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87:瓜岛日记 :亲历丛林地狱中的太平洋战场转折之战
定 价:99.8 元
《瓜岛日记》是由战地记者理查德·特里加斯基斯撰写的回忆录,是他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作者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共同在瓜岛前线度过的七周,内容涵盖陆战队在瓜岛及附属岛屿的登陆行动、战役初期的小规模丛林战、对马塔尼考村发起的攻坚战,以及泰纳鲁河/鳄鱼溪附近和埃德森岭(血岭)激烈的防御战斗。在本书初版问世的年代,还没有人在非虚构作品中描绘太平洋战场的真实面貌。特里加斯基斯呈现给公众的,不仅有瓜岛*特的地形、气候、敌人,还有岛上各种不同的陆战队员形象,有他们在瓜岛上的战斗经历,以及战斗间隙的生活。
1.《瓜岛日记》出版前,还从未有人在非虚构作品中描绘过太平洋战场,特别是那些环境恶劣的地面战场的真实面貌。2.兰登书屋在收到出版书稿的三天之内就决定将其出版,数日后本书被每月之书俱乐部选为书选。付印后在《纽约时报》畅*书排行榜上榜达15周,并刷新了兰登书屋图书销量的纪录,出版当年就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如今本书已被译成10余种文字,各语种版本累计销量超过300万册。3.因其地理位置和岛上的机场,瓜岛吞噬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精锐力量,对太平洋战争的结局产生深远影响。而本书作者亲眼见证和记录*特之处,这在战后写就的回忆录中未必能见到。5.本书由作者在瓜岛采访期间留下的笔记整理而来,这些笔记都是作者在战斗发生时或次日记下的,保留了见证者或亲历者的鲜活记忆,包含大量生动的细节。作者坚信在前线才能发现重要的故事,因此许多珍贵的细节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观察到的。6.在登岛采访的七周里,作者与陆战队官兵同吃同住,因此得以充分观察并记录这些曾经的普通人,在负伤、战斗、休息时,或是侥幸逃生后真实的表现。除了己方阵营的官兵,作者还留下了与日军,特别是日军战俘相关的有趣记录。
序言1941年12月7日,一个将被美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大群涂着红日标志的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我们的国会在次日对日本宣战,三天后又投票决定对日本在欧洲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日本人对我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的袭击是通过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实施的。这些飞机撒下一片火海和漫天浓烟,重创了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击沉5艘我国战列舰,还杀死了3000多名美国陆海军士兵。我们面临一场横跨两个大洋的战争,而我们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军事力量都比较弱小,在很多人看来,我们不可能赢得这一战。我们只有150万军人。而三个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军力10倍于此。在太平洋,进军神速的日本*队在巴丹(Bataan)赢得惊人的胜利,他们打垮了2万美国和菲律宾士兵组成的守军。美军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上将不得不逃到澳大利亚,接管刚从美国赶到那里的新作战部队。日本陆军通过乘船登陆和跳伞空降的方式,在太平洋地区辽阔的弧形正面展开攻击。在这道弧线的北端,他们痛击了守卫威克岛(Wake Island)的美国陆战队一部,迫使其投降。在南面和西面,他们轻松解决了香港和马来半岛上的英军部队。他们把缅甸的英军打得落荒而逃,攫取了这个国家的大半领土。他们征服了幅员辽阔、盛产石油和橡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并抓获9.8万名俘虏。他们入侵了澳大利亚人控制下的新几内亚群岛和所罗门群岛,气势汹汹地逼近澳大利亚本土。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数百万顽强凶悍、训练有素的日本士兵,以及他们那拥有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机密切配合的*大舰队。而在世界另一边,在大西洋对岸,一场规模更大的进攻正把我们当时的盟友苏联打得焦头烂额。日本的盟友德国投入500万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坦克、大炮及飞机,已经征服大半个欧洲和部分苏联国土,几乎打到了莫斯科。德国轰炸机正在将英国的许多大城市化作废墟。在北非沙漠里,英国和德国的坦克部队大打出手、难解难分。富兰克林·D. 罗斯福总统认为,强大的敌人在欧洲和非洲。作为我国的三军统帅,他决定在扩大我国军力的同时,将大部分*队送到大西洋对岸。因此我们只能用一只手对付*大的日本敌人,而且还是力量较弱的那只手。更确切地说,我们不得不用一根手指与日本人战斗因为罗斯福总统的计划是将我们十*之九的作战人员和物资送到欧洲非洲战区。这意味着我们在太平洋只能依靠宝贵的少量部队作战,尤其是在战争初期,我们的工厂刚刚开始大规模生产飞机、坦克和枪炮,我们训练1500万战士的计划也才刚刚启动。我们要靠战斗争取时间。我们要以少量部队谨慎地迎战日军。幸运的是,日军对珍珠港的大规模空袭并没有击沉,甚至也没有击伤我们的任何一艘航空母舰,这些大型平顶船注定要成为重要的战舰。我们在太平洋有4艘航母:萨拉托加号(Saratoga)、列克星敦号(Lexington)、大黄蜂号(Hornet)和企业号(Enterprise)。我们在太平洋还有几支规模不大的海军特混舰队总计约50艘作战舰艇,大部分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我们还有2个师的陆战队大约4万名配备大炮、坦克和后勤装备的战士。他们并未完成全*训练,但他们是陆战队。作为陆战队,他们随时准备为我们战斗,并且渴望在战斗中冲锋在前。
作者理查德·特里加斯基斯,美国战地记者、作家。哈佛大学仰泳运动员,曾在校队选拔赛中击败了约翰·F. 肯尼迪。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受国际通讯社委派前往太平洋战场,1942年登上瓜岛,进行了七周的采访工作,他在该岛停留的时间比其他记者都长。1943年11月在意大利战场采访期间,特里加斯基斯被炮弹片击伤头部,险些丧命。伤愈后他前往西北欧战场继续担任战地记者。二战后,他除了前往亚洲记录那里的局部冲突,还报道了美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故事,撰写了肯尼迪总统的太平洋战争传记。至去世前,他总共完成了十余部纪实作品和小说。特里加斯基斯是少数因战伤获得紫心勋章的平民之一,因其在危险中所完成的现场报道工作,他于1964年获得乔治·波尔克奖。
译者胡毅秉,专*译者、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从事军事著作翻译工作二十余年,译有《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美国海军与太平洋战争》《第 二次世界大战史:战略与战术》《冰峡闪击 : 入侵挪威,1940年4月》《鏖战北海 : 挪威战役,1940年46月》。
序幕
*一章 进军
*二章 登陆
第三章 交锋
第四章 远征马塔尼考
第五章 泰纳鲁前线
第六章 轰炸
第七章 山脊之战
第八章 去布干维尔的轰炸机
尾声
图集