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贯彻党的二十大“健康中国”战略,聚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知识轻实践”的痛点,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教学全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11个教学模块,通过真实案例解析,融入“心理训练营”场景化实训,重点培育学生在压力应对、危机处理等场景中的职业心理韧性。全书采用“认知—体验—应用”三维教学模式,依托课堂练习等实践载体,着力破解知行脱节难题,切实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解决方案。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凡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下载。咨询电话:010-88379375。本书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学生和其他读者心理调适的自助读物。
本书遵循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规律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规律,配套齐全
前言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本书编写团队基于十余年一线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失衡现象。具体表现为双重矛盾——既难以满足学生深层次心理发展需求,又导致知识转化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欠缺。为此,本书立足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凸显两大特色:1.内容编排紧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轨迹,涵盖从自我认知到职业规划的完整成长链条。2.创新构建“认知(理论知识)—体验(案例)—应用(心理训练营)”三维教学模式,着力破解心理健康教育中知行脱节的难题。全书分为11章,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塑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健康恋爱及性心理的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通过案例讲台、知识窗、课堂练习、技能学习、推荐资源、心理训练营等模块,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培养学生在压力应对、人际协作、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职业心理韧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借鉴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相关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职业院校教师
目录前言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001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002第二节 精神障碍概述 005第三节 心理咨询概述 014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塑造 019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020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022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塑造 023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030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037第一节 人格概述 038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概述 044第三节 人格的协调发展 050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059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060第二节 学习的动机 062第三节 学习的策略 070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079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080第二节 人际交往概述 082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调适 087第六章 大学生健康恋爱及性心理的培养 099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100第二节 培养健康的恋爱观与性心理 106第七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113第一节 情绪概述 114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119第三节 积极情绪及养成 123第八章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129第一节 压力概述 130第二节 挫折概述 135第三节 如何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 137第九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143第一节 生命及其意义 144第二节 常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防干预 147第十章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发展 159第一节 生涯规划概述 160第二节 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 163第三节 职业决策与规划 170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 177第一节 网络概述 178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 180参考文献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