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本主义的宣言
杨学成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几年前,我看过彭特兰写的《智慧社会》(Social Physics)一书,其中想法流(Idea Flow)的概念让我记忆犹新,为此我在2024年7月短暂造访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还专门去彭特兰创办的人类动力学(Human Dynamics)实验室逛了一圈。借此机会,能对名家新书先睹为快,也算是好事一桩。
整本书读下来,从大的框架上来看,我认为《数据资本论》是《智慧社会》一书中概念的落地版。后者以想法流为基础,预测和构建了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样貌。大致逻辑是,大数据有利于想法流汇总成群体智慧,进而形成智慧组织,再进一步演化为智慧城市和基于社会感知计算的智慧社会。《智慧社会》一书的英文
版出版于2014年,显然,在接下来的10年间,彭特兰教授并没有停止对未
来社会样貌的思考。
《数据资本论》描述的是智慧社会的技术实现,不过更加侧重经济层面,可以称之为对智慧经济的一种系统设计。彭特兰指出,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引发一种新型的经济参与方式,继而需要一种更加富有弹性的社会系统,最终形成一种基于可信数据和可信人工智能的新生态。具体来讲,彭特兰在书中倡导一种公民组织形式的数据合作社,以利于公民间的数据共享并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待数据产权和共享机制建立后,数据以及数据基础设施都可以通证化,在交易币系统的支持下,重塑传统的银行和金融体系,支持整个经济系统稳定且有弹性地运行。
这一思想为数据成为资产进而融入社会经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全书充斥着写作团队的数本主义思想。虽然彭特兰团队的理念很超前,彭特兰还自诩是活在未来的人,但彭特兰和他的团队显然对中国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数据要素化进程不太了解。在此,我补上一点政策背景,希望中国的读者在阅读此书时能有个基本的前置信息。
其一,早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就将数据定义为生产要素,
与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并列。这是中国有关数据要素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其二,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防护。
其三,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其四,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
如今,东数西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国家数据局正在高效推动各项数据制度内容的落地,一幅数据经济的《清明上河图》之上。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兼容并蓄,以外望内,正确理解数据的重要性,领会我国在数据治理上的顶层设计思路,以帮助自起航!
[推荐序二]
试图在丛林中建立法则的勇者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翻译这本书的记忆在我心中远的事情那个时候中国还处于新冠疫情的肆虐
中,ChatGPT还有一年多才会问世。现在我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翻译这本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其中涉及大量非常专业的技术,甚至大量前沿理论的具体细节。在翻译的时候,我就担心这本书最终能否顺利出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过了这么久,在我心中,这本书得知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我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是因为这本书所描述的新经济,有可能掀翻旧经济的桌子,同时带来诱人前景和巨大风险。
本书中的新经济生态,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丛林,是对原有经济金融体系的直接挑战。书的前半部分,谈到了通过数据合作社开展有回报的数据共享和应用,以及若干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新应用,这些都是开胃菜,很美味。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才慢慢揭开潘多拉的魔盒。各位读者应该特别关注作者关于交易币系统、代币化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币和虚拟资产交易网络的相关介绍。上述内容都与数字货币紧密相关,对于上述对象基本原理、功能角色和未来预期的描述,是本书最精粹的部分。
数字货币当然有很多优点,比如交易速度快、手续费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完成转账、匿名性强……与此同时,数字货币因为波动性很强,给使用方带来很大风险,因为它与各种犯罪活动紧密相关而给监管方带来挑战。例如
作者详细分析的由Tether公司创建的稳定币USDT的主要交易媒介。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经济体系主要由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USDT)所支撑,那么这必然是一片充满危险的丛林。举个例子,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数字货币实现类似IPO的效果,经营性资产也可以通过发行数字货币实现类似 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效果,这些资产的价值有可能一飞冲天或者让你长期持续获得收益,也有可能一分钟内就完全化为泡影。本书作者彭特兰是全球最顶尖的计算机专家之一,和业界的很多大佬有良好的私人关系和紧密的交流合作,对于数字货币的优点和风险了如指掌。让我敬佩的是,在了解数字货币天然的高风险后,他依然希望为丛林制定规则,通过设计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Know Your Customer,KYC)与匿名性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来实现安全可控地使用数字货币和交易虚拟资产。
遗憾的是,我个人觉得,作者的这种构想短期内很难成为现实,因为数字货币天然是不喜欢被追踪和标记的。对大部分数字货币的使用者而言,如果非要在高效率和匿名性中做一个取舍的话,我猜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保留匿名性。
就我们目前有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规制度来看,不管是数据合作社还是稳定币,都无法在短期内落地。如果有一天你会用到本书涉及的知识, 那阅读过本书,对你而言,是幸运的。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周涛、麻靖旋、李正、唐探宇、顾勤五位译者共同承担。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力求将《数据资本论》原著的精髓准确且流畅地传递给读者。面对书中复杂的数据经济理论、新颖的观点以及繁多的专业术语,我们反复研讨、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斟酌每一处表述,只为让译文既贴合原意,又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期望能助力大家深入理解数据在当今经济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与变革力量。
以为序。
[推荐序三]
数据驱动的新经济:创造更公平的数字未来
檀林
北大汇丰商学院未来实验室首席未来学家
在《数据资本论》这本书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连接科学(MIT Connection Science)实验室的阿莱克斯·彭特兰等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数字经济图景。他们以敏锐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重构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技术预测作品,更是一幅关于如何重新定义和分配数字时代生产要素的宏大蓝图。
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描绘了一种通过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经济转型的愿景。
在当今这个数据无处不在的时代,作者强调创建一个更加富有弹性和更公平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他们提出,数据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而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可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如同我们分享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水、电和公共交通一样,未来我们能够共享数据,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
数据资本新论:从垄断到共享
当前,所有人都认同数据核心生产要素。但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 · 皮凯蒂(Thomas Piketty)所言,问题不在于资本本身,而在于资本被少数人掌控。数据垄断痼疾,从社交媒体到移动支付,从医疗数据到个人征信,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
被锁在各自的数据孤岛中。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制约了社会进步。
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建立数据合作社这样的创新机制,让数据真正服务于社区,而不是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
弹性系统的崛起:从中心化到分布式
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我们习惯了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就像大自然选择了弹性作为生存之道一样,未来的经济系统也需要更强的适应性和恢复力。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这种转变的可能性,从医疗数据共享网络到城市创新联盟,这些分布式系统正在展现惊人的生命力。
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据合作社。想象一下,有一个由人们自愿组成的社区,每个人都能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共享自可以增加数据利用的效率,又能够提升社区内部的决策能力。数据合作社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数据的真正主人。
中国在推动数据治理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的战略目标。
数字货币的未来图景
去中心化的数据合作社概念自然也影响到金融领域,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分布式新型数字货币体系。从传统的现金支付到数字支付,人类的交易方式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改变。通过创新的数字货币架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透明、高效的金融体系,让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数字货币能够提供更便捷和透明的交易环境,并会彻底改变我们现有的交易方式。借助区块链技术,这种货币不仅能够提高交易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为国际贸易和日常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可能性。这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正在去美元中心化、建立更公平的全球金融秩序的中国而言,数字人民币将是新经济的基础设施,拥有广阔的前景。
AI治理的人文思考
本书也探讨了AI算法在新经济中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算法为许多决策过程中的核心工具。
当我们为AI带来的便利欢欣鼓舞时,作者也提醒我们注意AI治理中的伦理问题。就像一位睿智的观察者所言,数据和AI系统不应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需要建立透明、负责任的算法系统,确保AI发展始终以人为本。算法的设计必须具备公平性和透明性,以避免可能的偏见和不公正。这对逐步规范数据使用和注重保护隐私的中国社会来说尤为重要,也与中国的长期政策目标建立一个负责任、可持续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不谋而合。
迈向数字时代的新纪元
如果说工业革命让我们进入了机器时代,那么数字革命则将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释放数据价值,如何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数据资本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
在未来,数据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共同的财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据的主人,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使用者。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经济转型的著作,更是一份关于数字时代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前瞻性的洞见,展示了未来经济的可能图景。它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抓住机遇,成为数据的创造者和受益者。这不仅是一段对未来的展望,也是一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当前经济实践的重要指南。因此,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本书。无论你是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还是希望了解更多未来经济走势,这本书都会为你带来新的视角和灵感。
阿莱克斯·彭特兰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球大数据专家,可穿戴设备之父,麻省理工学院连接科学实验室主任,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目前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科学顾问,并且是联合国基金会、消费者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
2011年,《福布斯》评选他为全球七大zui具影响力的数据科学家之一。《新闻周刊》称他为改变20世纪的100位美国人之一。2012年,他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文章获得《哈佛商业评论》的麦肯锡奖。2008年和2013年,他的研究成果更是两度摘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性科学技术桂冠。
在30余年执教生涯中,彭特兰培养了80余位博士,其中一半成长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1/4成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1/4成为业界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比如谷歌眼镜开发的灵魂人物萨德·斯塔那等。彭特兰的实验室孵化了数十家高科技企业,比如专注于社会测量的 Sociometric Solutions公司。
著有畅销书《智慧社会》《诚实的信号》等。
亚历山大·利普顿
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全球研发主管,哈利法大学实践教授,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客座教授兼院长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连接科学实验室研究员,阿布扎比投资局实验室顾问委员会成员。
托马斯·哈德乔诺
麻省理工学院连接科学实验室首/席技术官和麻省理工学院信任数据联盟技术主管。数字身份和可信硬件领域的先驱,在MIT Kerberos身份验证协议的开发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译者简介]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参与撰写专著5册,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300余篇,其中近200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包括Physics Reports、PNAS、Scientific Reports等顶/尖期刊。目前论文谷歌总引用超过14000次,其中8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H指数为57。2014和2015连续两年入选Elsevierzui具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家名单。
因其在科学研究上的杰出表现,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zui年轻获奖者),2011年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2015年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zui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并与屠呦呦等7名个人和北斗导航等三个团队共同当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