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美食史
定 价:78 元
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七大的国家,印度拥有多元的气候型态与土壤环境、种族与语言、宗教与教派、种姓与阶级、习俗──以及饮食文化。本书追溯历史上的印度饮食,纵观史前时代至今的历史、社会、宗教与哲学发展。印度跟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相比,更看重食物的意义,视之为身分认同的标记物。宗教信徒各有饮食戒律。住在这座次大陆上的人民们,看遍各式各样的节庆盛宴、伴随生命重要事件的筵席场面,也熟稔各种出于修行或医疗因素的斋戒。
珂琳·泰勒·森 (Colleen Taylor Sen),出生于加拿大,波兰语和俄语翻译家,同时也是作家、编辑,专精于南亚与印度料理,著作包括《咖喱:一部全球史》《解码印度餐厅菜单》《食品和文化百科全书》《曾经的王者:阿育王与孔雀王朝》等书,并在媒体上撰写专栏。
译者简介
姜昊骞,青年译者,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阿姆斯特丹大学ILLC逻辑学专业。已出版译作包括《毛姆传》《疼痛部》《战争艺术史》《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等。
序 言 1
第一章
气候、作物与史前史 5
第二章
仪式时代
(公元前1700年至前1100年) 34
第三章
弃世传统与素食主义
(公元前1000年至前300年) 50
第四章
全球化印度与新正统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00年) 79
第五章
新的宗教潮流与运动:宴会与斋戒
(公元500年至1000年) 101
第六章
食品与印度医生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600年) 130
第七章
中世纪:《心之乐》《利民论》与地方菜
(公元600年至1300年) 153
第八章
德里苏丹国:《美馔之书》《厨经》和《饮食与保健》
(1300年至1550年) 170
第九章
莫卧儿王朝及其继承者
(1526年至1857年) 203
第十章
欧洲人、公侯及其遗产
(1500年至1947年) 238
第十一章
印度饮食概览:餐制、烹饪技法与地方差异 274
第十二章
印餐新趋势
(1947年至今) 313
第十三章
侨民印餐 335
印餐年表 360
注 释 364
参考文献 389
致 谢 395
照片版权 397
索 引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