《小説論》,上海光華書局1926年版,第23頁。]郁達夫所言現代小説,顯然跟古代小説做了徹底的决斷。無論是小説觀念還是小説内容,抑或文體形態,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差異之大,以至於郁達夫要否認其爲中國小説新的格式。
前言:小説作法與中國小説文體的現代化 劉曉軍 一
第一册
短篇小説作法 清華小説研究社編 一〇〇一
清華小説研究社一九二一年四月初版
短篇小説作法 張舍我編輯 一二四五
梁溪圖書館 一九二四年五月再版
小説學講義 董巽觀編 一三八一
上海大新書局 一九二三年出版
第二册
近代文學十講上卷 (日)厨川白村著 羅迪光譯 二〇〇一
學術研究會總會一九二五年十月五版
近代文學十講下卷 (日)厨川白村著 羅迪光譯 二二四一
學術研究會總會一九二七年十月三版
第三册
小説作法講義 孫俍工編 三〇〇一
中華書局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初版
小説學 陳景新編輯 三三〇一
中華書局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初版
第四册
小説法程 (美)哈米頓著 華林一譯 四〇〇一
商務印書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初版
小説的研究 (美)培里著 湯澄波譯 四二二五
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七月國難後第一版
第五册
小説通論 傅岩著 五〇〇一
武昌時中合作書社 一九二六年七月初版
短篇小説作法研究 (美)威廉著 張志澄譯 五一一五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三四年一月國難後第一版
小説學大綱 金慧蓮編 五三二七
天一書院一九二八年八月初版
第六册
小説研究ABC 玄珠著 六〇〇一
世界書局一九二八年八月初版
小説論 郁達夫著 六一三九
光華書局一九三一年五月七版
短篇小説作法綱要 (美)弗雷特立克著 馬仲殊譯 六二二三
上海真美善書店一九二九年四月初版
小説的研究 (英)韓德生著 宋桂煌譯 六三八一
光華書局一九三〇年九月初版
小説作法入門(短篇小説作法) 謝頌羔編 六五〇七
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一九三〇年出版
第七册
小説研究十六講 (日)木村毅著 高明譯 七〇〇一
北新書局一九三〇年四月初版
第八册
小説十講 禹亭著 八〇〇一
天明社出版一九三〇年七月初版
小説原理 陳穆如編 八四一五
中華書局一九三五年十月初版
第九册
現代小説研究 李菊休著 九〇〇一
亞細亞書局一九三一年一月初版
小説底創作和鑒賞 (日)木村毅著 高明譯 九一七一
神州國光社一九三一年四月初版
中學生小説作法 馬仲殊編 九四四一
中學生書局一九三一年八月初版
第十册
小説作法綱要 詹奇著 一〇〇〇一
神州國光社一九三一年一二月出版
小説概論 李何林編 一〇〇九一
北平文化學社一九三二年五月初版
小説作法 汪佩之編著 一〇三八九
世界書局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初版
第十一册
中國小説研究 胡懷琛著 一一〇〇一
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三年四月初版
小説作法講話 石葦編 一一一五三
光明書局一九三四年四月初版
創作的準備 茅盾著 一一三七七
上海生活書店一九三八年一月再版
小説 (蘇聯)盧卡契著 以群譯 一一四七九
生活書店一九三八年九月初版
第十二册
小説作法講話 (日)田山花袋著 查士元譯 一二〇〇一
中國聯合出版公司 一九四四年三月初版
小説作法 (日)加藤武雄著 李甲寰譯 一二〇九七
滿洲雜志社一九四四年九月初版
小説作法之研究 趙恂九著 一二三〇九
大連啓東書社一九四三年一月初版
第十三册
怎樣寫作 魏金枝著 一三〇〇一
珠林書店一九三九年七月初版
短篇小説作法講話 于漁郎著 一三一一五
大地圖書公司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初版
小説綜論 胡山源著 一三三〇三
上海中央日報出版委員會一九四八年出版
創作的技術 方達文著 一三四一三
仁山書社一九四九年七月出版
第十四册
創作論 范泉著 一四〇〇一
上海永祥印書館一九四九年九月初版
小説作法論文集 一四二〇九
小説學講義 李定夷著 一四二〇九
《文學講義》一九一八年第一期至一九一九年第四期
作小説法 劉錦江著 一四二四一
《文學講義》一九一八年第三期至一九一九年第四期
短篇小説概説 胡懷琛著 一四二六九
《最小》一九二三年第八十一至八十九、九十一至一百零二、一百零六、一百十四、一百十六至一百二十六、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一百四十至一百四十三、一百四十七至一百四十九期,一九二四年一百五十至一百五十六、一百五十八期
小説學 顧德隆著 一四三五七
《集美師範月刊》一九二六年五月第二期、一九二六年六月第三期
小説學雜論 徐國楨著 一四四〇五
《紅玫瑰》一九二九年第五卷第一、二、五、一〇、一四、二九期
小説作法 高明著 一四四三三
《文藝創作講座》一九三一年第一卷至一九三六年第三卷
短篇小説的創作技術談 師禹著 一四五〇三
《平明雜志》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二至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