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最新法律规范和典型案例,以执行实务痛点、堵点为切口,系统梳理涉及程序、实体以及两者交织的22类高频难题,在兼顾法律适用统一性和基层实践特殊性基础上,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兼具执行达人办案思路拓展与执行新手业务基础夯实功能,是助力执行从业者阶梯式成长的实用指南。
作者长期在人民法院民事执行的一线工作,直面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求,以丰富的执行裁决经验,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燃起微光。
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对实体和程序交锋最激烈的领域,借鉴域外例,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注司法实践难题,作者常年办理大量执行救济方面的案例,通过引用、分析案例和学说,对实践中出现争议的案件进行梳理和总结。
民事强制执行,可谓近年来我国民事司法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之一。受基本解决执行难、执行一性两化建设、《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等的激励与启发,法学界、司法实务界围绕执行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由此在相当程度上使民事强制执行摆脱了不过是法院负责的一种类似行政行为的实务操作罢了的境况,扩大了研究视野,提升了理论品位,促进了实务疑难问题的解决,开启了中国式执行制度现代化的探索。研究的主力军,不仅有民事诉讼法学者、民事实体法学者,而且有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实务专家。本书的两位作者就是实务专家中的优秀代表。
个人以为,民事强制执行法由表及里具有三层结构:首先,在表层是一种程序法,表现为法院依据执行名义,按照法定的程序、步骤、方法,不顾被执行人的意愿,强制处分其财产或限制其行为,从而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其次,在中层是一种实体法,在围绕财产的查封、拍卖、交付、分配等流程中,始终以作为客体之财产的权属、多方主体之间财产权益的对抗与平衡为中心;最后,在内核是一种宪法,运用国家公权力对财产、行为、意思等私法状况予以强制介入和变更,事关国家主权边界、国家与国民之关系。近年来民事强制执行法研究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就集中体现在从表层向中层的延伸,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内核。本书鲜明地展示了这种趋势和成效。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本书具有的两个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很接地气。民事强制执行法不是宣告民事主体抽象权利义务的法律(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也不是确认民事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法律(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公证法等),而是直接与真金白银打交道的法律。如果不足够接地气,不从具体场景下的真实问题出发,所作的逻辑推演、比较考察、理论建构都不过是空中楼阁。本书各个章节的主题,都是两位作者在办案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有些正是长期困扰我的难题,有些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围绕这些真实存在、很可能会反复发生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过程和结论都有助于推动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提升民事强制执行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
第二,很有理论水平。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不少执行实务书。读过其中的若干种之后发现,要么是执行流程的规范指引,要么是执行案例的简要评析,总体上不够令人满意。对于广大执行干警提升业务能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做到程序与实体的理论结合,没有达到前述由表层向中层乃至内核的延伸。实践虽然是具体的,但实践同样处处皆学问。相反,本书各个章节从实务问题切入,但充分结合民事执行法、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法理、规则,进行了精辟且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执行力、既判力、诉讼标的等学术概念都使用得准确且合理。这为执行干警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开阔的解决思路和适格的理论工具。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很好地填补了执行实务书在这一方面的空缺。
我与本书第一作者程立法官因理论研究的机缘相识,至今已有十余年。从一开始,就被她的勤奋、好学、敏锐所打动。我曾应程立法官之邀前往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为执行干警讲课,也曾有幸邀请她到清华法学院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学课堂上分享。在此期间,见证了她从一名青年法官成长为北京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并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而本书的第二作者法官助理熊诗岚,同样深耕执行工作领域多年,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她也多次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竞赛的一等奖,并在《法律适用》《中国审判》《人民司法》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程立法官发来书稿,嘱我作序。虽自知学力、资历有限,不足以为两位十分优秀且有影响力的作者写序,但在通读全书后,对本书的品质和价值有了直观感受,遂决定恭敬不如从命,从读者的角度谈一谈看法。祝愿两位作者在执行实务与理论研究上取得更大进步,也祈盼我国民事强制执行事业蓬勃发展!
陈杭平
2025年4月12日于清华园
程立,女,法学硕士,北京市青年骨干优秀人才、北京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北京市法官兼职教师,。毕业后一直在大兴法院从事执行工作,承办的陈某拒不执行判决罪案,入选北京法院拒执犯罪十大典型案例;承办了北京首例变更民政部门为被执行人担任遗产管理人案;承办的徐某案外人异议案庭审获北京法院模范云庭金奖。参与《民事强制执行法》起草及多项司法解释研讨论证工作。执笔2项最高院重点课题,均结项评定为优秀,完成2项北京法院优秀调研课题,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出版法学专著1本、参编法学专业书籍5本。撰写的学术论文5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其中2篇获一等奖)、4篇在中国执行论坛获奖、7篇在北京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等发表文章20余篇。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2次获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百佳奖,连续5年获大兴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优秀案例分析双十佳工程奖。
凡例
一、本书中,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名称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略,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事诉讼法》。
二、叙述法律时,必要时在名称前标明其制定、修改年份。例如,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1991年《民事诉讼法》(2023年修正)。但如无特别说明,现行《民事诉讼法》不再注明修改年份,简称《民事诉讼法》。
三、本书中,下列司法解释使用简称:
文 件 名 称 发 文 字 号 简 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15〕5号
法释〔2022〕11号修正 《民事诉讼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5〕10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异议和复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8〕3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执行和解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8〕4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执行担保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8〕13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执行程序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法释〔1998〕15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执行工作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法释〔2004〕16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拍卖、变卖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法释〔2004〕15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查封、扣押、冻结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8〕15号 《确定财产处置价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6〕18号 《网络司法拍卖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 法释〔2015〕17号 《限制高消费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法释〔2013〕17号
法释〔2017〕7号修正 《失信被执行人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6〕21号
法释〔2020〕21号修正 《变更、追加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法释〔1999〕19号
《合同法解释(一)》
四、《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目录
第一编 民事执行中程序性问题研究 001
第一章 债权人代位提起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则 002
引言 003
一、《民法典》视野下物权期待权代位行使的可能情境 003
二、物权期待权代位行使的可行性证成 006
三、物权期待权代位行使效果的程序法规则调整 012
结语 017
第二章 执行标的多个查封下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重塑 019
引言 020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与严守之价值博弈 020
二、既判力扩张正当性判断标准之考察 024
三、既判力扩张之程序保障模式选择合并审理抑或另辟蹊径? 027
四、以许可执行之诉作为既判力扩张之程序补强 031
第三章 附备位债权调解书执行正当性的制度落实 037
引言 038
一、失衡:事前审查缺位,事后救济过载 038
二、何为理想审查模式:落实执行正当性之前提 042
三、何为理想救济模式:程序保障需求与本土司法语境之兼顾 047
四、平衡装置:完善执行立案审查 新增债务人异议之诉 052
第四章 非因执行力扩张之变更、追加当事人的程序路径 056
引言 057
一、执行程序与执行异议之诉程序传导阻滞 057
二、对传导阻滞问题的机制兼容性检讨 060
三、以许可执行之诉破解传导阻滞问题 064
第五章 案外人主张租赁权排除执行的程序优化 068
一、现状审视 069
二、租赁权的性质 071
三、租赁权排除执行的正当性分析 072
四、租赁权排除执行的程序优化 074
五、引申思考:主文判项的周延和平衡 077
第六章 执行异议之诉的公告送达和诉讼费用负担问题 080
一、公告送达问题 081
二、诉讼费用负担问题 082
第二编 民事执行中实体性问题分析 085
第七章 账户借用人之权利能否排除执行的认定 086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087
二、基本案情 087
三、裁判情况 088
四、案例注解 090
第八章 以物抵债协议能否排除执行的适用 096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097
二、基本案情 097
三、裁判情况 098
四、案例注解 099
第九章 以物抵债裁定书能否排除执行的判断 106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07
二、基本案情 107
三、裁判情况 110
四、案例注解 111
第十章 第三人受让到期债权能否排除执行的认定 115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16
二、基本案情 116
三、裁判情况 118
四、案例注解 119
第十一章 离婚调解书中权属约定能否排除执行的考量 125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26
二、基本案情 126
三、裁判情况 127
四、案例注解 131
第三编 民事执行中程序与实体交错问题思考 135
第十二章 第三人抵销权在债权执行中的适用与排除 136
引言 137
一、债权查封后是否准许第三人抵销的司法歧见 137
二、债权查封后准许第三人抵销的正当性分析 140
三、债权执行中排除第三人抵销权行使的例外情形考察 146
四、第三人抵销权行使的程序保障 149
第十三章 执行外和解对执行程序的影响 153
一、问题的提出 154
二、执行外和解的理论透视 154
三、执行外和解对执行程序的实体影响 158
四、执行外和解未完全履行下的权利救济 162
第十四章 不动产买受人剩余价款交付执行的裁判规则 167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68
二、基本案情 168
三、裁判情况 171
四、案例注解 171
第十五章 无过错买受人承受物权期待权的裁判规则 179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80
二、基本案情 180
三、裁判情况 182
四、案例注解 183
第十六章 执行和解协议迟延履行完毕后能否恢复执行 186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187
二、基本案情 187
三、裁判情况 188
四、案例注解 189
第四编 民事执行中其他疑难问题探讨 193
第十七章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模式考察 194
一、管理人地位中立性原理应用 195
二、破产网拍的实践及问题分析 197
三、完善破产网拍规则的思考 199
第十八章 执行程序转破产程序的衔接贯通 203
一、执行程序转破产程序的现实困境 204
二、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的路径优化 209
三、小结 213
第十九章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实务精解 214
一、犯罪四要件 215
二、适用范围 218
三、定罪量刑 219
四、管辖法院 219
五、拒执行为起算点 219
六、公诉案件移送审查实务要点 220
七、自诉案件实务要点 221
八、比较法考察 225
九、立法建议 226
第二十章 网络司法拍卖异议的审查规则 228
一、司法拍卖的性质 229
二、执行行为异议 231
三、案外人异议 239
第二十一章 唯一住房执行异议的审查规则 245
一、异议审查程序 246
二、异议审查原则 247
三、金钱债权执行的异议审查规则 248
四、物之交付执行的异议审查规则 251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