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面向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结合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果,致力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全书遵照深入浅出的原则,系统介绍了互换性、几何量公差及技术测量等基本知识,其中颇具特色的是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书中,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测量技术基础、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极限量规、尺寸链、典型结合件的互换性、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本书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从实践出发,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与时俱进。本书课程资源丰富,包括学银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电子课件(PPT)、视频微课、各章习题答案等(有需要者可发送邮件至gsxly@gpnu.edu.cn获取),可供读者参考使用,以便于开展教学和自学活动。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机电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从实践出发,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与时俱进。本书课程资源丰富,包括学银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电子课件(PPT)、视频微课、各章习题答案等(有需要者可发送邮件至gsxly@gpnu.edu.cn获取),可供读者参考使用,以便于开展教学和自学活动。
本书是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立体化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学校机械专业、机电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工科专业的发展,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新型工科人才。这无疑使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挑战,而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是作者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应用实际和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编写而成的。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本书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依托,突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力图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学科的有机融合。本书由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徐兰英教授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徐兰英教授(第1章、第3章和第4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伍强教授(第2章、第7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李纬华副教授(第6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文奇副教授(第5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陈飞昕老师(第8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刘涵章老师(思考题及线上资源建设)。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叶邦彦教授等提供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高等院校教师
前言第1章绪论111互换性112标准化与优先数系213课程性质和任务614互换性发展历程7思考题8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921测量的基本概念922长度基准和量值的传递1023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1524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825珠峰之巅镌刻“中国高度”29思考题31第3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3231概述323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323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3734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563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6036配制配合6537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6638大国工匠,匠心筑梦67思考题68第4章几何公差及检测6941概述6942几何公差7543几何误差及其评定9744公差原则10145几何公差的选择11046一厘一毫,分秒必争118思考题119第5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12151表面粗糙度12152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1265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2754“两丝”钳工顾秋亮:给“蛟龙号”装眼睛131思考题132第6章光滑极限量规13461概述13462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13563工作量规的公差带13564量规设计1366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140思考题142第7章尺寸链1437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14372尺寸链的计算14773解尺寸链的其他方法15474“牵一发而动全身”——尺寸链与零件加工156思考题156第8章典型结合件的互换性15781滚动轴承配合与互换性及精度设计15782键与花键联接的互换性与精度设计16483螺纹联接的互换性17084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18085贵州“小齿轮”帮助“嫦娥四号”漫游太空195思考题196附录新旧标准对照表197参考文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