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个板块。总报告《沉浸体验、具身传播与数智赋能:文明互鉴理念下中国文旅产品的国际传播》通过对沉浸体验、具身传播与数智赋能等传播范式的研究,指出中国文旅产品正在构建更具感染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明传播的创意化与精准化。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考察了上海、湖南、苏州、福建等地的城市文化建设、文旅节目传播、中法文化建交、中新民俗文化交流的实践案例。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对进入21世纪以来透视当代文化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的游戏,进行了历史演变分析与文化传播新趋势的观察。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阐释了经典的互动对文明交流的促进意义。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从历史、地缘、文学、文化政策的视角,考察了其与内地/大陆的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成为时代主题,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对话机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为主题,聚焦中国文旅产品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中外文学关系、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等问题。
摘 要
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成为时代主题,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对话机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4)》以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为主题,聚焦中国文旅产品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中外文学关系;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等问题。
总报告《沉浸体验、具身传播与数智赋能:文明互鉴理念下中国文旅产品的国际传播》通过对沉浸体验、具身传播与数智赋能等传播范式的研究,指出中国文旅产品正在构建更具感染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明传播的创意化与精准化。
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考察了上海、湖南、苏州、福建等地的城市文化建设、文旅节目传播、中法文化建交、中新民俗文化交流的实践案例。上海杨浦滨江水岸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征的媒介,承载了文化特性与空间实践,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记忆建构。一带一路国家背景下文旅综艺节目,在与他者的对话中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互动与碰撞、高低语境融合的表达形式。在中法建交六十年的交流合作中,中国画实践了中国文化西游的道路,其所承载的民族审美、情感,推动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新加坡的妈祖宫,不仅以独特的建筑特色成为华裔文化的象征,也承载着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福建祖庙与新加坡妈祖宫的互动,促进了一带一路崇高事业的发展。
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对进入21世纪以来透视当代文化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的游戏,进行了历史演变分析与文化传播新趋势的观察。随着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迅速崛起,游戏中的中国文化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发生着变迁。在已经形成思想体系的游戏叙述中考辩了处于论述核心的游戏观念,指出电子游戏的研究路径将转向关系论范式,暗示了横跨多元主体的行动者、人类和非人类、概念和材料的关系循环。在电子游戏的三组交互关系中,叙事要素共同塑造了电子游戏基于交互性游玩所生产的叙事性,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阐释了经典的互动对文明交流的促进意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阅读、翻译和改写都涉及跨文化理解。近年来中国戏剧舞台对外国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打破了经典作品的时空限制,将历史文化遗产提升至社会反思与文化对话的平台。民国时期的小说插画、漫画、广告设计、连环画、电影剧照、海报等丰富的图像史料,勾勒出福尔摩斯形象最初进入中国的复杂历史轨迹。
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从历史、地缘、文学、文化政策的视角,考察了其与内地/大陆的文化交流。金门岛传统建筑修复过程引入的古厝民宿,是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为应金门政治、经济、社会化转型而进行的历史保存与地方创生结合的政策实践。近代以来,许多曾在上海生活、写作和旅行的文人前往台湾定居,其上海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化参与,以及赴台后的文学活动,对台湾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身份作家书写澳门时展现的态度,体现了澳门城市空间符号化及远离本土性的特点。以国际盛事之都为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盛事经济,是近年来香港特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郑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上海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上海文化》执行主编。出版《中国特色城市文化实践与理论研究》《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海派文化新论》等多部著作,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多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文化政策的研究和制订工作,近年主要从事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公共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及决策咨询研究。
李艳丽,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日近代比较文学。有《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晚清文学与明治文学关系研究》《文艺复兴的女人们》《林纾冤案事件簿》《琉球见闻录》等专著译著。
总 报 告
沉浸体验、具身传播与数智赋能:文明互鉴理念下中国文旅产品的国际传播 …………………………… 张玲平 曾 澜 石 俣 曾 鸣/001
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
水岸作为一种媒介空间传播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水岸文化研究
………………………………………… 丁 凡 朱 莎 勒 琴/027
文旅综艺节目中的文化互鉴与跨文化传播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 王 月 黄 骏/040
中国画内外中法建交60年的实践与意义 ………………… 黄世恩 张瑞燕/054
中国海神妈祖大同世界理念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影响 ………… 王海冬/067
电子游戏中的文化交互与影响
电子游戏中的中国文化演变历史及影响力分析 …………… 赵东川/081
理解游戏:观念史视角下游戏研究的路径反思与未来 ……… 刘 欣/101
可玩性系统与交互叙事电子游戏叙事的三维思辨 ……………………………… 李汇川/116
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阅读、翻译和改写 ………………… 郝田虎/132
突破原作设定 开拓经典内涵:近年来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外国名著改编 ………………………………………………… 虞又铭 王 毅/157
民国视觉文化中的福尔摩斯形象 ……………………………… 战玉冰/168
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
历史保存与地方创生之连结:金门传统聚落的案例分析
………………………………………………………………… 江柏炜/186
近代以来赴台文人的上海经验 ……………………… 魏正泓 刘 奎/201
在他城叙述与我城叙述之间:现代文学视野下的澳门形象建构
……………………………………………………… 邓凯月 龚 刚/220
香港打造国际盛事之都的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
………………………………………………………………… 饶先来/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