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研究成果,针对深层烃源岩发育与生烃演化机理相关重要科学问题,从深层规模烃源岩发育环境与分布预测、深层烃源岩演化与生烃模式、深层油气稳定性与相态演化、典型深层油气藏油气来源与充注过程等方面阐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论述了深层有机质富集与烃源岩发育、干酪根全组分生烃及生烃演化、塔里木台盆区油气相态模拟预测、川中震旦系油气成因与充注过程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性进展。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深层规模烃源岩发育机制与分布预测1
第一节 古老层系有机质富集与烃源岩发育机制 1
一、火山活动和海底热液启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 1
二、14亿年的火山活动启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 2
三、52亿年的海底热液启动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 5
四、海洋氧化促进初级生产力勃发 7
五、厌氧微生物改造控制有机质保存 11
第二节 深层烃源岩分布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15
一、低频地震资料一体化保幅处理技术 16
二、深层地震地质综合标定技术 18
三、地震正反演模拟与深层薄层烃源岩识别追踪 20
第三节 塔里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预测 31
一、烃源岩岩石类型与地球化学特征 31
二、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断裂活动与烃源岩分布预测 48
第四节 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烃源岩分布预测 52
一、四川盆地震旦纪—寒武纪转换期烃源岩发育环境 52
二、陡山沱组沉积相与烃源岩分布规律 57
三、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相与烃源岩分布 63
第二章 深层烃源岩演化与生烃模式 68
第一节 干酪根全组分生烃及生烃演化 68
一、中上元古界下马岭组油页岩的干酪根生烃动力学 68
二、下古生界深层烃源岩生烃动力学 69
三、上古生界陆相烃源岩生烃动力学 71
四、中生界陆相烃源岩柱塞体生排烃实验 76
五、古近系茂名油页岩干酪根及柱塞体生排烃实验对比 76
六、深层烃源岩生烃演化阶段和全组分生烃模式 79
七、深层烃源岩生烃演化阶段和全组分生烃模式 80
第二节 深层烃源岩多途径生气模式 81
一、干酪根裂解气机理 81
二、原油裂解气生气特征 92
三、水加氢生气机理及贡献 111
第三节 生烃动力学数据库建设与架构 119
一、生烃动力学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19
二、生烃动力学数据库建设的框架与架构 120
第四节 有机质结构与显微力学性质演化 121
一、深层烃源岩生烃过程中分子结构及演化特征 121
二、深层烃源固-液有机质相互作用机理 131
三、单相矿物微观表面力学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 142
四、下马岭组页岩干酪根力学性质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149
五、载荷和加载应变率对页岩整体力学性质及蠕变特征的影响 153
六、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157
第三章 深层油气稳定性与相态演化 164
第一节 原油不同组分不同赋存环境稳定性 164
一、原油不同组分稳定性及演化 164
二、不同赋存环境原油稳定性 180
三、轻质油凝析油稳定保存深度下限 198
第二节 复杂次生过程对原油组成与赋存相态的影响 204
一、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后两种液态烃收集方法的对比 205
二、生物降解作用耦合热演化作用对原油产气行为的影响 210
三、生物降解作用耦合热演化作用对原油裂解生成轻烃的影响 215
四、生物降解耦合热演化作用对含杂原子极性化合物分布的影响 221
五、生物降解耦合热演化作用对油藏中烃流体相态演化的影响 224
六、塔里木顺南1 井和顺南4 井油气相态演化的数值模拟及预测 227
七、小结 230
第三节 塔里木台盆区油气相态模拟预测 231
一、油气相态模拟预测技术 231
二、塔里木台盆区油气相态预测 233
第四章 典型深层油气藏油气来源与充注过程 271
第一节 深层油气成因与充注过程分析技术 271
一、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热演化特征 271
二、油气充注过程储层记录示踪技术 284
三、小结 292
第二节 塔里木台盆区深层油气成因与成藏示踪 293
一、塔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 293
二、塔中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 302
三、小结 309
第三节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因与成藏示踪 310
一、川中震旦系油气成因与充注过程 310
二、川北震旦系油气成因与充注过程 325
参考文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