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系,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形成、科学内涵、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以及第四次科技革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详细分析了从第一次到第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力的突破性推动,并提出决胜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七点建议,包括顶层设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产学研一体化等,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上官子健,民盟盟员,现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第十三届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十三届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第六届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理事、燕山大学客座教授;2025年6月获匈牙利政府授予国家级“银星勋章”。
上官子健主要研究经济及三农领域,个人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学习时报》《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报刊上发表个人文章数篇,出版学术专著数部,曾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社科重大、国自然、省部级课题数项。
导言
第一章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理论贡献
第一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理论形成
第二节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出贡献
第二章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第一节 “核心要素”新论断的提出
第二节 “核心要素”新论断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核心要素”新论断的现实依据
第三章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突破
第一节 蒸汽机的轰鸣——生产力的机械解放与生产关系的初步变革
第二节 电力的光芒——生产力的全面升级与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
第三节 数字的浪潮——生产力的智能化飞跃与生产关系的重塑
第四章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支撑
第一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式来临
第二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支撑
第三节 5G、6G、星链与未来新质生产力
第四节 人工智能与未来新质生产力
第五节 石墨烯新材料与未来新质生产力
第六节 第四代、第五代核反应堆、可控核聚变与未来新质生产力
第七节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与未来新质生产力
第五章 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一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对未来新质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
第三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引擎
第四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第五节 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四大优势
第六章 关于决胜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七点建议
第一节 统揽全局与顶层设计
第二节 构建新型举国科研体制
第三节 以人工智能为主兼顾其他重点科技领域
第四节 “产、学、研”连为一体,形成科技创新联合体
第五节 营造相应的科技创新氛围与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六节 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七节 加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
结语 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铸就民族复兴新篇
附录 第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概览与对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