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基于凉山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研究
定 价:148 元
- 作者:郑涛等
- 出版时间:2025/6/1
- ISBN:9787030698995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7.712
- 页码:152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
商品库位:
本书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从协调发展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出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当前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为背景,以四川凉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在现有的资源环境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议题开展研究。首先,本书对研究背景、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区域间协调、城乡间协调、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巩固的协调几个维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内涵作了框定,并对相关理论及其应用作了介绍。然后,对凉山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基本经验作了梳理。再次,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振兴实践,通过国内典型范例的横向比较,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最后,着眼于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对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受帮扶方在内的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共享、多元参与等作了延展性讨论,提出建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 "9+3"群体
社会融入问题研究,2015-08至今;我国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第一作者。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本书的研究背景 1
1.1.1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1
1.1.2 乡村振兴走到台前 2
1.1.3 有效衔接面临挑战 4
1.1.4 区域协调任重道远 4
1.2 相关的核心概念 5
1.2.1 稳定脱贫 5
1.2.2 乡村振兴 6
1.2.3 有效衔接 7
1.2.4 区域协调发展 11
第2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12
2.1 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内涵 12
2.1.1 区域间协调 12
2.1.2 城乡间协调 13
2.1.3 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巩固的协调 14
2.2 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18
2.2.1 耦合协调度模型 18
2.2.2 功效函数应用举例 19
2.2.3 空间自相关分析 20
2.2.4 城乡关系理论 21
2.2.5 “共同体”理论 21
2.2.6 地域分异理论 23
2.2.7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24
2.2.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24
第3章 凉山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基本经验 27
3.1 凉山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 27
3.1.1 1956~1977年 27
3.1.2 1978~1985年 27
3.1.3 1986~1993年 28
3.1.4 1994~2000年 28
3.1.5 2001~2010年 29
3.1.6 2011~2016年 30
3.1.7 2017~2020年 31
3.1.8 小结 32
3.2 凉山区域协调发展的县域实证研究 33
3.2.1 经济发展概况 33
3.2.2 公共服务概况 33
3.2.3 生活水平概况 34
3.2.4 资源环境概况 35
3.2.5 研究方法 35
3.2.6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6
3.2.7 主成分分析 37
3.3 凉山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 43
3.3.1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的典型带动模式 43
3.3.2 以分层结对为支撑的组团帮扶模式 47
3.3.3 以教育帮扶为先导的人才扶智模式 47
3.3.4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的产业发展模式 54
3.3.5 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的社会治理模式 57
第4章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 61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振兴实践 61
4.1.1 美国的实践 61
4.1.2 欧洲的实践 63
4.1.3 日本的实践 66
4.1.4 韩国的实践 69
4.2 国内乡村振兴实践 71
4.2.1 浙江的实践 71
4.2.2 福建的实践 75
4.2.3 四川省的局部实践 77
4.3 国内外实践经验的总结 82
4.3.1 国际经验 82
4.3.2 国内经验 83
第5章 凉山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84
5.1 凉山乡村振兴的机遇 84
5.1.1 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一贯重视 84
5.1.2 四川省域对“三州”发展的政策倾斜 86
5.1.3 凉山脱贫攻坚后的既有基础 88
5.2 凉山乡村振兴的挑战 100
5.2.1 对外依存度高 100
5.2.2 产业发展不强 101
5.2.3 人才自给力相对较弱 102
5.2.4 共享机制需健全 103
第6章 长效机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05
6.1 多元参与与长效机制 105
6.2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参与与激励机制 106
6.2.1 地方政府和企业帮扶分析 106
6.2.2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 106
6.2.3 稳定性分析 107
6.2.4 仿真分析 111
6.2.5 小结 116
6.3 企业与受帮扶方之间的参与交互机制 117
6.3.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7
6.3.2 稳定性分析 117
6.3.3 仿真分析 121
6.3.4 小结 126
6.4 长效机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 126
第7章 凉山脱贫成果巩固持续乡村振兴的路径 128
7.1 强化基层组织,持续发挥引领 128
7.2 落实功能适配,动态优化产业布局 130
7.3 加强内培外引,不断夯实人力基础 132
7.3.1 内培方向 132
7.3.2 外引方面 133
7.4 完善多维协作,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133
7.4.1 组织振兴 134
7.4.2 乡贤回归 135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38
8.1 主要结论 138
8.2 展望 140
参考文献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