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取刑事案件中23个辩护重点,包含立法目的、罪刑相适应、重刑化与轻刑化并存、自然犯与法定犯一体化、片面对向犯、中立的帮助行为、包括的一罪、禁止重复评价等,深入剖析其中的要义与规则,并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用法律思维视角进行解读分析,为刑事律师进行有效辩护提供关键切入点。具体每个辩点的阐述均分为要旨、辩点分析、疑难问题三大板块。其中,要旨是对该部分内容的高度总结凝练,直击实体辩护的核心思维和底层逻辑;辩点分析是辩护重点的具体展开,按照辩护重点的内容或者犯罪的类型,系统梳理并详细阐释对实体辩护具有重要价值的辩点;疑难问题是选取与该章有关罪名进行的举例性说明,以增强辩点的应用性点。阅读本书,有助于刑事律师打开辩护思路,提高辩护技能,一辩击中案件要害。
陈洪兵
----------------------------
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师从张明楷教授),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员准教授(师从前田雅英教授),现为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刑法解释学研究。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刊物上130余篇,CLSCI刊物上4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30篇,《法学文摘》节选转载2篇;独立出版《共犯论思考》等研究刑法总则的专著3部,《刑法分则课》《刑法常用百罪精解》、“刑法罪名精释与案例百选”系列等研究刑法分则的专著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7项。荣获“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 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全国法学一级学科共10人);连续两次获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高产作者、高引用作者”称号(全国法学一级学科共8人)。
一、 立法目的/
二、 罪刑相适应/
三、 区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
四、 重刑化与轻刑化并存/
五、 自然犯与法定犯一体化/
六、 行政违反加重犯/
七、 加重情节的作用变更/
八、 避免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
九、 责任形式的确定/
十、 禁止间接处罚/
十一、 片面对向犯/
十二、 中立的帮助行为/
十三、 共犯脱离/
十四、 承继的共犯/
十五、 包括的一罪/
十六、 区分继续犯与即成犯、状态犯/
十七、 区分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
十八、 区分责任刑情节与预防刑情节/
十九、 禁止重复评价/
二十、 情节严重与情节特别严重/
二十一、 死刑控制的解释论路径/
二十二、 严格限制加重犯的适用/
二十三、 刑法分则司法解释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