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1~2018年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成果的报告,分为工作报告与考古成果两大部分。工作报告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前期工作及学术基础、秦始皇陵考古分区规划、年度工作进展、发掘工作;考古成果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封土、台体建筑、墓道、建筑遗址(西内外城间建筑遗址、北内外城间建筑遗址)、陪葬坑、祔葬墓、门观、道路、工程及相关设施等秦始皇陵遗迹的勘探成果。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上篇 工作报告
第一章 前期工作及学术基础(3)
一、2009年前工作回顾(3)
二、2009~2010年工作回顾(4)
第二章 秦始皇陵考古分区规划(7)
第三章 年度工作进展(11)
一、2011年工作(11)
二、2012年工作(11)
三、2013年工作(12)
四、2014年工作(13)
五、2015年工作(15)
六、2016年工作(15)
七、2017年工作(16)
八、2018年工作(16)
第四章 发掘工作(17)
一、2011~2013年K9901的发掘(17)
二、2011~2013年秦始皇帝陵园内城建筑遗址发掘(19)
三、2013年秦始皇陵园从葬墓发掘(21)
四、2014年陵园内外城间西、北区建筑遗址发掘(22)
五、2015~2016年秦始皇陵道路遗迹发掘(23)
下篇 考古成果
第五章 与封土相关的勘探(29)
第一节 关于封土范围的勘探(29)
一、早年的探索(29)
二、关于封土范围的勘探(30)
第二节 封土东侧剖面的调查(33)
一、工作缘起(33)
二、堆积结构(34)
三、结语(37)
第六章 台体建筑的勘探(39)
一、整体情况(39)
二、地层堆积(41)
三、建筑形制结构(41)
四、结语(47)
第七章 墓道的勘探(49)
一、东墓道(49)
二、西墓道(51)
三、北墓道(53)
四、南墓道(54)
第八章 陵园礼制建筑的勘探(57)
第一节 秦始皇陵西内外城间建筑遗址勘探(57)
一、位置与地形地貌(57)
二、地层关系(59)
三、遗存的形制(61)
四、结构组成(62)
五、收获与问题(65)
第二节 秦始皇陵北内外城间建筑遗址勘探(66)
一、位置与地形地貌(66)
二、地层关系(68)
三、主要遗存(69)
四、主要收获与认识(75)
第九章 陵园陪葬坑的勘探(77)
第一节 封土西北侧陪葬坑(77)
一、概况(77)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关系(77)
三、形制与建筑结构(80)
四、空间结构与遗物(80)
五、主要收获与认识(81)
第二节 兵马俑一号坑西门道勘探(81)
一、地形地貌与位置关系(82)
二、地层堆积(82)
三、门道的形制与结构(83)
四、主要收获(86)
第十章 祔葬墓的勘探(87)
一、工作回顾与概况(87)
二、地形地貌保存现状(90)
三、地层关系(90)
四、墓葬形制(90)
五、结论与收获(107)
第十一章 门观建筑的勘探(108)
一、概况(108)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关系(108)
三、形制与建筑结构(109)
四、主要收获与认识(112)
第十二章 道路的勘探(113)
第一节 石道遗迹的勘探(113)
第二节 内城北部道路遗存勘探(115)
一、概况(115)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关系(115)
三、遗存分布(115)
四、主要收获与认识(118)
第三节 陵园北侧神道遗存勘探(118)
一、区位关系与地形地貌(119)
二、规划与工作过程(120)
三、地层结构(121)
四、形制与结构(125)
五、主要认识及相关问题探讨(126)
第四节 陵园东侧神道遗存勘探(127)
一、遗迹的区位及相关遗迹(128)
二、地貌与地层堆积(129)
三、遗迹(129)
四、初步结论(132)
第十三章 工程及相关设施(133)
第一节 防洪堤渠勘探调查(133)
一、区位关系与既往工作(133)
二、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134)
三、遗迹结构(135)
四、建筑结构与形式(152)
五、主要收获(152)
第二节 排水明渠的勘探(153)
一、形制与结构(153)
二、地层结构(156)
三、相邻水工程设施的补充勘探(157)
四、性质与功能(157)
五、时代与功能(157)
第十四章 秦始皇陵范围内其他专项勘探成果(158)
第一节 陵园霸王沟区域勘探(158)
一、区位(158)
二、地形地貌(158)
三、地层关系(159)
四、遗存(160)
五、结论(162)
第二节 陵园东北内外城间区域勘探(163)
一、工作概况(163)
二、地层堆积(163)
三、主要遗迹(166)
四、结语(169)
第三节 秦汉大道东段勘探(170)
第四节 上焦村区域勘探(182)
一、区位与局域自然环境(182)
二、地层堆积(182)
三、主要遗迹(184)
四、结语(221)
附表(223)
附表一 2011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墓葬登记表(223)
附表二 上焦村区域勘探遗迹登记表(233)
附表三 陪葬坑、灰坑统计表(235)
插图目录
图1-1 2009年前秦始皇帝陵园考古遗迹平面图(5)
图2-1 秦始皇陵地区考古调查第一层次分区图(8)
图2-2 秦始皇陵地区考古调查第二层次分区图示意图(9)
图2-3 秦始皇陵地区考古调查第二层次细分图(平方千米级)(10)
图5-1 封土的现范围与原范围(31)
图5-2 封土表层东西、南北向剖视图(32)
图5-3秦始皇陵封土东侧剖面堆积结构剖视图(插页)
图5-4 剖面南端堆积(38)
图5-5 剖面夯层间的踩踏层(38)
图6-1 秦始皇陵封土下高台建筑平、剖面图(40)
图7-1 秦始皇陵东墓道勘探平、剖面图(50)
图7-2 秦始皇陵西墓道勘探平、剖面图(52)
图7-3秦始皇陵北墓道勘探平、剖面图(插页)
图7-4 秦始皇陵南墓道勘探平、剖面图(55)
图8-1 陵园西内外城间建筑遗址位置图(58)
图8-2 陵园西内外城间区域勘探分区图(59)
图8-3 陵园西内外城间建筑遗址地层结构图(60)
图8-4 陵园西内外城间建筑总平面图(61)
图8-5 陵园西内外城间建筑分组示意图(63)
图8-6 陵园北内外城间建筑遗址位置图(67)
图8-7 陵园北内外城间区域勘探分区图(68)
图8-8 陵园北内外城间建筑遗址地层结构(68)
图8-9 陵园北内外城间建筑总平面图(69)
图8-10 陵园北内外城间建筑分组示意图(70)
图9-1 K201201 位置图(78)
图9-2 K201201勘探平、剖面图(79)
图9-3 兵马俑一号坑西门道平面图(83)
图9-4 兵马俑一号坑西1号门道平、剖面图(84)
图9-5 兵马俑一号坑西2号门道平、剖面图(84)
图9-6 兵马俑一号坑西3号门道平、剖面图(85)
图9-7 兵马俑一号坑西4号门道平、剖面图(85)
图9-8 兵马俑一号坑西5号门道平、剖面图(86)
图10-1 陵园祔葬墓园位置图(88)
图10-2 陵园祔葬墓园勘探分区图(89)
图10-3 陵园祔葬墓园遗迹总平面图(91)
图10-4 GEM1勘探平、剖面图(92)
图10-5 GEM3勘探平、剖面图(93)
图10-6 GEM4勘探平、剖面图(94)
图10-7 GDM47勘探平、剖面图(95)
图10-8 HDM1勘探平、剖面图(96)
图10-9 HDM2勘探平、剖面图(97)
图10-10 HDM4勘探平、剖面图(98)
图10-11 FDM18勘探平、剖面图(99)
图10-12 HDM3勘探平、剖面图(100)
图10-13 HDM5勘探平、剖面图(101)
图10-14 HDM6勘探平、剖面图(102)
图10-15 HEM1勘探平、剖面图(102)
图10-16 HDM9勘探平、剖面图(103)
图10-17 GDM37勘探平、剖面图(104)
图10-18 GDM43勘探平、剖面图(105)
图10-19 GDHM1勘探平、剖面图(106)
图11-1 陵园北内外城间区域勘探分区图(108)
图11-2 陵园北内外城间区域地层堆积(109)
图11-3 陵园北内外城间区域遗址位置图(110)
图11-4 陵园北内外城间区域建筑遗迹总平面图(111)
图12-1 陵园石道遗迹勘探平面图(114)
图12-2 陵园内城北部道路位置图(116)
图12-3 陵园内城北部道路遗存勘探分区示意图(117)
图12-4 陵园内城北部道路遗存分布平面图(117)
图12-5 陵园北侧神道遗存位置示意图(119)
图12-6 陵园北侧神道区域勘探分区图(120)
图12-7 陵园北侧神道区域A—A′剖线地层堆积(122)
图12-8 陵园北侧神道区域B—B′剖线地层堆积(122)
图12-9 陵园北侧神道区域C—C′剖线地层堆积(122)
图12-10 陵园北侧神道区域D—D′剖线地层堆积(124)
图12-11陵园北侧神道遗存总平面图(插页)
图12-12 陵园东侧神道遗存位置图及遗迹总平面图(130)
图12-13 东侧神道L1-1勘探平、剖面图(130)
图12-14 东侧神道L1-2勘探平、剖面图(130)
图12-15 东侧神道L1-3勘探平、剖面图(131)
图12-16 东侧神道L1-4勘探平、剖面图(131)
图12-17 东侧神道L1-5勘探平、剖面图(131)
图13-1 秦始皇陵防洪堤渠遗存位置示意图(136)
图13-2 防洪堤渠遗址西段平面图(137)
图13-3 杨家村1号剖面图(138)
图13-4 杨家村2号剖面图(141)
图13-5 杨家村断崖剖面图(145)
图13-6 防洪堤渠遗址中段平面图(146)
图13-7 李家村1~5号剖面图(147)
图13-8 李家村1号剖面图(148)
图13-9 防洪堤渠遗址中段东西向剖面图(150)
图13-10 防洪堤渠遗址中段南北向剖面图(150)
图13-11 防洪堤渠遗址东段平面示意图(151)
图13-12 陵园新发现排水渠平面位置图(154)
图13-13 陵园新发现排水渠及相关遗迹关系图(155)
图13-14 排水渠南段中部剖面地层图(156)
图14-1 霸王沟区域勘探位置分区示意图(159)
图14-2 霸王沟区域遗存平面图(161)
图14-3 霸王沟区域河道剖面图(162)
图14-4 陵园东北内外城间区域勘探分区图(164)
图14-5 东西向地层堆积(165)
图14-6 陵园东北内外城间区域南北向地层堆积(165)
图14-7 陵园东北内外城间区域遗迹分布平面图(167)
图14-8秦汉大道东段勘探遗迹总平面图(插页)
图14-9 2014QHM1勘探平、剖面图(172)
图14-10 2014QHM2勘探平、剖面图(172)
图14-11 2014QHM3勘探平、剖面图(173)
图14-12 2014QHM4勘探平、剖面图(173)
图14-13 2014QHM5勘探平、剖面图(174)
图14-14 2014QHM6勘探平、剖面图(174)
图14-15 2014QHM7勘探平、剖面图(175)
图14-16 2014QHM8勘探平、剖面图(175)
图14-17 2014QHM9勘探平、剖面图(176)
图14-18 2014QHM10勘探平、剖面图(176)
图14-19 2014QHM11勘探平、剖面图(177)
图14-20 2014QHM13勘探平、剖面图(178)
图14-21 2014QHM14勘探平、剖面图(179)
图14-22 2014QHM15勘探平、剖面图(179)
图14-23 K201401勘探平、剖面图(180)
图14-24上焦村区域南北向地层结构(插页)
图14-25上焦村区域东西向局部地层结构(插页)
图14-26上焦村区域遗迹分布示意图(插页)
图14-27 上焦村区域遗迹总平面图(183)
图14-28 上焦村区域墓葬位置示意图(185)
图14-29 上焦村区域M1勘探平、剖面图(185)
图14-30 上焦村区域M2勘探平、剖面图(186)
图14-31 上焦村区域M3勘探平、剖面图(187)
图14-32 上焦村区域M4勘探平、剖面图(187)
图14-33 上焦村区域M5勘探平、剖面图(188)
图14-34 上焦村区域M6勘探平、剖面图(189)
图14-35 上焦村区域M7勘探平、剖面图(189)
图14-36 上焦村区域M8勘探平、剖面图(190)
图14-37 上焦村区域M9勘探平、剖面图(191)
图14-38 上焦村区域M10勘探平、剖面图(191)
图14-39 上焦村区域 M11勘探平、剖面图(192)
图14-40 上焦村区域M12勘探平、剖面图(193)
图14-41 上焦村区域M13勘探平、剖面图(193)
图14-42 上焦村区域M14勘探平、剖面图(194)
图14-43 上焦村区域M15勘探平、剖面图(195)
图14-44 上焦村区域M16勘探平、剖面图(195)
图14-45 上焦村区域M17勘探平、剖面图(196)
图14-46 上焦村区域M18勘探平、剖面图(197)
图14-47 上焦村区域M19勘探平、剖面图(197)
图14-48 上焦村区域M20勘探平、剖面图(198)
图14-49 上焦村区域M21勘探平、剖面图(199)
图14-50 上焦村区域M22勘探平、剖面图(199)
图14-51 上焦村区域M23勘探平、剖面图(200)
图14-52 上焦村区域M24勘探平、剖面图(201)
图14-53 上焦村区域M25勘探平、剖面图(201)
图14-54 上焦村区域M26勘探平、剖面图(202)
图14-55 上焦村区域M27勘探平、剖面图(203)
图14-56 上焦村区域M28勘探平、剖面图(203)
图14-57 上焦村区域M29勘探平、剖面图(204)
图14-58上焦村区域马厩坑位置示意图(插页)
图14-59 上焦村区域谷物饲料坑位置示意图(214)
图14-60 上焦村区域H1勘探平、剖面图(216)
图14-61 上焦村区域H2勘探平、剖面图(217)
图14-62 上焦村区域Y1勘探平、剖面图(218)
图14-63 上焦村区域Y2勘探平、剖面图(218)
图14-64 上焦村区域K2勘探平、剖面图(219)
图14-65 上焦村区域K3勘探平、剖面图(220)
图14-66 上焦村区域 K4勘探平、剖面图(220)
图14-67 上焦村区域K11勘探平、剖面图(221)
图版目录
图版1 陵寝建筑第1排东侧建筑台青石台阶遗存
图版2 K9901发掘现场
图版3 陵寝建筑第1排建筑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图版4 陵寝建筑第2排建筑遗址内部排水系统
图版5 陵园小型墓葬
图版6 陵园小型墓葬发现人骨
图版7 2014年西内外城间发掘区域
图版8 2014年北内外城间发掘区域(一)
图版9 2014年北内外城间发掘区域(二)
图版10 封土东侧剖面(南—北)
图版11 封土东侧剖面(北—南)
图版12 封土典型堆积(一)
图版13 封土典型堆积(二)
图版14 封土典型堆积细部(一)
图版15 封土典型堆积细部(二)
图版16 封土下台体建筑1∶100模型
图版17 封土下台体建筑1∶200模型
图版18 GEM1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19 GEM3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0 GEM4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1 HDM1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2 HDM2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3 HDM4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4 FDM18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5 HDM3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6 HDM5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7 HDM6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8 HEM1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29 HDM9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30 GDM37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31 GDM43勘探照片(北—南)
图版32 防洪堤渠遗址西段起点夯层照片
图版33 杨家村剖面远视
图版34 杨家村1号剖面三维模型渲染图(局部)
图版35 杨家村2号剖面三维模型渲染图(局部)
图版36 李家村1号剖面
图版37 李家村2号剖面
图版38 李家村3号剖面
图版39 李家村5号剖面
图版40 陵园及上焦村区域DEM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