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讲解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技术,旨在助力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贡献力量。本书涵盖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及理论基础,深入解析适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详解教学环境搭建与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实践路径,强调数据在教学改进中的应用,并探讨新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本书突出特色在于将理论阐释、方法指导、策略规划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指引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推进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等创新实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郭煜,男,北京工业大学主任编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2017年,参与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的项目:"服务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任务7《在线教育服务认证方案研究与应用》;2018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山水画欣赏与创作》视频课程。
第1章 打好基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要素、特征与基础 1
1.1 信息化教学概述 1
1.1.1 什么是信息化 1
1.1.2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2
1.1.3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阶段 3
1.1.4 信息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5
1.2 信息化教学的要素 6
1.2.1 信息化教学环境 6
1.2.2 信息化教学资源 7
1.2.3 信息化教学中的人 8
1.3 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8
1.3.1 教学层面的特征 9
1.3.2 技术层面的特征 9
1.4 信息化教学的基础 10
1.4.1 理论基础 10
1.4.2 技术基础 13
第2章 可用的模式和方法 16
2.1 微课 16
2.1.1 什么是微课 17
2.1.2 微课有哪些特点 18
2.1.3 如何设计微课 19
2.1.4 可参考的案例 19
2.2 慕课 22
2.2.1 什么是慕课 22
2.2.2 慕课有哪些特点 23
2.2.3 如何设计慕课 25
2.2.4 可参考的案例 27
2.3 翻转课堂 28
2.3.1 什么是翻转课堂 29
2.3.2 翻转课堂有哪些特点 30
2.3.3 如何设计翻转课堂 31
2.3.4 可参考的案例 34
2.4 混合式学习 38
2.4.1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 38
2.4.2 混合式学习有哪些特点 39
2.4.3 如何设计混合式学习 39
2.4.4 可参考的模式 40
第3章 教学环境与资源 43
3.1 实体教学环境 43
3.1.1 多媒体教室 43
3.1.2 网络教室 45
3.1.3 语言教室 45
3.1.4 录播教室 46
3.1.5 智慧教室 48
3.1.6 北京工业大学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51
3.2 网络教学环境 57
3.2.1 网络教学平台 57
3.2.2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60
3.3 数字化教学资源 61
3.3.1 数字化教学资源分类 62
3.3.2 北京工业大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62
第4章 一门课的实践 66
4.1 课前 66
4.1.1 建课 66
4.1.2 班级管理 69
4.1.3 资源建设 73
4.1.4 课堂活动预设 90
4.2 课中 103
4.2.1 授课 103
4.2.2 互动 105
4.3 课后 113
4.3.1 讨论 113
4.3.2 作业 114
4.3.3 考试 118
4.3.4 统计 123
第5章 让数据说话 129
5.1 什么是大数据 129
5.1.1 大数据的定义 129
5.1.2 大数据的特点 130
5.1.3 大数据的价值 130
5.2 什么是教学大数据 131
5.2.1 教学大数据的定义 131
5.2.2 教学大数据的关注领域 131
5.2.3 教学大数据的价值 131
5.3 为什么让数据说话 132
5.3.1 实现教的方式的改变 132
5.3.2 实现学的方式的改变 133
5.3.3 实现评价方式的改变 133
5.3.4 实现教学管理的改变 134
5.4 如何让数据说话 135
5.4.1 让教师教学数据说话 135
5.4.2 让学生学习数据说话 142
5.4.3 让课程数据说话 150
5.4.4 让教学运行管理数据说话 158
第6章 新技术发展助力教学 169
6.1 地平线报告 169
6.1.1 《地平线报告》简介 169
6.1.2 2015—2019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内容比较 170
6.1.3 2020—2022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内容比较 172
6.1.4 高等教育教学未来的情景 176
6.2 教学中的新技术应用 177
6.2.1 5G技术与教育 177
6.2.2 超高清视频与教育 180
6.2.3 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 181
6.2.4 物联网 183
6.2.5 云计算 186
结语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