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丹道从起源、成型、发展,到革新、分派、传承的历史脉络,以及相关的代表人物、流派和技法诀要,借以剥去附着于丹道的宗教外衣,发掘丹道相对独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彰显丹道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价值。全书叙述,上起先秦,下至民国,其间丹经浩繁,人物叠出,无不毕收。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宗教文献、哲学经典,以传承为脉络、以人物为借鉴、以诀要为切点,还原丹道传承背景,挖掘人物要素,梳理演进脉络,探究实践动机,窥视表述底本,总成此丹道三千年通史。
如果你对丹道充满好奇,渴望探寻其背后的奥秘;如果你正在丹道修行之路上摸索前行,却缺乏系统的指导;如果你渴望结识丹道界的传奇人物,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丹道源流:传承、人物与诀要》将是你最佳的选择,它将为你打开丹道世界的大门,引领你走向内修的更高境界。
道家道教文化,乃中华文化之根柢。古儒道同源,举凡中国古代文化之哲学、政治、道 德 伦 理、宗 教、文 学、军 事,乃 至 天 文、地 理、医 药、养 生、武术、音乐、术数、方外炉火、物理化学等等,皆深受道家道教文化的润泽资养,道教经书所记载的哲学义理、道德规戒、修炼方法、斋醮科仪、炉火方术,以及所保留的各种中国古代学问的珍贵资料,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故学者谓道家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宝库,诚哉斯言!
道家道教所蕴含的哲学及社会人文思想,所凝结的中国古典智慧,诸如道法自然、无为自正、尊道贵德、为而不争等哲学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和元神,并远播海外,影响了近代如海德格尔、荣格等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而 老子一书也成为中国文化典籍中译为外文最多的著作 (据学者统计,老子现已被翻译成72种语言、约1548种译本)。 然道家道教文化之核心内容,其起源及传承历史,正如孔子赞老子曰 犹如龙焉,始终是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十四章),或隐或现,难窥其全貌,世人实际上对其知之甚少,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势传入,道家道教在社会民众层面的影响逐渐式微,民众对于道家道教的了解,多半停留于养生仙术、丧葬法术和星卜数术等民俗文化层面,而知其真实内涵者则益加鲜少。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出发,我们需问:道家道教思想的实践基础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道家道教思想只是一种哲思玄想或宗教信仰吗? 答案当然不是道家道教思想的根本实践基础,其实是早在老子庄子时期就已经比较普遍存在的人体修炼实践。无论是 老子所言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 于 无 为,还 是 庄 子 所 言 心 斋 坐 忘,讲 的 都 是古之善为道者的修炼实践,并由此达到了修道者的高级生命境界,所谓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也。根据 庄子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应该存在多个修道隐士团体,并且传承有继。而其后出现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 上古有真人者??中古之时有至人者??①,这里所言 真人 至人,显然即是上古时期的修炼高人,并由此创立了轴心时代中国道家学派的生命观、世界观、修炼境界,以及尊道贵德、无为自然的哲学、道德和治世思想等。然遗憾的是,后世学者多关注于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而于其修炼实践则甚少论及,或语焉不详。
盖道书纷纷,所言何事? 曰道体、道用、修道而已。注家不同,所目各异。言道体者则盛论道体无名,无为自然,有无相生,化生万物。言道用者则或言治国,所谓无为自正,清净自化,小国寡民等;或言道德伦理,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等;或言兵事,所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等。而言修道者则以人负阴而抱阳,虚极静笃以观复,逆用炁机,身与道合,长生久视。而三者之中,实以修炼实践为根本基础,故 老子其书,宋代之后被奉为修炼内丹之祖经,而老子之后的修道流派也枝分派衍,形成了道家道教十分复杂的修道门派。 按照本书所述,至少 在 汉 代,道 家 道 教 修 炼 实 践 的 最 核 心 内 容 就 被 称 为内丹,并出现了内丹、外丹之划分,故本书把老子、庄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修炼称为原始丹道;两汉时期则有方仙道、黄老道,而汉末道教创立之后出现了符箓派;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上清派、灵宝派较为显著,以存想、服气和胎息为流行之法。唐宋是丹道发生重大革新和发展时期,出现了钟吕派、华山派;宋代王重阳、张伯端创立了以性命兼修著称的北宗和南宗,兴盛一时,还出现了净明道、西山丹法、中派丹法等。金元时期则丘处机一系的全真教大兴;明清时期则南派、北派、东派、西派并兴,内丹修炼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而传统各派依然传承有续,不绝如缕,时隐时现。 近代以来,以西方科学方法研究丹道成为一时风气。民国期间,陈撄宁先生把道家修炼方法从传统道教中剥离出来,以科学理性精神重新研究修炼之学,将自黄帝以来的数千年的内炼传统都称之为 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术来研究,并出版 中华仙学等著作。陈撄宁先生拟定了科学研究仙学的新原则,提出了 三元丹法,把古来的修炼方法归纳为 天元丹法、地元丹法、人元丹法等三类,特别推崇东汉魏伯阳 周易参同契、南宋张伯端 悟真篇和清代黄元吉 道德经注解,并对内丹、外丹、女丹以及中医、武术和养生等学问予以新解释,以图革新,建立揭示现代生命修炼学问的新道学。当代胡孚琛先生则循新道学思路,改 仙学为 丹道学内丹学等名称,尽力把古来道家道教关于生命修炼的学问统一于 内丹学之现代新学科之下,并把传统道家道教复杂的修炼门派简化为依据其修炼内涵划分的丹道学新类别,即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等三家,以及清净丹法、彼家丹法、龙虎丹法、虚无丹法等四派。同时,新道学也对传统修炼词语,诸如 铅汞、龙虎、坎离、乌兔、彼我、鼎器、沐浴、文武等隐语,尽量作出科学派的新解释,并着力把内丹修炼成道的全过程方法予以重新归纳总结,把新道学发展为在新时代下能够造福人类的学科体系,这使得传统丹道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纪元。 今人类文明正进入一个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人类文明历程,如果依道家理论,可分为天纪、地纪、人纪三期。天纪,其运时也,应时而出,文明勃发,智慧涌现,此古代文明至轴心文明之肇始阶段;地纪,其运利也,依地域而分化,五行分智,文明支衍,各出灿烂,此地球文明格局之形成发展时期;人纪,其运和也,民智大开,创造竞发,五气朝元,交融和谐,生命之光重现,此人类文明进入大交流大融合的新发展阶段。于此人纪,道家内丹学关于生命潜能开发的理论解释和系统技术,对于揭开宇宙生命之奥秘、升华人类的生命境界大有裨益,更需要以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深入研究,以揭示内丹学于哲学、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非凡价值。 程君宝良先生,河南孟津人,幼承庭训,秉持诚敬。上大学后,受智吾先生、廉贞先生陶铸,进研新儒家文化。因专求诚明之道、心性之学,转涉佛道、广征史传。陕西关中地区,是钟吕派、华山派丹道孕育、发源、传播之地。程君卜居西安之后,履其遗迹,访其传人,搜其真诀,研其经文,而验诸信史,渐窥不显之道,积学精思,钩深索隐,撰成 丹道源流一书,以求正源溯流、与时俱进,使丹道服务于现代社会。其书也,上溯黄老,下迄清末民国之丹道源流,苦心力索,多方搜求,欲呈三千年丹道源流之大概,用力可谓勤矣。然惟丹道一事,若仅据文献资料,则源流难明;若泛采秘语口传,则学术乏信! 诚两难也。故毋庸讳言,本书之言丹道源流,亦存仁智之见。俟之来日再访求修订也。 是为序.
刘鹿鸣
癸卯年于南大和园普觉精舍
程宝良,河南洛阳人,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供职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道家哲学与丹道、经济伦理与社会福利。
序言 ????????????????????????????? 1
自序 ????????????????????????????? 1
绪论 ????????????????????????????? 1
第一章 道法自然: 道德、性命、返还与丹道溯源 ????? 1
第一节 内丹、 外丹与丹道溯源 ???????????????? 3
一、外丹、内丹的起源 ?????????????????? 3
二、丹道内涵 ?????????????????????? 9
三、丹道溯源 ?????????????????????? 22
四、结语 ???????????????????????? 27
第二节 老子、 关尹子、 庄子与原始丹道 ???????????? 28
一、老子与原始丹道 ??????????????????? 28
二、关尹子与原始丹道 ?????????????????? 43
三、庄子与原始丹道 ??????????????????? 47
四、结语 ???????????????????????? 53
第三节 先秦道家哲学与原始丹道 ??????????????? 53
一、道论与德论 ????????????????????? 53
二、气论与和论 ????????????????????? 64
三、静虚论与反复论 ??????????????????? 69 四、有无论与对待论 ??????????????????? 72
五、天人论 ??????????????????????? 74
六、结语 ???????????????????????? 77
第二章 文化嬗变: 黄老、谶纬、符箓与丹道渐变 ???? 78
第一节 文化嬗变与丹道发展 ????????????????? 80
一、神仙方术与方仙道 ?????????????????? 81
二、黄老学说与黄老道 ?????????????????? 86
三、阴阳五行与天人相副 ????????????????? 90
四、天人感应与谶纬经学 ????????????????? 97
五、神道设教与原始道教 ???????????????? 101
六、岐黄之道与丹道医理 ???????????????? 106
七、结语 ??????????????????????? 115
第二节 安期生、 阴长生、 魏伯阳与外丹源流 ????????? 116
一、太清金液神丹经的源流与主要内容 ????????? 116
二、黄帝九鼎丹经的源流与主要内容 ?????????? 123
三、周易参同契的源流与主要内容 ??????????? 125
四、结语 ??????????????????????? 134
第三节 河上公、 淮南子、 符箓与原始丹道 ????????? 135
一、河上公与原始丹道 ????????????????? 135
二、淮南子与原始丹道 ???????????????? 142
三、符箓与原始丹道 ?????????????????? 151
四、结语 ??????????????????????? 158
第三章 精思入玄: 存想、服气、胎息与丹道仙化 ???? 159
第一节 守一、 内视与存想之法源流 ????????????? 161
一、存想之法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过程 ??????????? 161
二、黄庭外景经的撰造年代和传承人物 ????????? 164
三、黄庭内景经的撰造年代和传承人物 ????????? 166
四、上清经的撰造年代和传承人物 ??????????? 168
五、存想之法的 身神系统 ?????????????? 173
六、存想的具体方法和传承方式 ????????????? 178
七、结语 ??????????????????????? 182 第二节 灵符、 五牙与服气之法源流 ????????????? 183
一、服气之法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过程 ??????????? 183
二、灵宝派 灵宝五符的撰造年代和传承人物 ?????? 186
三、上清派 灵宝五符的撰造年代和传承人物 ?????? 189
四、服气的具体方法 ?????????????????? 192
五、结语 ??????????????????????? 203
第三节 行炁、 闭息与胎息之法源流 ????????????? 203
一、胎息之法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过程 ??????????? 204
二、胎息经的撰造年代与传承人物 ??????????? 208
三、胎息的具体方法 ?????????????????? 211
四、结语 ??????????????????????? 215
第四节 狐刚子、 葛洪、 陶弘景与外丹发展状况 ???????? 216
一、外丹发展的特点 ?????????????????? 216
二、外丹传承流派 ??????????????????? 224
三、炼丹家对外丹的态度 ???????????????? 236
四、结语 ??????????????????????? 239
第四章 革旧鼎新: 金丹、毒药、内丹与丹道革新 ???? 242
第一节 延生、 促死与外丹的发展 ?????????????? 244
一、外丹典籍的繁荣 ?????????????????? 245
二、外丹延生理论的发展 ???????????????? 247
三、外丹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 252
四、对丹毒的认识及解法 ???????????????? 265
五、外丹术的没落 ??????????????????? 268
六、结语 ??????????????????????? 274
第二节 继承、 创新与丹道革新 ??????????????? 274
一、内丹的出处 ???????????????????? 275
二、丹道革新的代表人物与贡献 ????????????? 281
三、丹道革新的主要理论来源 ?????????????? 292
四、丹道革新的主要成果 ???????????????? 302
五、结语 ??????????????????????? 307
第三节 司马承祯、 吕洞宾、 陈抟及其丹道传承流派 ?????? 308
一、上清派 ?????????????????????? 309 二、钟吕派 ?????????????????????? 314
三、华山派 ?????????????????????? 327
四、结语 ??????????????????????? 336
第五章 脱粗出秀: 南宗、北宗、雷法与丹道重生 ???? 338
第一节 张紫阳与丹道南宗 ????????????????? 340
一、张紫阳与 悟真篇 ???????????????? 340
二、丹道南宗的传承源流 ???????????????? 354
三、南宗的支脉流派 ?????????????????? 368
四、结语 ??????????????????????? 372
第二节 王重阳与丹道北宗 ????????????????? 373
一、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 374
二、北宗的主要丹道思想与理论 ????????????? 389
三、丹道北宗的传承源流 ???????????????? 395
四、结语 ??????????????????????? 396
第三节 内丹外用与雷法传承 ???????????????? 397
一、雷法的主要思想渊源 ???????????????? 397
二、雷法的主要道法渊源 ???????????????? 407
三、雷法的主要传承流派 ???????????????? 426
四、结语 ??????????????????????? 459
第四节 施肩吾、 李道纯、 刘玉及其丹道源流 ????????? 460
一、施肩吾与西山丹法 ????????????????? 460
二、刘玉与黄素丹法 ?????????????????? 465
三、李道纯与中派 ??????????????????? 471
四、结语 ??????????????????????? 476
第六章 源远流长: 清净、彼家、龙虎与丹道普及 ???? 478
第一节 彼家、 龙虎与阴阳丹法源流 ????????????? 479
一、阴阳与阴阳丹法 ?????????????????? 479
二、阴阳丹法的渊源 ?????????????????? 481
三、阴阳丹法的主要理论 ???????????????? 485
四、阴阳丹法的主要传承流派 ?????????????? 491
五、结语 ??????????????????????? 510 第二节 龙门正宗及其支脉传承源流 ????????????? 511
一、龙门派及其支脉丹法发展特征 ???????????? 512
二、龙门派及其支脉的传承源流 ????????????? 516
三、结语 ??????????????????????? 533
第三节 刘一明、 黄元吉、 赵避尘及其丹法传承 ???????? 534
一、刘一明及其丹法 ?????????????????? 534
二、黄元吉及其丹法 ?????????????????? 548
三、赵避尘及其丹法 ?????????????????? 557
四、结语 ??????????????????????? 564
第七章 结束语: 文化实践、生命体验、科学探索 ???? 566
一、丹道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实践 ???????????? 566
二、丹道发展中的两条思想主线 ????????????? 570
三、丹道发展中的三种探索模式 ????????????? 574
四、对丹道研究模式的建议 ??????????????? 576
五、对丹道未来发展的展望 ??????????????? 579
主要参考文献 ???????????????????????? 581
附表1 五运六气简表 (1/3) ?????????????? 592
附表2 五运六气简表 (2/3) ?????????????? 594
附表3 五运六气简表 (3/3) ?????????????? 596
附表4 丹道发展大事年表 ???????????????? 598
表索引目录 ???????????????????????? 606
图索引目录 ???????????????????????? 607
后记 ????????????????????????????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