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野下,聚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史学文化相结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尤其对新时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发展成果作了介绍,参考了大量学术文献成果。引言部分主要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处及其史学价值,正文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史学的契合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进程、演变态势和经验启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显著特色、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予以展开论述,旨在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积极回应世界之问学科之问中国之问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广义的历史科学应该包括研究自然史的自然科学与研究人类史的人类科学,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因为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制约而不可分割,当然马克思主义史学深入研究的是人类史,总结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是人类科学,即恩格斯所言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足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纵向历史与横向社会的贯通性,但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来不研究抽象的人,而是致力于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开创了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唯物史观为研究指南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导向的历史学,不仅以唯物史观诠释历史,而且也通过探索历史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来引导社会发展,以改造现实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旨趣。总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历史解释和社会改造紧密结合的史学。唯物史观与各国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提供了合理解释历史和能动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诠释新概括,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的指导思想;提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提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研究和编纂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加强历史教育,坚定历史自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历史终结论和单线历史观,更合理地研究世界现代化史和中国现代化史;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合理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主张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交流互鉴,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书写世界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传承创新,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破除一系列错误的历史观念,如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史观、单一文明史观、文明冲突史观、文明线性进化史观、西方历史中心主义史观、历史终结论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史观、单一现代性史观、单一社会主义道路史观,推动我们更合理地研究全部历史,构建中国特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何爱国,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暨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史学史和现代化史研究。著有《九流并美:新文化运动与新子学话语体系的生成》《章太炎与近代新子学话语体系的奠基》《现代性的本土回响:近代中国杨墨思潮研究》《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19121949》《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逻辑》《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主编《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
导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史学的契合性 /48
一、唯物史观与重视食货的契合 /49
二、人民史观与民本史观的契合 /52
三、发展史观与变易史观的契合 /55
四、实践观与经世致用的契合 /58
五、自然辩证法与究天人之际的契合 /62
六、探索历史规律与通古今之变的契合 /65
七、发挥主体能动性与成一家之言的契合 /69
八、历史合力论与纪传体书写的契合 /72
九、实事求是与直笔信史的契合 /75
十、论从史出与未尝离事而言理的契合 /78
结 语 /81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进程、演变态势及经验启示 /8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87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95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10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107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态势 /112
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经验启示 /116
结 语 /120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显著特色 /121
一、坚持唯物史观,加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体系建设 /122
二、坚持文化自信,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128
三、致力于中国特色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建构自主
知识体系 /132
四、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质 /144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关联社会实践的历史问题 /151
六、坚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度重视历史教育 /155
结 语 /158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创新 /160
一、唯物史观的创新性发展问题 /160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172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问题 /180
四、树立历史自信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问题 /186
五、树立大历史观与批判历史碎片化问题 /194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范式问题 /204
七、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问题 /212
结 语 /226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探索 /228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229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验 /252
三、现代化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拓展 /260
四、文明问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 /267
五、土地问题、三农问题与小康问题 /276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史学类教材的编撰 /284
结 语 /295
结束语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296
后 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