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重述那场战争(代序) 001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觉醒 061
一、东北问题由来:日本占领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061
二、东北人民的抵抗 068
三、救亡运动的兴起 074
四、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 081
五、《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与华北自治运动 089
六、一二·九运动与绥远抗战 097
七、西安事变 104
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1
第二章 全民族奋起抗战 116
一、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116
二、蒋介石对日主张的变化 129
三、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规划全国抗战 139
四、逐步转向战时经济 149
第三章 全民族抗战初期的对日作战 163
一、华北战场 163
二、淞沪抗战 175
三、迁都 187
四、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 195
五、游击战 205
六、海空作战 210
第四章 全民族抗战初期的外交与文化 220
一、全民族抗战初期的中外关系 220
二、文化界的抗战救亡活动 241
三、华侨对抗战的支持 254
四、全民族抗战初期知识界的抗战认识 266
第五章 日伪政权的建立及其在沦陷区的统治 281
一、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82
二、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293
三、汪精卫出走 301
四、汪伪政权建立 310
五、日本在沦陷区的掠夺 322
第六章 希望:敌后抗日根据地 336
一、扎根于敌后 337
二、民主的政治 356
三、自给的经济 364
四、通俗的文化 380
第七章 经营大后方:抗战基地 397
一、政治中枢内迁与政治中心转移 397
二、工厂内迁与经济中心西移 408
三、教育内迁与文化中心西进 421
四、大后方的文化生活与文化人 431
第八章 全民族抗战中期的战场 443
一、中日两国在相持阶段的战略调整 443
二、敌后战场 450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469
四、海空军对日作战 484
第九章 抗战与建国:宪政运动与联合政府 502
一、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 502
二、国民参政会与战时政治参与 511
三、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519
四、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 530
五、中共与联合政府主张 546
第十章 抗战胜利:民族复兴的起点 553
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53
二、中美关系的发展 558
三、中国战场格局的改变 565
四、局部反攻 591
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99
六、中国参与战后秩序安排 612
主要参考文献 625
编后记 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