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聚焦现代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系统阐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体系、方法路径与实践模式。全书采用“三位一体”的编撰架构,由基础篇、管理篇与规划篇三大篇章有机组成,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基础篇系统阐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框架、技术方法体系与政策制度体系,为后续内容奠定坚实的根基;管理篇从“要素-组织-区域”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了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践模式、政策工具以及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机制,展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创新路径;规划篇则在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空间管控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区域生态建设规划等技术路径与实践应用,为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核心教材,也可为生态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管理及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专业参考。
1 绪论1
1.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1.1.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念与特征1
1.1.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关系2
1.2 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及任务3
1.2.1 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3
1.2.2 环境规划与管理任务4
1.3 环境规划与管理职能及手段5
1.3.1 环境规划与管理职能5
1.3.2 环境规划与管理手段6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8
1.4.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形成及发展8
1.4.2 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历程9
1.4.3 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趋势13
思考题15
2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理论16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6
2.1.1 可持续发展内涵16
2.1.2 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17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18
2.2 生态学理论19
2.2.1 极限性原理19
2.2.2 生态链原理22
2.2.3 勿干扰原理23
2.3 系统科学理论25
2.3.1 系统科学基本知识25
2.3.2 系统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26
2.4 环境经济学理论28
2.4.1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28
2.4.2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0
2.4.3 环境经济理论政策应用32
思考题33
3 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方法34
3.1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34
3.1.1 生态环境调查34
3.1.2 生态环境统计35
3.1.3 生态环境评价37
3.2 生态环境模拟与预测40
3.2.1 生态环境一般预测方法41
3.2.2 生态环境关系预测模型43
3.2.3 环境要素模拟与预测48
3.3 生态环境决策与分析54
3.3.1 环境决策过程55
3.3.2 环境决策方法55
3.3.3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62
思考题67
4 环境管理政策与制度68
4.1 中国环境方针政策68
4.1.1 环境公共政策概述68
4.1.2 环境保护方针69
4.1.3 环境保护政策70
4.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72
4.2.1 环境法体系72
4.2.2 环境污染防治法75
4.2.3 自然资源保护法77
4.3 环境管理制度80
4.3.1 预防控制型制度80
4.3.2 经济调控型制度82
4.3.3 治理管控型制度83
4.4 环境法律责任85
4.4.1 环境行政责任86
4.4.2 环境民事责任87
4.4.3 环境刑事责任88
思考题89
5 生态环境质量管理90
5.1 大气环境质量管理90
5.1.1 大气环境管理制度90
5.1.2 大气污染源管理93
5.2 水环境质量管理95
5.2.1 水环境管理制度95
5.2.2 地表水环境管理98
5.2.3 地下水环境管理100
5.3 土壤环境质量管理101
5.3.1 土壤环境管理制度102
5.3.2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103
5.4 固体废物管理105
5.4.1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105
5.4.2 危险废物管理106
思考题107
6 组织层面环境管理108
6.1 企业环境管理概述108
6.1.1 企业环境管理概念和特征108
6.1.2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监管109
6.1.3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110
6.2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112
6.2.1 清洁生产概述112
6.2.2 清洁生产审核114
6.2.3 循环经济概述115
6.2.4 循环经济发展路径117
6.3 环境管理体系119
6.3.1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119
6.3.2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121
6.3.3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体系123
6.4 绿色低碳评价及标识127
6.4.1 生命周期评价127
6.4.2 环境标志131
6.4.3 产品生态设计133
6.4.4 低碳产品134
思考题136
7 区域生态环境管理137
7.1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137
7.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137
7.1.2 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措施139
7.1.3 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140
7.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142
7.2.1 农村环境问题142
7.2.2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144
7.2.3 农村环境治理路径145
7.3 流域环境管理146
7.3.1 流域环境管理特点147
7.3.2 流域环境管理模式147
7.3.3 流域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149
思考题150
8 生态环境规划概述151
8.1 生态环境规划概念与类型151
8.1.1 生态环境规划概念与特征151
8.1.2 生态环境规划类型与体系152
8.1.3 生态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关系155
8.2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与程序156
8.2.1 生态环境规划工作内容156
8.2.2 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156
8.3 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158
8.3.1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158
8.3.2 生态环境预测分析161
8.3.3 生态环境规划目标确定162
8.3.4 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165
8.3.5 规划实施与反馈167
思考题169
9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70
9.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概述170
9.1.1 规划性质与体系170
9.1.2 规划理念与原则171
9.1.3 规划编制程序172
9.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173
9.2.1 规划基础分析173
9.2.2 规划目标设定174
9.2.3 主要领域与任务176
9.2.4 规划实施保障178
9.3 规划实施与评估179
9.3.1 评估目标与原则179
9.3.2 评估内容与方法180
9.3.3 评估报告及其应用181
思考题183
10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规划184
10.1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概述184
10.1.1 目标与定位184
10.1.2 生态环境空间规划体系185
10.2 环境要素功能区划187
10.2.1 水环境功能区划187
10.2.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190
10.2.3 声环境功能区划191
10.3 生态功能区规划192
10.3.1 生态功能区划概述192
10.3.2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193
10.3.3 生态功能区规划内容194
10.4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195
10.4.1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概述195
10.4.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内容197
思考题201
11 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
11.1 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
11.1.1 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概述202
11.1.2 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204
11.1.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6
11.2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209
11.2.1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内容209
11.2.2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支撑技术209
11.2.3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211
11.3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规划213
11.3.1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概述213
11.3.2 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分类管控214
11.3.3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规划方案216
11.4 生态保护规划217
11.4.1 生态保护规划概述217
11.4.2 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219
1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21
思考题225
12 区域生态建设规划226
12.1 生态建设规划概述226
12.1.1 概念与类型226
12.1.2 规划主要内容227
12.2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228
12.2.1 生态城市建设框架228
12.2.2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内容230
12.3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32
12.3.1 乡村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233
12.3.2 乡村环境治理规划234
思考题236
参考文献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