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借鉴了机器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成果,并将其融入人智交互研究领域,是一部独具创见的学术著作。作者首次提出了人智协同的概念用以探究人与智能体的合作模式,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实证案例解释和拓展了传统人智交互的理论体系,旨在从全新视角揭示人智交互的本质特征。
这是一本突破传统人智交互研究局限的书。作者将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与丰富多样的实证研究相结合,同时融入跨学科的视角,打破了以往仅从技术角度研究人智交互的模式。
这是一本深度剖析人智交互心理奥秘的书。作者创新性地梳理出以人为导向的研究框架,融合了多学科对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如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全面展现人对智能体的感知、态度、认知以及智能体对人的社会影响和二者的社会交互。
这是一本为智能体研发提供全新思路的书。作者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深入解读人智交互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为智能体的设计、优化以及应用提供了基于用户视角的关键信息,填补了以往技术研发中对用户心理关注的不足。
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价值兼具的书,从心理学的独特视角探究人智交互的现状与未来。它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人智交互的复杂性,还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开展跨学科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推动人智交互研究不断迈向新高度。
吴燕,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成员,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
周晓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第1章 人智交互导论 _ 001
1.1 人智交互的定义 _ 005
1.2 人智交互的研究概述 _ 011
1.3 以人为导向的人智交互研究 _ 022
第2章 人智交互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_ 025
2.1 交互对象 _ 025
2.2 交互场景 _ 027
2.3 量化方式 _ 031
第3章 人对智能体的社会知觉 _ 037
3.1 面孔感知 _ 037
3.2 言语感知 _ 044
3.3 触觉感知 _ 049
3.4 社会性接触 _ 050
3.5 动作感知 _ 057
3.6 体型感知 _ 057
3.7 社会判断 _ 059
3.8 社会知觉小结 _ 070
第4章 人对智能体的态度 _ 072
4.1 理论模型 :恐怖谷假设 _ 072
4.2 人对机器人的主观态度 _ 074
4.3 态度小结 _ 082
第5章 人对智能体的社会认知 _ 083
5.1 心理理论 _ 083
5.2 共 情 _ 086
5.3 归 因 _ 094
5.4 社会分类 _ 102
5.5 情绪加工 _ 104
5.6 社会认知小结 _ 116
第6章 智能体对人的社会影响 _ 117
6.1 理论假设 _ 117
6.2 社会从众 _ 121
6.3 说 服 _ 125
6.4 社会在场 _ 132
6.5 服 从 _ 137
6.6 表 扬 _ 140
6.7 社会影响小结 _ 142
第7章 人与智能体的社会交互 _ 143
7.1 道德判断 _ 144
7.2 偏见与歧视 _ 147
7.3 吸 引 _ 154
7.4 依 恋 _ 164
7.5 社会拒绝 _ 169
7.6 群际关系 _ 171
7.7 攻 击 _ 174
7.8 亲社会行为 _ 177
7.9 社会性决策 _ 183
7.10 文化差异 _ 202
7.11 个体差异 _ 207
7.12 社会交互小结 _ 211
第8章 人智交互心理学研究展望 _ 212
8.1 挑 战 _ 212
8.2 研究展望 _ 222
8.3 结 语 _ 228
参考文献 _ 229
后 记 _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