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什么是孔子的真精神?
孔子思想的真精神,长时期以来,被许多迷雾笼罩着,让人看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孔子,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孔子对中华民族的真正贡献所在,什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消极的东西。
为何如此?究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孔子的思想原来没有严整的体系的逻辑,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蔡尚思先生谈到自己几十年研究孔子的心得时就指出,《论语》一书在中国古籍中最为杂乱,连我读《论语》至今八十多年,也苦于无法完全知道哪几句话是在哪一篇中。更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还在于《论语》本身实际上同时存在两个主题,两个中心:一个是以礼为中心的礼学体系,一个是以仁为中心的仁道思想体系。这两个体系,被许多人解读为是不可分割的,可以互补,可以互为表里,一体两面,但实际上却经常产生矛盾和冲突。以礼为中心,以仁为中心,都各有合理的支撑的理由,容易让人们看不到孔子真正的精华和真正的中心在哪里,因而产生各种误读。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在解读《论语》等经典时,附加了太多自己的见解,有些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延伸,有些则是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点解读甚至曲解《论语》等经典。比如,朱熹一生研究孔子并成权威大家,但批评者认为,虽然《论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理字,但他还是把理硬塞入《论语》,把孔子的思想理学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康有为解读孔子的思想,他被史家批为有意把《论语》美化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权书,主观任意地抹杀任何证据,甚至被斥为乱改古书原文的最大骗子。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人们长期受到儒家经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熏染,总把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也把孔子本人理解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没有分清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与孔子从政思想和从政实践的重大区别,或者以孔夫子的教育的伟大来抬高孔子的政治成就,或者把孔子思想长期被新统治者利用而导致的君主专制与孔夫子本人的思想混为一谈,把二千多年来中国政治的停滞归因于孔夫子的思想,甚至于极端者把孔夫子的思想斥为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总根源而全盘否定。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孔子的思想,要么被全盘否定,要么被全盘肯定,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孔子思想的精华,什么是孔子思想中有时代局限的东西,什么是被人们歪曲误解的东西,从董仲舒的汉儒至宋明儒,到胡适、鲁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批孔运动,二千多年历史中是一笔糊涂账,缺乏一个中肯的精当的梳理和分析,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因此,梳理孔子思想的逻辑、局限、精华,比较分析儒家后学对孔子思想的弘扬与偏离,显现孔子思想中的真精神,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叶自成,北京大学教授,华夏主义倡导者。1978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52021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作,1995年起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2021年荣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创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创建主任。主要著作有《以百姓心为心:老子政治哲学》、《治道:商鞅治秦与现代国家治理的缘起》、《中国大战略》(中文、韩文、英文版)、《华夏主义华夏体系500年的大智慧》、《叶自成<老子>全解今帛简本综合版》、《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地缘政治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选择》、《对外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文化政治的开放及其正负效应》等。
开篇语 什么是孔子的真精神?
第一章 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
一、西周礼制的三大支柱
二、礼崩乐坏:解构中的西周礼制
三、鲁国的礼崩乐坏
四、礼乐制度崩溃的三大原因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人文潮起
一、《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思想
二、《诗经》中对自由平等的呼唤
三、周公的德
四、齐太公的天下
五、子产的仁
六、老子的道
七、师旷的民本和民可出君论
第三章 孔子思想的两条线:礼与仁
一、孔子的人生
二、孔子思想中的礼
三、礼与孔子的思想
四、孔子思想中的仁
第四章 仁与礼的四种关系
一、礼高于仁,礼是仁的准则
二、仁高于礼,仁是体,礼是用
三、仁、礼并重,仁、礼不可分
四、小仁小礼重迭,大仁大礼矛盾,仁在后期高于礼
第五章 从复东周到弃东周:孔子的努力与失败
一、复东周之梦:孔子的七次努力
二、弃东周:吾老矣,不复梦见周公
第六章 评管子:从礼制为中心到仁道为中心的转折点
一、在齐一评管子: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在蔡二评管子:如其仁,如其仁
三、重评管子的逻辑:认可法家、弃东周、重仁道
四、礼多糟粕,仁是精华
第七章 孔子仁道之人文主义
一、重人性,远鬼神
二、为仁由已,不否定天命
三、人的自然性与人的德性、理性
第八章 孔子仁道之人本主义
一、以人为本
二、从人本到民本:孔子的十民之业
第九章 孔子仁道之人道主义
一、父子之道:父慈子孝
二、夫妇之道:孔子的夫妻之谜?
三、兄弟之道:悌
四、朋友之道:诚信
五、君臣之道:以道事君
六、义利之道:见利思义
七、夷夏之道:四海兄弟
八、中和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反极端
第十章 孔子仁道之人才主义:教育革命
一、教育革命之以德育人:君子与小人
二、教育革命之终生学习:君子修身之道
三、教育革命之学习方法:为师之学与社会之学
四、教育革命之有教无类
五、教育革命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六、教育革命之新编教材
七、教育革命之贤人政治
第十一章 礼学阴影
一、以天子定正义
二、以等级正名分:君君臣臣
三、父子之隐与礼治、人治
四、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五、轻视劳动者与劳动
六、杀少正卯
第十二章 孔门弟子对孔子仁道的继承与偏离
一、孔门弟子的传承与三大背离
二、《大学》对孔子思想的发扬与三大误导:置孔子于不孝
三、《中庸》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和两大背离:置孔子于不诚
第十三章 孟子对孔子仁道的发展、超越与背离
一、孟子对孔子仁道的七大发展与超越
二、孟子对孔子仁道的四大倒退
第十四章 荀子对孔子仁道的发展与偏离
一、荀子对仁道的九大发展
二、荀子思想的两大倒退
第十五章 儒学变儒术:孔子仁道真精神是如何被后儒阉割的?
一、董仲舒:儒学变儒术的大倒退
二、宋明理学、心学的大倒退
三、清儒颜元的反省和对儒术的批判
四、近代学者对儒术的批判
第十六章 弃东周,赢天下
一、孔子思想在中国:从独尊孔子、批孔到批判性传承
二、孔子思想赢东亚
三、孔子思想赢欧洲
四、孔子思想赢美国
五、孔子思想赢天下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