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并对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诊断与病案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望诊、闻诊、问诊、脉诊内容细致,结合症状分析,并做了图例说明;辨证分析中着重介绍了临床表现、症候分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有效。
本书方便携带,易于速查,是中医诊断入门学习的手边必备图书,是中医爱好者、从业者的有力助手。
陆学超,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名科、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肺病科副主任,集团中医内科教研室秘书,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15年,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防治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2项及青岛市中医药科研计划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及山东省、青岛市各级课题6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出版著作5部,主编1部,参编4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
王燕青,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肺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呼吸网栏目专家、山东省及青岛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曾赴德国艾森中心医院进行学习。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系病30多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中医科技计划项目等3项。作为负责人获山东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参与科研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等。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荣获山东省“山东省建功立业先进女职工”等称号。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第一章 认识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史 2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 5
中医诊断学的原则 6
第二章 望闻问切 9
望诊 10
望神 10
望色 13
望形体 16
望姿态 17
望五官 18
望躯体 19
望四肢 20
望皮肤 21
望舌 22
闻诊 32
听声音 32
嗅气味 37
问诊 38
问一般项目 39
问主诉和病史 39
问现在症状 41
切诊 59
脉象形成的原理 59
脉诊的临床意义 60
诊脉的部位 60
诊脉的方法 61
正常脉象 63
病理脉象 65
按诊的方法与内容 80
第三章 八纲辨证 83
表里辨证 84
表证 84
里证 85
半表半里证 86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87
寒热辨证 89
寒证 89
热证 90
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92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96
虚实辨证 99
虚证 99
实证 100
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102
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04
阴阳辨证 109
阴证 109
阳证 110
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 112
亡阴与亡阳 113
第四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117
病因辨证 118
六淫疫疠证候 118
七情证候 125
饮食、劳逸、房劳证候 127
外伤证候 129
气血津液辨证 130
气病辨证 130
血病辨证 132
津液辨证 136
第五章 脏腑辨证 141
心病与小肠病辨证 143
肺病与大肠病辨证 150
脾病与胃病辨证 155
肝病与胆病辨证 161
肾病与膀胱病辨证 171
脏腑兼病辨证 176
第六章 其他辨证 191
六经辨证 192
太阳病证 192
阳明病证 196
少阳病证 198
太阴病证 199
少阴病证 200
厥阴病证 202
六经病证的传变 203
卫气营血辨证 205
卫分证 205
气分证 206
营分证 207
血分证 208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209
三焦辨证 211
上焦病证 211
中焦病证 212
下焦病证 213
三焦病证的传变 214
第七章 诊断与病案 217
诊断 218
证候诊断 218
疾病诊断 223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224
病案 226
中医病案的沿革 226
中医病案的内容与要求、书写的注意事项 227
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 230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2部分:证候(部分内容)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