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能源材料及应用技术》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全书系统构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知识体系:首章总述能源发展史、我国能源现状和新能源,并详述能源物理化学基础理论;主体章节聚焦锂/钠离子电池、多价态二次电池、氢能储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前沿领域,系统解析各类新能源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性能调控,同时延伸探讨风能、核能、生物质能、页岩气能、海洋能、地热能及其他新兴能源技术。
本教材每章后设置“思政研学”特色模块,通过典型案例将国家战略导向、行业发展趋势与青年使命担当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融合。
本书是高等学校材料类、化工类、能源类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能源概述
1.1能量  001
1.2能源发展史  001
1.3常规能源  002
1.3.1煤炭  002
1.3.2石油  002
1.3.3天然气  003
1.3.4水能  004
1.3.5核能  004
1.4中国能源现状  005
1.5新能源  006
思政研学  007
思考题  007
参考文献  007
第2章 能源物理化学
2.1能量定律  009
2.1.1能量守恒定律  009
2.1.2能量转换定律  010
2.1.3能量贬值原理  012
2.2能量储存技术  012
2.2.1机械能的储存  013
2.2.2热能的储存  014
2.2.3电能的储存  015
2.2.4化学能的储存  017
2.3能量的转换过程  018
2.3.1概述  018
2.3.2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018
2.3.3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019
2.3.4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019
2.3.5光能转换为电能  019
2.3.6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020
2.3.7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020
2.4原电池与电解池  021
2.4.1原电池  021
2.4.2电解池  022
2.4.3界面双电层  023
2.5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  025
2.5.1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发展  025
2.5.2电池反应与电极过程  025
2.5.3电荷传递过程  027
思政研学  028
思考题  028
参考文献  028
第3章 锂/钠二次电池材料及技术
3.1概述  029
3.2锂离子电池  029
3.2.1概述  029
3.2.2锂离子电池结构  029
3.2.3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031
3.2.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32
3.2.5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40
3.2.6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050
3.2.7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54
3.3锂硫二次电池  055
3.3.1概述  055
3.3.2锂硫二次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055
3.3.3锂硫二次电池的硫正极  056
3.3.4锂硫二次电池的金属锂负极  060
3.3.5锂硫二次电池电解质  063
3.3.6锂硫二次电池隔膜  065
3.3.7锂硫二次电池面临的问题  066
3.3.8锂硫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67
3.4钠离子电池  067
3.4.1概述  067
3.4.2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068
3.4.3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68
3.4.4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72
3.4.5钠离子电池电解质  077
3.4.6钠离子电池隔膜材料  078
3.4.7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78
思政研学  078
思考题  079
参考文献  079
第4章 多价态二次离子电池材料及技术
4.1镁离子电池  081
4.1.1概述  081
4.1.2镁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081
4.1.3镁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82
4.1.4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83
4.1.5镁离子电池电解液  086
4.1.6镁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88
4.2铝离子电池  088
4.2.1概述  088
4.2.2铝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090
4.2.3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90
4.2.4铝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92
4.2.5铝离子电池电解质  093
4.2.6铝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93
4.3锌空气电池  094
4.3.1锌空气电池的基本结构  094
4.3.2锌空气电池工作原理  095
4.3.3锌空气电池正极材料  095
4.3.4锌空气电池负极材料  096
4.3.5锌空气电池电解液  097
4.3.6锌空气电池存在问题  097
4.3.7锌空气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98
4.4液流电池  098
4.4.1概述  099
4.4.2液流电池工作原理  099
4.4.3液流电池的重要组成构件  100
4.4.4液流电池的特点  101
4.4.5液流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01
思政研学  102
思考题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5章 氢能与储氢材料
5.1概述  104
5.2氢的基本性质  104
5.2.1氢元素  104
5.2.2氢分子  105
5.2.3氢能  106
5.3氢能的意义  108
5.4氢能开发进展  110
5.4.1氢能发展史  110
5.4.2中国氢能发展现状  110
5.5制氢工艺与技术  111
5.5.1传统能源制氢  111
5.5.2可再生能源制氢  115
5.5.3生物质制氢  120
5.5.4水电解制氢  123
5.5.5我国制氢现状  124
5.6氢的纯化  125
5.7氢的存储  126
5.7.1高压储氢  126
5.7.2液态储氢  127
5.7.3固态储氢  128
5.8储氢材料与制备方法  128
5.8.1储氢材料  128
5.8.2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138
5.9储氢容器  138
5.10加氢站  140
5.10.1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加氢站结构  140
5.10.2以水为原料的加氢站结构  143
5.10.3加氢站安全  143
5.11未来氢能发展趋势  144
思政研学  145
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6章 燃料电池材料及技术
6.1概述  147
6.2燃料电池分类  152
6.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54
6.3.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54
6.3.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部件  155
6.3.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161
6.3.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161
6.4碱性燃料电池  162
6.4.1碱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62
6.4.2碱性燃料电池的特点  164
6.4.3碱性燃料电池基本结构  164
6.4.4碱性燃料电池催化剂  165
6.5磷酸燃料电池  168
6.5.1磷酸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69
6.5.2磷酸燃料电池的特点  170
6.5.3磷酸燃料电池基本结构  171
6.5.4磷酸燃料电池催化剂  172
6.6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73
6.6.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74
6.6.2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特点  175
6.6.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176
6.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76
6.7.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76
6.7.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  178
6.7.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178
6.8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79
6.8.1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80
6.8.2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特点  181
6.9燃料电池应用  182
6.9.1燃料电池汽车  182
6.9.2家庭用燃料电池  184
6.9.3社区用热电联供燃料电池电站  185
6.9.4微型燃料电池电源  185
6.10未来燃料电池发展趋势  186
思政研学  187
思考题  187
参考文献  188
第7章 太阳能电池材料及技术
7.1太阳能  189
7.1.1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原理  189
7.1.2太阳能的主要分类  189
7.1.3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190
7.2太阳能电池概述  190
7.2.1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  190
7.2.2半导体材料和太阳能光电材料  191
7.2.3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193
7.3硅太阳能电池  195
7.3.1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96
7.3.2提高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途径  198
7.3.3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材料  198
7.4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200
7.4.1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200
7.4.2碲化镉太阳能电池  201
7.4.3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  203
7.5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206
7.5.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207
7.5.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207
7.5.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208
7.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8
7.6.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208
7.6.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208
7.6.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209
7.6.4钙钛矿光伏产业化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209
7.7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0
思政研学  211
思考题  212
参考文献  212
第8章 超级电容器材料及技术
8.1概述  213
8.1.1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程  213
8.1.2超级电容器简介  213
8.1.3超级电容器结构  214
8.2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215
8.2.1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215
8.2.2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215
8.2.3赝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216
8.2.4超级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217
8.3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217
8.3.1碳材料  217
8.3.2金属氧化物  223
8.3.3导电聚合物  226
8.3.4复合电极材料  227
8.4超级电容器电解液  228
8.4.1水系电解液  228
8.4.2有机电解液  229
8.4.3离子液体电解液  229
8.4.4聚合物电解质  230
8.5超级电容器发展及应用  230
思政研学  232
思考题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9章 风能技术
9.1概述  235
9.2风能资源  236
9.2.1风能资源的评估  236
9.2.2风能利用关键参数  238
9.2.3风能资源的等级  239
9.2.4风能资源的开发  240
9.3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  241
9.3.1风力发电机组分类  242
9.3.2叶片  243
9.3.3轮毂  244
9.3.4传动系统  245
9.3.5塔筒  245
9.3.6基础结构  246
9.4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理论  249
9.4.1风模型  249
9.4.2塔影效应  250
9.4.3贝兹理论  251
9.4.4动量理论  252
9.4.5叶素理论  254
9.4.6动量叶素理论  255
9.5风电并网  255
9.6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57
思政研学  259
思考题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10章 核能技术
10.1概述  261
10.2核能利用方式  262
10.2.1核能发电  262
10.2.2核能供暖  263
10.2.3核能制氢  263
10.2.4核能海水淡化  263
10.2.5核能综合利用  264
10.3核电站结构  264
10.3.1核反应堆  264
10.3.2压水堆  265
10.3.3沸水堆  265
10.3.4重水堆  265
10.3.5气冷堆  266
10.3.6快中子增殖堆  266
10.4核反应及基本原理  267
10.5核燃料  269
10.6核废料  270
10.7核安全  273
10.8核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74
思政研学  275
思考题  276
参考文献  276
第11章 其他新能源材料及技术
11.1生物质能  278
11.1.1概述  278
11.1.2生物质能分类  278
11.1.3生物质能的特点  279
11.1.4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280
11.1.5生物质能发电  283
11.1.6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及产业现状  283
11.2页岩气技术  285
11.2.1概述  285
11.2.2页岩气及开采特点  286
11.2.3页岩气勘探开发流程  288
11.2.4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288
11.2.5我国页岩气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91
11.3海洋能技术  291
11.3.1潮汐能  292
11.3.2波浪能  293
11.3.3温差能  294
11.3.4盐差能  296
11.3.5海流能  298
11.3.6我国海洋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00
11.4地热能  301
11.4.1概述  301
11.4.2世界地热资源分布  301
11.4.3地热发电  302
11.4.4地热难题及解决方案  304
11.4.5地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05
11.4.6地热能利用现状及前景  306
思政研学  307
思考题  307
参考文献  308
附录 思政素材(数字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